新中国近代史-第74章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章(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别里科夫一愣,怒道:“去你妈的,你才杂种呢!都给我做100伏地……”后面的话,淹没在一片哄堂大笑中了,别里科夫自己也笑了。

这是个老笑话,每个人都知道,别里科夫自然再清楚不过了。

没有人知道,这个笑话是谁,在什么时候编出来的。只知道,俄罗斯临时政府一开始宣传“亲爱的中国兄弟”,这笑话就迅速出现了。

士兵甲:“……亲爱的中国兄弟……”——具体内容根据宣传内容而定;

士兵乙惊讶的,“啊?我怎么不知道你是杂种?”

士兵甲愤怒地质问:“什么?你怎么敢这么说?”

士兵乙抱歉的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应该这么说。我应该称你为混血儿。”

士兵甲都快疯了,“我怎么会是混血儿?”

士兵乙极度惊讶的,“那你怎么会有中国兄弟的?”

笑话有很多版本,细节差别很大,但主要内容都差不多。

……”

而且报告还特别指出,高尔察克组织的“自由民主阵线”,在秘密的宣传“忍辱负重”,声称“早晚要对中国加以报复”云云。

我看到报告,考虑一下,就把它扔在一边。这种情况势在必然。中俄之间迟早会为了领土问题,而发生战争。我也不会为了维护“中俄友好”,而束手束脚。就算俄罗斯对中国领土没有野心,我还对俄罗斯领土心怀叵测呢!只要俄罗斯临时政府一天没有战胜苏维埃,它就不会与中国翻脸。这就足以。只要俄罗斯临时政府能够一直与苏维埃作战就好,我对它没有更多的要求了。

俄罗斯临时政府最终把俄罗斯的国体,确定为总统制。宣言中说,俄罗斯为民主共和国,实行总统制,总统由全国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实行地方自治云云。稍后,高尔察克当选俄罗斯临时总统。

高尔察克作出这样的决定,也是迫不得已。俄罗斯临时政府,或者说反苏维埃一方,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高尔察克不得不选择“地方自治”,并宣布胜利后举行全国大选,由人民选择总统。总算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暂时把各方势力重新统一在一个旗帜之下,相互配合作战。但是,即便如此,白军阵线在各个方向上,依然处于守势。

为了取得人民的支持,高尔察克宣布与旧势力彻底决裂,宣布土地归人民所有,宣布(战后)言论自由,出版和结社自由,宣布了劳动法,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制定了劳动保护措施。在控制区实行了配给制度,军事化管理,集中一切力量,用于与苏俄红军的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白军在鄂毕河防线顶住了红军的进攻,把战争脱到了1921年。但是苏俄红军仍然在其它各方向取得胜利。他们消灭了富兰克林、戈里高利和其它一些大大小小的势力。但是,苏俄的专政受到各方面的抵抗,乌克兰的马赫诺夫与苏维埃决裂,双方战成一团。反对苏维埃的起义,也此起彼伏。农民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公社,他们心理清楚并确信,红军用苏维埃的形式掩盖着残酷的专政。

高尔察克的一系列政策达到了部分目的,很多俄罗斯转而投入白军,为支持临时政府作战。但高尔察克争取美国人支持的目的,并没有全部实现。美国人依然承认高尔察克,而不承认俄罗斯临时政府,只给高尔察克提供了一批军火、物资和少量的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高尔察克终于把战争脱到了1921年。

1921年,俄罗斯适逢百年不遇的大旱,数千万人濒临饿死。布尔什维克一方面把俄国极其有限的外汇拿出来给第三国际搞世界革命,派出代表到各国建立共产国际的支部,另一方面想以数千万人命危在旦夕为由向西方要援助。但由于苏维埃政权把所有外资都收归国有,西方国家和苏俄断绝了外交关系。革命策略十分灵活的列宁找来了高尔基,让他组织一个非官方团体向西方求援。

高尔基本来正在为被契卡关押和迫害的知识分子求情,现在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向列宁提出释放一些著名知识分子,以增强这个委员会的民间性质,列宁只好答应。于是一大批下狱的知识分子和前政府人士被释放,其中甚至包括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女儿。他们组成了一个非官方的“全俄拯救饥饿委员会”。

七月十三日这个委员会成立后就通过各种途径和西方接触。高尔基在美英报刊上发表文章,呼吁救救“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巴甫洛夫和格林卡的国家”。高尔基清楚地知道假如他说“世界上第一个工人的祖国”是不会得到响应的。

与此同时,高尔察克也组织人员在美英报刊上发表文章,呼吁不要支持“把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巴甫洛夫和格林卡关进监狱的政权”,要求把支援的粮食交给俄罗斯政府分配。这样一来,双方围绕这批粮食,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损人不利己,不是中国人的专长,俄罗斯人把这发挥得淋漓尽致。美国政府迟迟不能够作出决定。

而俄罗斯临时政府军却在这个时候,依*中国提供的粮食和军火,展开了大规模进攻。他们出动了飞机撒下大量传单,宣传“一切土地归人民所有”,宣传“劳动法”,宣传“言论、集会和结社自由”。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此次的传单上面往往有带有一小块饼干,并用黑体字宣传“白军到了有饭吃”。没有任何民众,能够在饿肚子,饿死的时候,会去选择主义的。白军的进攻很是顺利,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大力支持。到处都有俄罗斯人,积极踊跃报名参加白军——会得到足以供应全家人生活的粮食,而不是每天一点儿救济粮。

<!--PAGE 5-->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