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察克抗议无果后,就把气都出在红军身上,在他看来,若不是苏俄红军,俄罗斯怎么会落到如此地步。
“子弹是笨弹,刺刀是好汉”。
现代战争史已经证明,这是地地道道的傻话。况且,红军英勇善战,但白军也气势汹汹——仗打的顺利的时候,军队的士气都很高的。精神很重要,但物质是基础。于是,白军在物质这个基础上,不断前进,步步紧逼,红军则节节败退。
别拉亚河畔。
转眼间,白军又打到了别拉亚河畔。莫尔恰诺夫将军百感交加,上次,上次就是在这里失败的,无数人在这里战死……
回忆中,莫尔恰诺夫把拳头握的紧紧的,手指甲陷入掌心,疼痛却只让他感到兴奋——我,莫尔恰诺夫,又回来了,这一次绝对不会再失败。
别拉亚河在喀山以洗,位于伏尔加河的上游。一座铁路桥横跨别拉亚河,西伯利亚大铁路经过这里,直通莫斯科,距离莫斯科不到两百公里。这里是战略要地,白军必须占领,而红军却不能失去——如果失去这里,红军就只能依托奥卡河防御了,那里离莫斯科近在咫尺。
别拉亚河必然是一场血战。
平心而论,图哈切夫斯基的指挥远在莫尔恰诺夫之上,红军的作战意志也要超过白军。红军官兵已经没有退路了,白军疯狂的报复性镇压,已经把红军逼上了绝路。就算不为自己,为了家人,也要拼命战斗。由此焕发的作战意志,绝对不是为了土地而战的白军所能比拟的。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优秀的指挥,再顽强的作战意志,也无法弥补实力上的差距。白军就像打不死的九头蛇,有源源不断的后备补充,物资也颇为丰富。而红军……某些时间里,缴获就是红军补给的重要途径之一。
……
从三月份开始,白军与红军为争夺别拉亚河地区而战斗,但三个月后,就是六月份,战斗仍然没有结束。红军屡战屡胜,却付出了惨重的牺牲,形势愈加危机。但是,不论怎么危急,战线如何混乱,红军就是没有崩溃,图哈切夫斯基巧妙的调动部队,使红军的战线一直维持下来,红军指战员也绝不投降——这在西方的战争中是很罕见的——白军的伤亡倍于红军。
战斗,战斗,每日不停的战斗;
没有目标,没有希望,只有疯狂的厮杀;
杀,杀杀杀,只有杀死敌人才能够活下去;
……
别拉亚河水为之赤红,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腥味,下游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居民,有两三个月都不敢饮用河水。那时候,顺着别拉亚河水漂下来的尸体,每天都有很多,有红军的,也有白军的。起初,居民还会将之捞起来,简单地埋在一起。但时间一长,居民们就放弃了,麻木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尸体太多——埋不过来。
……
别拉亚河绞肉机,世界闻名。两军在此杀了个筋疲力尽。现在完全是意志的比拼,红军想撤退,都撤不下去。白军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派部队从下游迂回,过河后包围红军,彻底解决红军主力于此。
这是决定俄罗斯命运的一战。
差一点儿,一会儿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