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第122章[全]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2章[全](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自然,各国都不会当真的。人人都知道,如果苏联坚持不住,中国就会立即对苏宣战。

根据唐绍仪与里宾特洛甫的约定,中国要牵制苏联东南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

中国与苏联的边境,非常漫长,从伏尔加河到北海,有四五千公里。

相对而言,北海、蒙古一线,中国移民众多,人烟稠密。中国是内线作战,驻军直接部署在边境上。苏联则人烟稀少,采取的是纵深防御。

我没有调动这里的驻军。如果斯大林把远东方面军调到西线,那就再好不过了。按照约定,德国拥有欧洲部分,中国占领亚洲部分,苏军防御的兵力越少越好,方便我浑水摸鱼。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除非德国大胜特胜,苏联实在挺不住了,决心放弃东西伯利亚地区,否则,苏联远东方面军是不会调走的。

哈萨克一线的形势又不相同。

在大批移民以后,哈萨克的汉族人已经占据了半边天。有了人力和资金,哈萨克的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纺织、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行业,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中国在哈萨克发展不错,很是重视;苏联那边则是斯大林格勒和乌拉尔工业区,距离苏联腹地很近的,更是紧张的不得了。

故而,中苏在这里的驻军都比较多,是防御的重中之重。

在北哈萨克地区,地形为多为山地、河流,地势显要,有利于防御,中国采取的是边境防御——以勒石城(即彼得罗巴甫斯克)为中心的筑垒地域。

在西哈萨克地区,一马平川,利攻不利守,中国就采用了纵深防御。仅在离边境不远的地区建立了3个筑垒地域,既便于防守,也可以用于进攻准备。但驻军主力并不部署在三个筑垒地域里,主力部队部署在拥军城(即切尔卡尔),距离边境有四五百公里远。可以迅速增援,也可以作为第二防线的核心。

此次牵制苏军,中国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但为了维护好中德关系,我也不能做的太过分了。

5月下旬,国防部下令,调集了四个师的部队前往哈萨克地区,增加了当地的驻军。

增加的驻军,都驻扎在拥军城等二线,可以在一周内抵达边境地区,并对苏联发起攻击,却也没有超出《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限度。

此次增兵,并没有刻意强调保密。但军事行动总是要保密。一般来说,苏联会很快知道,中国增加了这一地区的兵力,不知道增加了多少。

唐绍仪与里宾的约定,只是牵制苏联的东南方面军。如此足以,我自然不会做多余的事情。

但是,配合国防部的扩编计划,怎么看也是不坏好意。

40年初下半年,国防部宣布为了“应对世界局势的变化,及周边国家扩军而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中国决定新组建十个机械化装甲师、十个摩步师和五个炮兵旅,并决定装备更多的飞机。这次扩军,中国没有提到海军,而以扩编陆军为主,几乎把陆军扩大了一倍,针对对象一目了然。扩军后,中国的国防军总兵力会超过二百一十万。

说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苏联扩军后达到4百多万,日本也扩军到3百多万,中**队装备训练再好,也会感受到严重的威胁。

至此,苏联的东南方面军压力大增,调动到西线,估计是没指望了。要不然,苏军在哈萨克边境防御空虚,我可不敢保证,不会一时眼红心跳,就打过去。

中国是与德国约好了,欧洲部分归德国,但我要是打下来的地方,总不能让我空手而归吧!我一定会让占领地区,天高三尺的。如果占领了喀山,想想苏联的国家金库,我就对自己抗拒优惠的能力没有信心。

在世界大战中,最挣钱的生意不是军火交易,而是普普通通的民用物资。

这事说破了一点儿也不希奇。

战争开始以后,各国都转入战时经济,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yao等军用物资。只有自己生产不了的,才会向外购买。因此,军火交易的利润率再高,总的利润也是有限的。

而民用产品则不一样了,战时经济以生产军需品为主,自然是牺牲了民用产品的生产。但居民的日常消费,是不会消失的。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供应缺口。此类物资的需求量巨大,数量多,价格好,还很容易做。

要知道,军火交易总是很敏感的,代表了某种倾向性。上一次,把战机卖给英国,就让德国人很不高兴。加起来也没有多少钱,还麻烦不少。若不是需要在实战中检验武器的性能,这些交易实在不能令人满意。

在不列颠空战中,中国飞机在实战中发现不少问题,做了进一步修改,又搞出了几种新型号——改进都不算大。国防部年初又订购了各种飞机三千五百架,并对现有战机进行了改装,以适应实战需要。闲话一句,说了就算。

现在,中苏之间的贸易频繁,德国也说不出来什么。中苏贸易,不卖军火,不卖军需,但我卖军民两用的东西。比如说,罐头、帐篷、药物、被服等等,这是正常交易。德国最多只能要求,不要销售战略物资给苏联,很难提出更多的要求。

总之,在这一时期,中国产品遍及全世界。

中国产品在美国和日本之都享受最惠国待遇,这毋须多说。40年3月,唐绍仪又与里宾特洛甫正式签署了《中德贸易协定》。从此以后,中国产品在德国同样享受优待。而且在不是德国本土(即奥地利、德国和苏台德地区)的占领区,中国产品还与德国产品享受同等待遇的。

只有英法殖民地,中国产品还不能享受优惠。不过,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世界主要工业国,欧洲国家在为德国干活,美洲国家在为英国服务,日本也全心全意准备战争,苏联被德国打的找不着北……这么说吧,全世界就中国在大力生产民用产品,以满足世界人民的需求,这个需求量可是很大的。

我看着财政部的报告,是心花怒放。谁看到全世界的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自家的金库,都会如此喜悦。就算财政部的报告指出,黄金流入中国的速度,不如流入美国的速度,也不能影响我的好心情——‘不要着急,等美国与日本打起来,黄金自会流入中国来的’。

7月末8月初,美国大使专程拜访了唐绍仪,协商如何通过中国境内,向苏联运送美援物资。光依*北冰洋的航线,实在满足不了苏联的需要。美国护航舰队表现出色,德国的“狼群”更是厉害。

唐绍仪对物资种类提出了一系列限制,并征收了高昂的过境费用,才高唱着“中美亲善”,答应这一请求。不过,一切物资仅限于民用产品,中国可以随时抽查。

至于其间的种种费用,是由美国出,还是苏联出,就与我无干了。

<!--PAGE 5-->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