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第124章[全]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全](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国会里也迅速的展开了对美日战争的讨论。当然,这种讨论就比较专业,也更正规些儿。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国,日本紧随其后,两国与中国关系都错综复杂,牵涉面很广。

很快,就有亲美议员提出议案,要求中国严守中立立场,对两国施行武器贸易禁运。

美国自己生产的武器,还可以提供过盟友,此议案针对的对象一目了然。但政治不讲这个,人人皆知的事情,你也没法摆到桌面上讲。反对派议员不可能说,这对日本不利,明明知道,也得找其它理由。要知道,你是中国议员,不是日本议员,也不是美国议员,自己的身份立场还是得注意的。

赞成的议员拿“严守中立,避免卷入战争,日本人破坏中国的担保”说事;反对派则用“不利于经济,会造成失业率上升,一衣带水……”来抵抗。

日本不像德国,武器装备基本自给自足,急需时才购买一批,平时购买的都是战略物资,比如,药物、食品、石油制品,钢铁、铝材等等。日本不光新式飞机零式产量不够用,得从中国购买新式飞机,还在中国订购了一艘航空母舰,多艘辅助舰艇,及许多陆军装备。日本经济不景气,又大力发展海军,陆军的装备,除了少数装备尚可外,都还在以欧战时期的武器装备为主。

再想的长远一点儿,日美战争短期内不会结束,在进入相持阶段,比拼的就是国力消耗,以日本的生产力怎么也比不上美国。到时候,这一纸法案极有可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原本就因为中方冷淡的反映,而心怀不安,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日本立刻就坐不住了。

日本一面通过公开的途径,施加影响;一面通过私下的渠道,努力争取。

公开的渠道很多了,比如说外交,日本驻华大使几乎就住在中国外交部了。另外,还通过有密切联系的财团,民间友好团体,以及私人关系,甚至雇佣了许多枪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以影响国会决议。

私下的渠道,就主要是中日同盟的秘密联络了。

中日之间的联络,已经不再由陈士诚负责,陈士诚的年纪也大了,常年往来于中日之间,对他也是个负担。再说,陈士诚的目标也不小,时间久了容易露出马脚。

中日间的交涉,转由调查局负责,目前主管此事的是周少川。周少川加入调查局是件偶然之举,但他很有这方面才能,现已升任亚洲处处长。联络小组正是归他直接管辖,而他又只对局长负责,属于保密级别很高的单线联系。

周少川文质彬彬,善于交际,很适合做此工作。周少川把联络事宜处置的很好。既维护了中日关系,又把握好中间的尺度——很多事,中国是不方便参与的,也不愿意提供支持。当然,以他的身份,平时的日常联络,会另行安排专人负责。只有极为重要的事情,才回亲自出马。例如,这一场日美战争。

日本的联络人也不再是山本五十六了,而是由日海军情报局的石原负责。石原本来是陆军参谋出身,混的不错。但陆军的失势是很明显的现实,故而在海军组建情报局招收人员的时候,石原就转身投*到了海军。

比起此前的沉着冷静,石原今日就明显有点儿急躁。周少川不慌不忙地听石原说完,皱着眉头考虑了一会儿,觉得此事有些棘手。不过,周很快句放下这事,继续前几天的话题,谴责日本背信弃义,没有通知中国,就擅自行动,使中国的处境很是被动。美国方面对中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中国人民的感情受到了很大伤害……这些都是日本人的行动造成的。

石原急的直咧嘴,周的口才,他是领教过的,说起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就是说上一下午也没什么希奇的。但他哪里有这么些工夫,耽搁在这上面。禁运武器的议案给日本的压力非常之大,他的压力可想而知。明知道,自己表现的过于急躁,不利于谈判,却也毫无办法。现在是日本着急,好在来的时候,日本已经做了让步的准备。

于是,石原找了个话缝,先把周的要求满口答应下来,说报告上去,一定会给予满意答复云云,再把话题引到今天的重点上来。

周少川是中国董总理的女婿,自己在调查局里也是排在前几位的人物,他的话很有权威性,石原迫切需要知道他的意见,以汇报给国内。几天下来,连中国的态度都没有搞清楚,国内已有人指责石原无能,办事不利了。如果情况再继续,国内换人的话,这无能的帽子就别想摘下去了。

石原就苦笑着说,“少川兄,你就别痘圈子了,我这里都急的火上房了,乁就给我个明白话,也好让我交差不是……”

石原这是在打感情牌了。

周少川温和地笑笑,“我也不是想为难你,但这回的事,你们做的很不地道。老爷子是个好面子的人,亲自给美国人打了保票的。你们说不算就不算了,连个招呼也不打,就直接打上菲律宾,事情不好办呀!如果老爷子不点头,谁也没办法的……”

……

周少川花了好一段时间述说事情难办,看把石原忽悠的差不多了,才提出了几条办法。

周的话很婉转的,但主要意思就三条:

第一,日本进攻菲律宾,是有难处(石原连连点头,“难处很大滴!”)中国的担保也不能就这么算了。由中国出面,联系美国,把驻菲律宾的美军和美侨撤到中国来。对于美军,在战争结束前,是不能离开中国回国参战的。

这一条,石原答应的很痛快,可以谈判。能与美国谈判,正合日本的心意。日本也不希望,与美国死磕到底。日本的想法是与美国打成焦灼,再和美国谈条件。即使损失一些儿,只要东印度、印支和缅甸能保住,日本人也就满足了——这是日本开战前的打算,但以日本的贪恋,吃下去的再吐出来,可不容易。

如果美国不同意谈判——多半不会同意,日本在占领菲律并后,也要保证把美军、美侨等人,平安送往中国。

石原想了想,估计没问题。

第二,既然反对派议员提出了中日贸易,就加大筹码。也就是说,增加日本在中国的武器装备采购订单。这一条虽然不在道理上占优势,但量大的话,效果也很显著。

石原知道,日本有意增加在华的武器采购订单,这也算花钱买平安了。中国产品的质量不错,要比国产货不少,也不损失什么。石原答应的也很爽快。

第三条就难办了。周少川提出的打感情牌,是很有效的手段。石原也同意这一点。关键是周提出的东西,日本是没有办法答应,或者说,无论如何也不想同意的。

周少川提出,日本归还台湾和库页岛给中国,以争取中国民众的支持。周明确指出,如此一来,中国民众必会倾向于日本,禁运议案就绝对不会通过。

石原像手里拿着个火碳,接也不是,丢也不是。支支吾吾半天,石原推说做不了主,需要时间联系国内,才能够给以答复。

周少川早知如是,也不在意,平淡地提醒了句,时间紧迫,一旦议案通过了,就不好办了。

这话周少川说的随和,石原却怎么听,都像是威胁。不过,形势比人强,石原边表示感激,边连声说,一定尽快,一定尽快!

<!--PAGE 5-->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