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第128章[全]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8章[全](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不需要德国有动机,也不需要德国有行动,德国有实力就足够了。(中国威胁论,不就是源自于此嘛!)如果德国与英美和谈——无法消灭就合作乃是常理,相约进攻中国的话,那就很麻烦了。

当然,这个可能性很小,中德关系不是很差的话,应该不会。但也很难说,纳粹是种族主义者,这就很微妙了。只是独裁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独裁者的意志即为国家意志。这多少有些不确定性。

算了,想的太多,太复杂了。

不管如何考虑,削弱德国总是这对中国有利的。

然而,以上思考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下,那就是德国必须取得实效苏德战争的胜利。

因此,我的依据简单说,就两条:一是帮助德国取得苏德战争的胜利;二是在苏德战争中削弱德国。

综上所述,我最好的选择,就是保持德国战线不崩溃的同时,使苏德战争持续更长时间。

如此一来,事情就很清楚了——飞机必须得卖。如今的世界已经面目全非,我可不敢保证,德军不会像拿破仑一样,一败涂地。

确信无疑,苏联是中德两国共同的敌人。如果德国一败涂地,中国也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所以,我不仅批准了德国的购买要求,还一路绿灯,为之提供了各种方便。时间紧迫,也正是直接报告到我这里的原因之一。

反正,仗打成现在这样子,德军速战速决,是没戏了。苏德战争必然会持续要42年。以苏联的情况看,斯大林就算把苏联打成一片废墟,也不会投降。而巷战是消耗战中,最公平也最残酷的。武器装备差距再大,彼此之间的死伤也不会相差很悬殊。

看来,中国在42年怎么也要参战了。不知道美国是什么时候出兵非洲的,但我绝对不会等到苏联失败后才出兵,罗斯福必也如此。英国人倒不用放在心上,隆美尔三个师已经把英国人打了个落花流水。

我揉了揉额头,把飞机的事放下,大体原则确定,我就完成任务。

不是我考虑太多,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多想想是不行的。中国为德国提供现役飞机,本身就是个很敏感的问题。

当然,空军会先把飞机淘汰掉,以两倍的价钱卖给飞机生产厂商;厂商不用付现金,只须在六个月内提供双倍的飞机给空军;厂商再把飞机以五倍的价钱卖给德国。表面看,这是一次普通的商业行为。

但是,考虑到交易时机、时间和交易物品,谁也不会相信这是个普通交易。最简单的说,这也代表了中国的倾向性。好在中国对苏德战争的态度,历来有着明显的偏差。各国只是把这当作另外一个坏消息,表示“严重关注”而已。

我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外交部发言人声称“这是一起普通的商业行为”,敷衍了事。想想整个西伯利亚,那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怎么会选择支持盟国——苏联,自是不会。

不过,世界上的聪明人多了,我能估计出美国采取的行动,别人也能估计出中国的行动。况且,中国的倾向性是这么鲜明。

从罗斯福和丘吉尔的通话,一直到普通的报纸评论,都认为,形势不妙,中国在42年参战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尽管有着这样的坏消息,美国对苏联的援助,还是在迅速增长中。

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不是很上心。美国人对苏联的信心不高,很担心提供的物资一到苏联,就会落入德军之手。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美国还不如英国提供的援助物资多。而英国此时却全是仗着租借法案,才维持下来的。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英国还陆续支援了几百架战机给苏联。这不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也不是说,英国人对苏联更有信心,丘吉尔更不是**战士——他是****的先锋。

还是那句老话,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

丘吉尔深深明了,唇亡齿寒,苏联的失败,就等于是英国的失败。消除后顾之忧,全力向西的德国,绝对不是英国可以抗拒的。

进一步讲,即使在美国的支持下,保住了英国本土。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利益在欧洲,英国的利益何尝不是如此,一个统一的欧洲,只会降低英国对欧的影响力,令其沦为一个边缘国家。从一个大国,沦落为二流国家。

相比之下,美国人缺乏切身之痛,舆论并不支持苏联,态度就暧昧了许多。

罗斯福也在战争之初也宣布要支持苏联。但在六七月份,也只是出售普通物资。九月,苏联证明了自己有能力与德国一战,消除了美国人的担心,赢得美国人的钦佩,对苏联的援助才真的落到实处——第一批军事物资运抵苏联。十月,罗斯福才宣布苏联享受租借法案的优待。

老实说,苏联打到如今,真是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德军的战斗力,谁人不知,评价恐怕还在拿破仑时期对法军的赞誉之上。法国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现在的欧洲第一就可以当成世界第一。但法国在德军的进攻下,四周就投降了。德军的评价之高,也是可以想象的——“世界第一”。而且,是远远超过第二的世界第一。

而苏联苦战了半年,败而不溃,消灭的德军,超过了欧洲所有其它国家战果总数的许多。怎么看,苏联红军的战斗力,也应该排在世界第二,至少也会排在前三名。

俗话说,一美遮百丑。

我曾说过,美国人有很深的英雄主义情节——中国也有,但中国人更喜欢悲剧英雄——美国人既钦佩苏联的战斗力,就自发地为其种种行为进行辩解。比如,大清洗,苏联消除了第五纵队的威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了赢得时间;等等。事情往往就是这么无厘头,苏联打破了闪电战的神话,取得某种程度上的胜利,其形象忽然就高大起来。

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苏联取得了美国的支持,租借物资潮水般的涌入苏联——斯大林修建的北方三港,这时发挥了很大作用。

此时此刻,就算中国对苏联宣战,美国也不会停止对苏联的支援。无它,苏联的战斗力获得了信任,它不会轻易垮台,只要苏联坚持下去,就可以牵制消耗德国,就能为美英等国争取时间,而时间是最宝贵了。美国迫切需要时间,把工业实力,转化成军事实力。

41年底,世界各国“严重关注”中国在哈萨克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勒石”行动。

与此同时,中国却秘密进行了三次影响深远的实验。

<!--PAGE 5-->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