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侠客行套装(全5册)-第21章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请过去仔细看看。”荆轲说着,先跨上了回桥,踩一踩桥板,摇一摇栏杆,先为夷姞试探,是否结实。其实不用试,有荆轲在一起,夷姞便有充分安全的感觉,紧随着他的步子,到了“藏琴之榭”的匾额下,只见一溜屏门关得紧紧的,荆轲要叫人来启门,夷姞阻止住了,意中是怕太麻烦了他。

就从窗格中望望,里面空空如也,没有什么看头,忍不住说了句:“还没有布置。”

“只等公主来看了再说,怕布置起来不合你的意,那就一动不如一静了。”

这似乎是有意逢迎,夷姞忍不住又说了一句:“我不来呢?”

“一直就是这样子。自完工之日起,我就叫他们好好看守,等公主自己来看。不瞒公主,落成以后,我还是第一次来。”

“怎么?”夷姞关切地问,“你对这座水榭,不中意?”

“不是。”

“那为什么不来看一下?”

“公主!”荆轲歉意地笑道,“请许下不上答公主的话。”

这奇怪得很,那是什么意思呢?看他竟似有难言之隐,便不问吧!

但经此一来,她也没有再逗留下去的兴致了,同时想到有许多话要跟他谈,急于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坐下来。

这不难找,过了桥便是她用惯了的延曦阁,走上数十步石级,觉得有些气喘了,一径到阁中休息。荆轲在外面等候,不多久,季子走了出来,说:“公主请荆先生里面坐。”说完,她行了个礼,从容走到另一头,消失在回廊尽处。

<!--PAGE 16-->

显然的,季子是有意回避。荆轲知道夷姞是要觅个与他单独起处的机会,而他,也正怀着同样的希望,于是欣然举步,在琴室中看到了夷姞。

他们在南窗下悄然相对。举头一起,便是池子和池子中的水榭,居高临下,看去又别有一种小巧的趣味,但是,他们都无意去细作观赏。

“有句话我想问你。”夷姞低垂着头说,只见长长的睫毛在闪动,看不见她脸上的表情,“你是为了什么,把昭妫遣走了的?”

这问话在荆轲多少有些意外之感,他想了想,答道:“起于私意,归于正办。”

“嗯!”夷姞心里在说:他的话常是耐人寻味的,倒要听他如何解释。

“且说归于正办。”荆轲从容陈述,“昭妫一心想求个归宿,她希望能跟着我。公主知道的,我一定会叫她失望,而且不能把何以一定叫她失望的原因告诉她。成封呢,品貌人才都很不错,我把昭妫遣了去,亦可算是荐贤自代。”

“荐贤自代”用在这个地方,真有些匪夷所思了!夷姞忍不住“扑哧”一笑。听见了自己的笑声,她才意识到有欠庄重,便正一正脸色,又问:“然则,如何谓之‘起于私意’?”

“既谓之‘私意’,公主何必再问?”

“不!我有个不情之请,请你说一说你的‘私意’!”

说到这里,发觉措辞不妥,只好再补一句:“你不觉得我讨厌吗?”

“公主言重了!”

“那么——”

荆轲沉吟着,好久不响。他在想,这句话关系重大,说不说,确是需要好好考虑。他的私意是护卫夷姞,却不便让夷姞知道,知道了她心里会难过,竟连昭妫对她都敢无礼,这在心高气傲的公主,必然会感觉得自尊心受了绝大的伤害。

因此,他再度表示歉意,坚决地显露出他决不肯说的态度。

“你何以有那么多事要瞒着我?”夷姞有些气愤了。

荆轲却很沉着——她的气愤,在他不算意外,老实解释着:“只因为你是公主,尊卑不同,又因为你是公主,男女有别。”

这样字字对称,而且同一公主,两种用法,竟似预先想好了似的,夷姞倒被他逗得笑了。

但是,以辞令来说,夷姞亦非弱者:“照这样说,对公主不能说的话,对太子是可以说的。好的,我跟哥哥去说,叫他来问你。”

荆轲笑笑不响。

这一笑使得夷姞大起反感,“你以为我不敢么?”她很认真地说,“你看着,我敢不敢?反正,我跟他什么话都说过了。”

荆轲听语气不妙,赶紧否认:“公主,我不敢说你不敢。你一向爽朗明快,想说就说,没有人敢拦你。这是我知道得很清楚的。”

“然则,你何有那一笑?看不起人的笑!”

“唉!”荆轲自怨自艾地说,“笑出麻烦来了。”

<!--PAGE 17-->

这又叫夷姞无可奈何了。她自然不会顶真,只是发发公主娇贵的脾气,让他这一来,脾气无法再发,不发却又不大甘心,只说得一句:“你这个人!真是拿你没办法。”

荆轲听她的话,看她的眼,忽生一种奇突的感觉,不觉得他是在跟公主谈话——眼前的绝世美人,恰如多年的腻友,亲和,随便,彼此相处,可以无话不谈。

于是他想到她刚才说过的一句话,“你跟太子既是随便什么话都谈,当然谈过我。”他问,“可得闻乎?”

这谈到夷姞情感上沉重的地方来了,她的脸色也不同了。荆轲一看便生警惕,随便一句话,不想真的可以引出文章来。他表面的神态不动,暗底下却把注意力集中了。

“你知道我为何这么多天不来?”

“这疑问,搁在我心里好久了,正要请问公主。”

这时,夷姞倒有些懊悔了,自己找了个难以启齿的麻烦。

看到她的沉默,她的吞吐迟疑,再把他们兄妹连在一起,想起太子丹巡边回到京城,他为成封的事到东宫去谒见,发觉太子丹的烦恼是那样的浓重,他顿时明白了,心猛然往下一落,难受得很。

虽然难受,却不能闪避。这件事关系重大,不能不求证。“公主!”他用低沉的声音问,“可是太子不愿意你到荆馆来?”

“你也知道了?”夷姞的眼睛望着窗外,声音中仿佛不带任何情感。

“我只是猜测。我要确知真情。”

“真情就是如此。”

虽已求得证实,荆轲还不满足,“愿闻其详!”他把身子挪了挪,不是靠近,是拉远,这样,视线才可以整个儿笼罩在她身上。

她不愿诉说详情,同时她也深深自警,话说得不妥,会引起荆轲对她哥哥的误会。果真如此,她可是太对不起兄嫂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她改变了想法,极力要把事情冲淡,宁愿把从她哥哥那里得来的一肚子委屈,隐藏起来。

她的有意冲淡的态度,瞒不过荆轲的眼睛,便顺着她的语气说:“我也希望没有什么。”

“他们的意思,只是因为你太忙,怕我来了,分你的神。”

“‘他们’?”荆轲抓住了话中的漏洞不放松,“太子夫人也是这意思么?”

夷姞发现自己的话说错了,不能不赶紧辩正:“不,不!我嫂嫂是对我好的。”

话一出口,才发现越说越糟,嫂嫂是好的,不就表示哥哥不好吗?何以连这么句话都说得颠三倒四?夷姞又着急,又恨自己,顿时涨得满脸通红。

这给了荆轲一个非常新鲜的印象。夷姞在他心目中,一直是高贵、从容、聪明,从无遇着难题,无以应付的时候,而此刻竟是手足无措的样子!望着她那眼中所显现的柔弱、失悔和仿佛在求取谅解和援助的神情,荆轲觉得他跟她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而且,他也觉得她更像一个可亲可爱的女孩子——作为一位公主的那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几乎完全消失了。

<!--PAGE 18-->

就这时,他不自觉地把他的手搁在她的手背上。他一惊,她也一惊!但是,她没有推拒的意思,他也没有缩回自己的手。

“公主!”他的声音很低,在空中微微抖颤震**着,却别有一种缠绵的意味,“我知道你的一片苦心,你要卫护太子,有些话不肯跟我说。”

“你!”夷姞吃惊地说,“你可千万不能对我哥哥存着什么意见。”

“不会的,请放心!太子待我是什么情分?何况,”荆轲有些气促,咽了口唾沫,喉间咽咽有声,然而,他那句困难的话,终于还是相当清楚地说了出来,“还有公主你待我的情分。我荆轲,到死都不会忘记的!”

一说到“死”字,夷姞脑中如闪电般浮现了无数念头,一个形象接着一个形象,一个场面接着一个场面,从大宴饯别到秦庭一击、嬴政毕命为止,在她脑中,不过一瞬间的工夫。

但是,留下了最后一个形象,却盘踞在她脑中,再也驱之不去——被苦刑拷打,遍体鳞伤的荆轲,在咸阳宫前的广场上,受那秦国最残酷的死刑:五马分尸!

她心惊心痛得真的忍不住要落泪了。忽然间眼眶发热发酸,这使她突生警惕,如果真的落下眼泪,那眼泪会淹没了荆轲的壮志。于是,她挺一挺腰,转过头去看着窗外,连发红了的眼睛,都不肯让他看见。

荆轲怎么会看不见呢?不过,随便他如何机敏,也决不会猜得到她心里的念头。他只以为她被他的话所感动了,因而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却苦于无话可以表达,所以也是默默地望着窗外。

“我那几天没有来,你——”

她的话无缘无故停住了。细想一想,不难明白,她的意思是她不来,他怎么样?是不是想念她?这话,在她自然不好意思说出来,荆轲不忍心骗她,说不想念她,更不忍难她,故意装作不懂,追问一句她要说的话是什么?他老实说了他的感觉。

“记得是徐夫人来的那天,从早到晚,我整整盼了你一天。”他手指着窗外,“走回来,走回去,只是在想,你怎么不来?那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我失神落魄,尽把花儿摘了下来,在手里揉着,闹了一地的花瓣,自己都不知道。”

他那惆怅之中含着自嘲意味的语声,入于夷姞的耳中,随即化成形象。她凝视着阁前山坡,仿佛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下面,就站着荆轲,淡淡的斜阳,曳出一条长长的、寂寞的身影。他的眼中有着落寞、无告、绝望的神色,是那种英雄垂暮末路的凄凉。

唉,可怜!她在心里叹息。但想到这一份他的凄凉,纯是由她而起的,她的眼泪便再也忍不住了。她的心一阵阵发紧,一阵阵莫名的兴奋、一阵阵彻骨的酸楚、一阵阵骄傲的喜悦,终于混合成一种从未经过、莫可究诘的满足。

<!--PAGE 19-->

于是,她的视线模糊了,外面的亮光,化成无数银屑在她面前乱闪,她也感到两颊发热发痒,她意识到已流了满脸的眼泪——这叫人看见了是件多难为情的事?因此,她一扭身站了起来,背着荆轲,逃跑似的奔进了另一间屋子。

荆轲没有能看得仔细,她脸上究竟是怎样的神情?但是,他自然也能想象得到,这是她感情上承受不住的表现。他非常想看一看她,向她说两句安慰的话,然而,那间屋子是她的真正的私室,除了季子以外,从没有人可以在她在里面时闯进去——为了尊敬她的身份,就是她不在荆馆时,他也没有进过那间屋子。

而夷姞此时的感觉,跟他是差不多的。进了那间屋子,再无人可以见到她流泪,这份个人的秘密,连季子都不会发觉,安全是安全了,但也有等量的空虚的感觉,她渴望着此时有荆轲在旁边,容她投向他温暖有力的怀抱,用低得只有他俩自己才听得见的声音,倾诉心事。

这个意念是如此的强烈,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抑制,于是她伸手弹了两下板壁,同时心跳得非常厉害。在外面的荆轲,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正当他茫然不知所措时,板壁又响了。

这下决没有听错。但是他不敢进去,只走到内室门口,隔着一重门户,用适度的声音:“是公主有话说?”

这叫夷姞很为难。她自然希望他进去,或者没有反应,也就算了,这样隔室相问,却是她所意料不到的,她没有勇气答一句:“你进来!”这样,便只好保持沉默了。

他在想:难道真是我又听错了,或者只是她无意中在板壁上弄出响声,并无意义?转念一想,果然如此,便当回答。就这默然不语,已可证明他问得没有错。结果,里面没有反应,外面却有了响声,听脚步是季子,而且他听得出来,季子是故意踩响了脚步,故意要惊动他们。因此,他很快地站了起来,心里有些着急——夷姞流泪是他已发现了的,这得想个办法来替她掩饰。

“公主,公主!”季子在喊,声音很轻。

他走了过去开了门,季子正伏在门外,她看见是他,先行了礼,然后抬头向里探望。

“公主在里面。”他说,“正在伤心。”

“噢!”季子应了一声,随即浮现了惊讶的表情。

就这必须得要解释的一刻,他想到了一个理由,“你进去劝劝吧!”他说,然后回身向里走,同时略略提高了声音,“公主跟我谈起王后,谈着,谈着,忽然伤心了。”

夷姞在里面听得很清楚。她其实并不怕季子发现她哭,季子真的要追问原因,她也会告诉她的。不过,对于荆轲这样护卫她,她不能不感激,不能不佩服,佩服他的急智。一个念头刚转完,开门声响,是季子进来了。

<!--PAGE 20-->

她回身关好了门,走近背光坐着的夷姞,细细一看,大起惊疑,她绝少看见性格倔强的公主垂泪,更不用说双眼哭得如此红肿!因此,她对荆轲所说的,公主由于谈起王后而伤心的话,开始怀疑。公主孝母是她知道的,但是王后崩逝了有好几年了,纵然思念,决不能伤心得这个样子。那么,是什么道理呢?

季子心里充满了疑云,却不敢问,只拿块干净手绢,替夷姞轻轻拭泪,同时低声警告着说:“不能再哭了!眼都肿了,叫人看见了不好看。”

这句话很有效,夷姞鼻子里吸溜、吸溜哼了几下,收住眼泪,回头向窗外看了看,暮色初起了。

“我去打盆热水,公主洗了脸,就回去吧,明天再来。”季子像哄孩子似的说。

夷姞没有作声。季子等了一会儿,出去叫人舀取热水,亲自接了进来,伺候夷姞整妆。先用烫手巾热敷消肿,再加上脂粉的掩饰,那双明亮的美目,倒是看不出什么异样来了。

“行了!”季子说,“我叫人去套车。”

“不!”夷姞一把拉住了她,“再等一下。”

等也是白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是再见了荆轲,也不能有什么话好说。这一点,夷姞自己也知道;但是,她总觉得只要身在荆馆,心里便踏实了!她怕回去,怕那高墙深院,锁住了寂寞凄清的长夜!

“唉!”季子明白她的心意,不自觉地叹了口气。

“你又感叹的什么?”夷姞十分诧异,张大了眼看着她。就公主的身份来说,这样看着下人,便是催促解释的表示。季子一时激动,脱口说道:“王后在世就好了。”

“我不懂你的话。”夷姞摇摇头,“说清楚些。”

季子膝行两步,紧紧挨在身旁,微微抬一抬身子,在她耳际轻轻地说:“王后在世,自然一切都可替公主做主。”

这句话叫夷姞吃惊,也叫她感激。吃惊的是说中了她的心事,感激的是只有季子才最了解她。岁月蹉跎,终身无托,在那黄昏的窗下,梦回的枕上,夷姞自然细细地思量过,千回百折想到头来,总觉得有许多话唯有在母亲面前可以说。长嫂虽如慈母,到底隔了一层,难于启齿,季子的话,实在说得透彻。

但是,她何以此刻说这句话呢?显然的,那是指的荆轲——不错啊!夷姞觉得心中的蔽境,突然被打开了,不过对于那呈现在她想象中的新境界,她还有一种因陌生而起的畏惧,一时还不敢贸然举步跨了出去。

“公主!”季子的声音又响起在她耳边,“如今,只好与太子夫人商议。”

与太子夫人商议没有用。太子夫人不见得会赞成,更谈不到为她做主。夷姞心里这样在想,一时却不便说给季子听,“回去吧!”她说。她要回去好好想一想。

<!--PAGE 21-->

于是季子收拾衣包,先出去叫人套车,接着,夷姞也出了她那间私室,看见荆轲还在那里等着。

彼此对看了一眼,却都把头转向门外,都在注意季子,等她走远了,荆轲搓着手说:“我不安得很,不知说错了什么话,惹得公主伤心?”

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假的不知道?夷姞心想,此时不必多说,等想通了要好好跟他谈一谈,因而答非所问地说:“这一两天,我还要来!”手一指池中:“把那里布置起来。”

“是。”荆轲问道,“哪一天来?我好恭候。”

“你这两天要进城?”

荆轲点点头微笑着说:“一直懒懒地不想动,该好好做些事了。我想在这两天把督亢的地图弄好了它。”

她不来,他不做事;她要来了,他也有事了。这是什么意思?是故意躲避吗?不会的。夷姞定神想了一下,恍然大悟,但也不敢自信自己的看法,必无错误。荆轲自己也觉得有加以解释的必要,他坦率地说出他的心情:“一直惦念着公主,心里总像有件事放不下,现在好了,我死心塌地了,该干什么干什么,不能再耽误了!”

没有比这番话更能给夷姞以较多的安慰。她觉得一颗心轻飘飘地飞出去了,恨不得立刻到东宫跟哥哥去说:“你的看法,完全错了!对荆轲,我不是你的障碍,我是你的助力。”

“公主!”荆轲已注意到了她的表情,索性把保留着的一句话,也说了给她听,“刚才我一个人在扪心自问,太子是有求于我的,公主是无求于我的,唯其无求,所以我对公主更有受恩深重,无以为报的恐惧。我不得已要请教公主,我能为公主做些什么?”

听了这番话,夷姞立刻在心里回答:“那么,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这回答也是自问,而且也不难得到答案,她要在这段有限的时光中,给他最大的安慰,最大的荣耀,让他感到一生中经历了最好的一段日子。

于是,她的决心在此一刻形成并且凝固了。

“你不要这样说!”她激动地看着荆轲,“你我的相遇是天意,一切都在冥冥中早已安排好了,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做主的。”

“公主……”

“不要叫我公主。”夷姞打断了他的话,声音很大,也很坚决,“你应该忘了我的身份。你记着,我也是一个女人,喜怒哀乐,与人无异。不幸的是,我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身份,照我哥哥的想法,我应该抑制我的感情,说是为燕国的少女做个榜样!难道顺乎感情,自然而然的行事,便不足为法么?我不相信!从此刻起,至少是在你面前,我要抛掉我的特殊的身份。连我自己都要忘了我是个公主,我希望,不,是要求,要求你也忘了我是个公主。”

话刚说完,季子也来了,夷姞怀着相当痛快的心情,上车回城。留下荆轲一个人在晚风中出神。

<!--PAGE 22-->

不过半天的工夫,在感觉中倒像过了半辈子——不是觉得日子难过,而是这半天的经历,抵得过半生的成就。荆轲自以为是一个可以忘情的人,此刻才知道,那实在是不懂得什么叫情!

现在,他懂了。世间的一切,最渺茫空洞的是个“情”字,而最实实在在的也莫过于一个“情”字!它不知何由而起,潜生暗滋,浑然不觉,一旦感觉到了,便难摆脱——自以为可以摆脱的,还不是真情,深情,像现在夷姞的情,他不但不想枉抛心力去企求摆脱,而且他是甘愿受其束缚的,只因为这一份无影无声却又无处不在的情,越咀嚼、越有味!

人生到此,已尽够了!荆轲一个人欣欣然地消磨了一个黄昏,小饮陶然,趁着薄醉,极恬适地入于梦乡。

而这一夜的夷姞,却兴奋得无法入梦!

对着馥郁的兰膏明灯,她不知盘算过多少回的心事了。此志已决,不可动摇。费思量的是如何做法。是先跟嫂嫂商议,还是先跟荆轲道破?照道理说,自然先禀兄嫂,却又怕一起头便遭受挫折,以后要挽回便很难了。如果先向荆轲示意,等木已成舟,便不怕任何人的反对,但似乎羞于启齿,而且于礼不合,得罪了兄嫂也不妥。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因为出入甚大,所以想来想去委决不下。

忽然,门上剥啄两下,她知道必是季子叩门,说了句:“进来!”

进来的果然是季子,睡眼惺忪,右颊一团红晕,显然是睡而复起的。

“公主怎的还不睡?我都一觉睡醒了。安置吧!”

“睡不着。”夷姞正想找个人谈谈,季子来得凑巧,她拍一拍身边的席子说,“你过来,我有事跟你商议。”

商议什么?季子看一看,想一想,旋即明白,关上了门在夷姞身旁坐下。

“你看荆先生如何?”

“是——”季子在许多称颂男子的话中挑了一句,“是第一流人物。”

“嗯!”夷姞对她的说法很满意,然后故意正一正脸色,表示她要谈的是一件极严肃的事,“你说王后在世,可以为我做主,王后不在了,那便只有我自己来做主,是不是?”

季子对她的话,一时感到无法接受,因为这似乎太出意外了,她知道公主与荆轲的感情极好,却想不到目前就论嫁娶。“公主!”她稍稍想了一下答道,“王后不在大王在!”

“父王一向不管事,你不是不知道。”

“那么,还有太子和太子夫人。”

“我正是要跟你谈到太子夫人。等我先细细告诉你。”

主仆俩如亲密的姐妹般,促膝深谈。夷姞把她跟荆轲交往的经过,都说了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透露是,关于荆轲入秦的目的及后果。

这叫季子听得惊心动魄。对于荆轲将为太子干一件大事,她是约略有所知的,但想不到竟是如此深入虎穴,与暴君同归于尽!

<!--PAGE 23-->

“公主!既如此,你就决不能这么办……”

“不要跟我说这个!”夷姞以冷峻而坚定的声音,打断了她的话,“你想得到的,我都想过了,太子也早就对我警告过了!我的决心是不可更改的。你只说,我应该怎么个做法?”

季子是局外人,人又聪明,把局中的得失看得很透彻,她摇摇头说:“若先跟太子夫人说了,事情就算完了!”

“怎么?”夷姞吃惊地问。

“这样的大事,太子夫人一定要跟太子去说。对吗?”

“那自然的。”

“太子决不会赞成这头婚事,一定要反对,而且一定反对得成!”

“这,我不怕。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他反对也没用。”夷姞极有信心地说。

“太子不必从公主这里反对,他另有釜底抽薪的办法,可以在荆先生身上打主意啊!”

“啊!”夷姞被提醒了,可是,她也不免怀疑,“太子怎么跟荆先生去说?他不怕得罪荆先生吗?”

“容易得很,如果叫我去说,不过三五句话,包管荆先生敬谢不敏!”

“我倒不信你有这个本事!”夷姞十分好奇地,“你说,你是如何措辞?”

“如果我是太子,我就这样说:荆卿,入秦的计划另外找人吧!你是我嫡亲的妹婿,我岂可让你身蹈虎穴?我不能不为我妹妹打算。公主你想,荆先生是何许人?听了这话,还有个不谢绝婚事的吗?甚至于,为了表示他入秦的决心,从此不肯跟公主见面,都是可能的!”

“季子,你真高!”夷姞心服口服地抚着她的背说,“可惜你是女儿身!若是男子,必成大器。”

季子笑一笑又说:“这也就是太子必须要反对的道理,荆先生成了国戚,事情就难办了。不叫他去,好好的计划打破了;叫他去,太子对公主无法交代,而且要受人批评。再说,办这喜事,不能马虎,婚后也总得有段好日子才好谈到动身入秦的话,那一来,不就耽误了大事吗?”

这一席话,听得夷姞肃然起敬。季子在她心目中,已不是一个得宠的女侍,更非一个娇憨明艳的女孩子,倒像个老谋深算、舌灿莲花的策士。她实在不明白季子论事怎能如此透彻,也不了解她何以会对太子的心理捉摸得如此深刻?

不管怎样,反正夷姞已是死心塌地要求教季子了!“那么,我先跟他谈呢?”这“他”,自然是指荆轲。

“怕也不会有结果。荆先生必要拒绝的!”

“这,”夷姞吃力地问,“这是说他还不知道我的心意么?”

“不!荆先生怎会不知道?而且他也刻骨铭心地爱慕着公主。”

“你怎么知道?”夷姞脸一红,怕是季子偷听了她与荆轲的密谈私语。

“我是从荆先生脸上看出来的。他,只要一见公主,眼睛便会发亮。”

<!--PAGE 24-->

“噢!我倒没有发觉。”夷姞微笑着。

“公主自然不会发觉。因为,荆先生眼中失神的时候你看不到——那是在公主你离开他的时候。”

“是这样子吗?”夷姞立刻又浮起一片对荆轲又怜又爱的情绪,定一定神,接着原来的话题问道,“你说他会拒绝,可是为了我着想?”

“是的。他如果真的爱慕公主,他必不肯订下婚约。否则——”

“否则如何,怎不说下去!”

“否则,荆先生就不是荆先生了。”

是荆轲就该舍己为人,就该忍心割爱么?这一念的不忿,越发激起了夷姞的同情,决定要独行其是了。

她这一刻的心事,季子却有些识不透。谈是谈得很深,却还没有一个结论,她实在不忍见公主有什么生离死别之痛,但也知道,要一往情深的公主永绝荆馆之路,是不可能的。左思右想,一筹莫展,越盘算越烦恼,不由得重重地叹了口气。

“你是为我叹息?”夷姞关心地问。

“我也不知为谁?”季子摇摇头,“人好像不能有感情,一有感情就有烦恼。”

“但是有感情也有安慰。”夷姞极恬适地微笑着说,“这怕你还不能体会。”

季子有些反感,公主仿佛以她曾获得荆轲的爱在骄人,想起与荆轲在旅舍中曾有数夕的盘桓,季子陡觉方寸心湖,大起涟漪,赶紧背过身去,借着替夷姞整理寝具,来定一定神。

“睡吧!”夷姞倒像是没有心事了。

“请安置。”季子说了这一句,低头退了出去。

天色已经微明,在这阴阳混沌之际,夷姞的神思,却是湛明如水。她完全看清楚了,她与荆轲的婚姻,没有父母之命,更没有兄嫂的应诺,没有令人艳羡的豪华壮观的婚礼,甚至还不能获得荆轲表面的应承,然而,她确是荆轲的妻子,她得到的是世上最坚贞的婚姻——一切的一切,所恃者只是一颗心。

那真有些不可思议。古往今来,独成令人难信的创格,夷姞自觉好笑,而更多的却是得意。

睡得虽迟,起身却还是很早。一种奇异的亢奋支持着夷姞,看上去依旧精神奕奕,但心里有些乱,又想去荆馆,又想到东宫,最后挑了一件事做,度量着“藏琴之榭”的构造和大小,细细筹划,如何布置。

“太子夫人派了人来传话,说下午得闲,请公主到东宫去。”在伺候午膳时,季子把这话告诉了她。

夷姞已有几天未见太子夫人,正有些想念,因此,饭后换了衣服,随即到了东宫。

姑嫂叙过礼,夷姞问道:“哥哥呢?”

“陪荆先生出去了,回头还要来。今晚上你哥哥做东主,特意邀你来作陪。”

任何男性的宴会,不管主人是谁,作为公主的夷姞从来没有被邀请参加过,所以她毫不思索地问了一句:“这不是破例了吗?”

<!--PAGE 25-->

“是的。无非因为你跟荆先生谈得来。”太子夫人接着又说,“荆先生今天与往日不同,精神、兴致都好,大说大笑,连我在里面都听见了。”

夷姞心里明白,也不免有些得意,但毫无表示。

“今晚上的宴会,还有位客,是徐夫人,你还没有见过吧?”

“没有。”

“这也就是特意来邀你的原因之一,大家见见面。”

“好的。”夷姞欣然地说,“我也见见,看看她是怎么个样子?”

于是姑嫂俩说着闲话,消磨长日。太子夫人似乎不知道夷姞在前一天招摇过市,直驰荆馆,夷姞也不提此事,两人尽自谈着家常。

到太阳偏西晒上墙,太子丹回来了。他的兴致似乎也很好,满脸含笑,亲切地询问夷姞的起居。然后,他又说了他这一天的行踪——整天与荆轲在一起,他们选定了人去画督亢的地图,也考验了秦舞阳的勇气,又去看徐夫人铸匕首,一切都很好,一切都符合理想。

这表示荆轲入秦的准备工作,已到了最后一步了。“那么,”内心异常关切的夷姞,装作不经意地问道,“荆先生快动身了吧?”

“还早!”太子丹答道,“天要热了,路上不好走。而且,嬴政这几年骄狂了,未到伏日,便要歇夏,不见使臣。”这一说,至早得要到新凉天气才会动身。夷姞把心放宽了。

“太子!”宫女来报,“舍人禀告,荆先生陪着徐夫人到了。已引入密室接待。”

“噢。”太子丹转身向太子夫人问道,“你跟妹妹说过了没有?”

“妹妹知道了。她很乐意跟徐夫人见见面。”

“好。那就去见客吧!”

太子在前,太子夫人和夷姞并肩跟在后面,一起出了东宫内寝,越过一重院落,向西一折,穿过长廊,进了另一重院落,便是太子丹接待重要宾客,商议机密大事的禁地。

这里原是太子丹的书斋,自从成为密室,夷姞还是第一次来。一进门便看见高悬一块朱红牌,黑漆大书“无禁”二字,那块朱漆木牌,看去簇新,估量着还是刚挂上去的。

虽说“无禁”,引导的随从却大部分都停住了脚步,只极少数的亲信,包括太子夫人贴身的侍女夏姒在内,才跟了进去。

就这时,荆轲已迎了出来,先向太子丹夫妇行了礼,然后用很响亮的声音喊一声:“公主!”接着深深下拜,显得极其敬重。

夷姞心里很得意,她有心要在兄嫂面前显露一下,微偏着身子,含笑下视,坦然不辞地接受了荆轲的敬礼。

等他抬起头来,她才以亲切中不失庄严的声音答道:“荆卿,请少礼!”这是她第一次跟她哥哥一样,称荆轲为荆卿。

紧接着徐夫人也出现了,太子丹为夷姞引见。徐夫人固然尽礼不缺,夷姞也不敢以对荆轲的态度对她,相向对拜,极为客气。

<!--PAGE 26-->

进入室内,又有一番揖让,太子丹大声说:“到此‘无禁’,不独言无禁忌,亦无尊卑之别,只有宾主男女之分。”他一指东面首席:“夫人,请坐这里。”

徐夫人看一看陈设的席位,东面三席,西面两席,听太子的意思,显然的,东面以她为首,依次是太子夫人和公主。她是个极伉爽的人,既然太子早有安排,原不必再作无谓的推让,但是,她仍愿退居次席,因为,她希望跟夷姞亲近。当她把这层意思说了出来,太子夫人还思客气,太子丹抢先开了口:“好!任从尊便。”

于是,徐夫人喜滋滋地拉着夷姞一起坐下,她的上首是太子夫人。西面,自然是荆轲为首,太子丹居次。宾主男女五人,相向而坐,荆轲和夷姞的席次隔得最远。

这是不是有意的安排呢?夷姞心中一动,但随即觉得自己太多疑了,顺理成章的事,不该去设想它别有作用。

“公主真是绝色!”徐夫人对太子夫人说,接着把脸转了过来,微含着笑,略蹙着眉,定眼打量夷姞,就仿佛她在欣赏一柄名剑似的。

夷姞害羞了,把视线避了开去,眼风扫过,清清楚楚地看到荆轲脸上是极其欣慰和感谢的神气。

怎会有感谢的表示呢?夷姞立刻明白了,是感谢徐夫人对她的称赞。

这一转念,她心里比听到徐夫人对她的赞美,更觉得舒坦。

“公主今年贵庚?”她又听得徐夫人在问,怕是在问自己,不答便成失礼,偷眼一觑,徐夫人脸向着另一面,那是在问她嫂嫂,所以她把头又转了开去,顺便又看了荆轲一眼。

“二十三了!”太子夫人回答,语气中带着些感叹。

“二十三?”徐夫人惊讶地,“真看不出来,我只当才二十。”

“我这妹妹的年龄最难猜。”太子丹接口说了一句。这一插嘴,所有的目光,包括夷姞自己的,都落在他身上——说实在的,连夷姞自己都不明白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论貌美如花,不像二十三;论智慧过人,不止二十三。但在我心目中,”太子丹拿手比了一下,“一直是娇憨天真的小妹妹!”说罢,哈哈大笑。

大家也都笑了。唯独夷姞的笑,带着娇羞,看来更觉得美。

“这一说,共有四个不同的年龄。”徐夫人执起夷姞的手,笑道,“公主,你自己觉得哪一个年龄才是对的?”

夷姞有些心痛,“我不知道。”她说了这一句,觉得这样回答,不合礼貌,便很恳切地致谢,“多谢谬赞,但愿如你所说,我只是二十岁!”

“那么,”荆轲举爵过顶,“愿公主长葆青春!”

太子丹和太子夫人都很欣赏荆轲的这个举动,因为他们都看出来,夷姞有些自伤迟暮,话中不免牢骚。能有荆轲的祝饮来打个岔,把她的不快揭了过去,是件很好的事,所以都欣然饮了酒。

<!--PAGE 27-->

“谢谢!”夷姞向身旁的徐夫人说了这两个字,随即把视线投向荆轲,大大方方地看着他,也喝了一口酒。

“听说公主的琴,燕国无双。可惜我只懂刀剑,不解音律。”徐夫人说。

提起刀剑,夷姞突然觉得异常关切——关切的是为荆轲所铸的那柄匕首。于是夷姞悄悄说道:“听说匕首淬毒,不甚顺利。夫人,此非儿戏之事,千请慎重。”

这是双关的话,一方面关切着徐夫人,提醒她小心处理,不要误中了毒;另一方面也暗示着这把匕首所关非细,要请她特别注意淬毒的效果,把它制成一刺见血,便追魂夺魄的利器。

徐夫人只意会前一层的意思,立即含笑致谢:“多谢公主关爱。此刻已无碍了!太子赐介的侍医,确是此道国手,精通药性,只不过加减了一两味药,那中人晕眩的毒气就消除了。”

“可是药性呢?”夷姞紧接着问,“会不会把匕首淬毒的效用也减弱了?”

“丝毫不减。这,”徐夫人想了一下才说,“将来可以试验的。”

“用什么来试验?”夷姞好奇地问,“用狱中的死囚?”

“那要看荆先生的意思。”

“最好不要用人来试!”

“是的。我也这么想。”徐夫人说,“照理推测,用人猿做试验,也是一样的。”

“对!我来跟他说。”

徐夫人一时不能明白,“他”是谁?想一想自己说过一句话,“要看荆先生的意思”,则此一“他”,自是指荆轲了。公主用此熟不拘礼的称呼,以此亲如家人的语气来指荆轲,可真是耐人寻味的事。

因此,徐夫人口中不断在与夷姞闲谈,眼风却老是关顾着她跟荆轲。很快地,凭她熟谙世途的一双老眼,已看透了这燕国的公主与燕国的上卿之间,有千缕万端的情丝约束着。

这使得她深感兴味,看夷姞对自己的印象不坏,或许肯说几句知心话,倒不妨找个机会问问她。于是,她不加深思地提出要求:“公主,我虽不解音律,却很想听一听公主的琴。能许我一聆妙奏否?”

太子夫妇和荆轲都觉得徐夫人这个请求,提得冒昧。夷姞对她的琴艺,自视极高,何况徐夫人又自言不解音律,就更不足以做出请求了。他们都怕夷姞率直拒绝,扫了徐夫人的面子,所以都紧张地注视着她。

想不到夷姞居然一口答应,而且措辞极其谦虚:“遵命。请你定个日子,让我好好向你请教。”

“不敢当,不敢当。”徐夫人说,“随便哪一天,看公主高兴,赏我个信。”

“啊!”夷姞突然眼睛发亮,十分欣悦地说,“我有个好主意,荆馆新修一座水榭,那是听琴的好地方。”说着,视线便落在荆轲脸上。

“真是个好主意!”荆轲接口,环目看了看在座的人,“我作个东道主,奉屈太子、夫人、徐夫人尽一日之欢。”

<!--PAGE 28-->

“好,好!”太子丹立即表示欣然赞同之意,“哪一天呢?”

“要月明之夜才好。”夷姞代荆轲回答。

“后天就是望日。”荆轲向紧对面的太子夫人俯首说道,“敬迓鱼轩!”

“多谢荆先生。”太子夫人转脸向徐夫人征询意见,“午后,一起去吧!”

事情就这样说定了。夷姞显得极其高兴,向徐夫人也提出了一个要求:“我想看看如何铸剑,行不行?”

“哪有不行的道理?明天上午就请过去。”

到了第二天,夷姞果然一早就到了徐夫人那里。但是孟苍已工作了好一会儿了,匆匆见礼以后,管自己去做事,徐夫人便为夷姞细细指点铸剑的一切过程。

徐夫人讲得虽详细,夷姞不懂的还是很多,她也不求甚解,因为此来的最大目的,无非看看荆轲将携以入秦的那把匕首,即使此刻还不过是一块不成器的顽铁,只要看一看,心里就满足了。

出了工场,徐夫人把她邀入前院住宅歇足,拿出来一把小剑请她赏鉴。那把小剑通长不足五寸,镶金嵌玉,装潢极美,从饰玉的皮鞘中抽出剑身,映着日光,耀眼生花,定睛细看,刃上仿佛浮凸着联珠贯星般的花纹,试用指一摸,却又光滑异常。夷姞十分惊异,不知那看来浮凸的花纹,是怎样铸成的。

“公主看这一柄小剑如何?”

“自然是宝物。实在可爱得很。”说着把那柄剑又反翻展玩,不忍释手。

“那么,公主留着玩吧!”

“啊!”夷姞大喜,口中却少不得还要客气两句,“夺人之好,难以为情。”

“说实话,若非公主,我真还不忍割爱。这把剑是先师的遗泽,在我身边三十年了。几次遭遇凶险强暴,多亏这把剑才得转危为安,所以可算是一样吉祥之物,特以奉献,聊表我祷祝公主延祥纳福的微忱。”

这一说,越发叫夷姞高兴,殷殷感谢之余,回赠了一枚辟邪的玉玦,告辞而去。

回到宫内,刚坐定下来,突然想起一件事。明天荆馆有盛会,“藏琴之榭”是个宾主盘桓的主要所在,却是至今还空空如也。布置的计划倒是熟思已熟,还得赶快动手才好。

于是,她紧张了,把季子喊了来,一面传话,即刻采办应用的什物,专送荆馆备用,一面把预计中要搬了去的器用文物,包括她的两张名琴在内,都检齐包扎,准备午前运到荆馆,开手布置。

正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太子夫人来了,夷姞歇下手来接待。说不到两句闲话,她到底放不下心,站起身来告个罪,说有东西亟待收拾,等完了事再来陪她。

“不必了!”太子夫人也起身告辞,“一会儿你到我那里来玩吧,他们在箭圃较射,我们找个隐蔽的地方去看看,说是好玩得很。”

<!--PAGE 29-->

“啊,不行!”夷姞把必须去荆馆的原因,说了一遍。太子夫人大感意外,无法阻拦,只说了句:“荆先生到城里来了。”

“我今天不是去看他。”

姑嫂俩的话中,都有漏洞:在夷姞等于是自承,平日到荆馆都是为了去看荆轲;而太子夫人的话,则更露骨——事实上也确是如此,要用荆轲来拴住夷姞,那是太子丹的主意,他知道无法阻止妹妹去荆馆,索性让她与荆轲公然交往,但要控制在他眼下,不容他们有细诉私情的机会。

然而忠厚老实的太子夫人,实在没有办法来帮助她丈夫,完成预定的计划,第一次便遇到了意外的情况,简直束手无策。转念一想,又觉宽慰,好的是荆轲不在荆馆,她去了也见不着面,那就由她去吧。

等太子夫人一走,夷姞看着日影当头,心里着急,一迭连声地催促加紧工作,等一切停当,上车之前又想起件事,吩咐季子:“今天怕要弄得很晚才能回来。到东宫去请一道关符带着。”

这是怕太晚了,城门关闭,要用关符才能叫开城门。东宫舍人听说公主要用,不必禀告,便奉命唯谨地发了一道关符。

等夷姞一到荆馆,她所需要的器物夫役,也都到了。王家的气势,毕竟不同,要人要东西,予取予求。在公主亲自指挥之下,把那座水榭,布置得又典雅又华丽,等一切停当,也不过太阳刚刚下山。

“季子,”夷姞得意非凡,“你看这地方怎么样?”

“好。”

“就是一个‘好’字么?”她有些怏怏然了。

“是的。”季子平静地答道,“这得细细领略,一时哪里说得出如何好法?”

“这话也对。”

夷姞开始来细细领略这座水榭的情趣了。打开西窗的帘幕,一轮落日,半隐在山后,余晖平射到粼粼的水面,闪出无数大小不等的金色碎纹,偶然间一尾金色鲤鱼,直跃出水,泼剌剌甩一甩尾巴,抖落一串水珠,重又投入池中,不知游向何处。

夷姞看得不胜神往,也逗起了幽远的想象,想象那条金色鲤鱼,自由自在地游向池底深暗之处,有另一条鱼在守着它,依偎比目,任意嬉戏,了不知此外还有广大的天地——就知道了也无动于衷,天地虽大,与己何干?只此足供回旋的去处,便是安身立命的天地。

“公主!天晚了,怕你也累了,回宫吧!”

季子这一说,夷姞才发觉余晖尽失,暮霭四垂,碧阴阴的池水,映着暗沉沉的水榭和树木的倒影,更别有一股清深幽微,令人不忍舍去的趣味。

“反正有关符在。”她说,怯怯地笑着,倒像乞取季子宽恕似的。

季子不即回答,想了一会儿才慨然答道:“好吧,我去传膳。在哪里用?”

“就这里。”

<!--PAGE 30-->

季子点点头走了,夷姞仍旧坐在那里。四月的南风,又当傍晚,吹得人心里发胀,有股说不出的劲想发泄,是一种兴奋的难受。

忽然,眼前有了亮光,一行灯火,从九曲桥上冉冉而来,那是季子带着荆馆的女侍来侍候她晚餐了。

“别燃灯烛!”夷姞站起身来,“饭摆在东面。”

东山月出,一片清清冷冷的光辉,扑近窗来,夷姞就在窗下进食。一切都好,只少个人在一起,便有美中不足之感。

饭罢用酒漱了口,等季子把残肴撤走,夷姞仍旧坐在原处,心慢慢静了下来,这时才发觉,今夜是个绝好的机会,一个向荆轲倾诉心事的好机会。

于是心里又不平静了,思路特别敏捷,却是杂乱无章,无数个念头,无数句要说的话,一齐奔赴心头,不知抓着哪一点的好。

忽然,隐隐听得马蹄的声音,接着又有了人声——荆轲回来了。

夷姞有着莫名的紧张,又想到桥边去迎接,又觉得端然不动的好,就在这坐立不安的时候,只见灯火映照之下,荆轲兴冲冲地踏上了桥。

“怎无灯火?”他问。

“公主不要。”季子答道,“怕坏了这一片好月色。”

“噢!”荆轲想了一下说,“还是点起来吧!”

等里里外外,弄得灯烛辉煌,荆轲才走进来向夷姞行着礼说:“不知道公主在这里。不然,我早就回来了。”

“你们在较射?”

“是的。公主何从得知?”

夷姞笑笑不响。荆轲也没有说话,抬起眼慢慢地看着四周的陈设,脸上显现了惊喜的神色。

夷姞的心已经在跳跃了!她期待着有一番赞许的话听到。而荆轲却迟迟不开口,并且缓步走向另外的屋子,这自然也是去细看布置——夷...

<!--PAGE 31-->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