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侠客行套装(全5册)-第44章 金巧僧·聪明品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金巧僧·聪明品(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居然这骗子还是个好官儿。

金玉昆打小是个眉清目秀、资质过人的孩子,得说他灵神秀骨,必有宿慧,邻里间哄传,说他“经史百家,过目成诵;临摹法帖,逼肖名家,真未易之才也”。(语见清人吴炽昌《客窗闲话·卷二》)也没有人想到过他的名字“玉出昆冈”有什么不妥。可好生孩子偏就带着那么点儿歹命,昆这个字的谐音坏了——髡,秃也。金玉昆打从十一二岁上染患癞疮,此后毫发全无,成了个不折不扣的秃子。

在清代,秃子其实同不秃的差不了许多,可是在那时,秃了,就直等于没有了前程。他十六岁,还是凭着真本事考进了县学,可以领一份饩粮,算是由国家供养的读书人。可连金玉昆也知道:他的前程,不过就是这份秀才粮食罢了——将来就算大比得中,也别想更上层楼;起码本朝以来,还没听说过哪个秃进士、秃状元的。

由于秃这个病,金玉昆的性子也同常人不大一样。他是聪明、伶俐、秉赋非凡,也可能十分自知而不得不生出十分的感慨,因感慨而委屈,由委屈而愤懑,不觉而然地想要借着自己的聪明睿智与众为敌、与俗作梗。正因为性情如此,还对那些个惊世骇俗之事特别有兴趣。

金玉昆十七八岁上就经常引着县学里的诸生做狭邪游。父母为他完娶之后,不多久便双双过世了,此子益发没有了拘束,日日与浮浪子弟为伍,几经翻覆,一份不算太丰厚的家业就倾**一空。之后靠着亲朋接济,略博升斗,也差不多过了十多年,弄到了人人畏而避之的一个场面。大老远一见他来,便纷纷纭纭地讲论:“秃子又要来骗银子使了!秃子又要来骗银子使了!”结果弄得褴褛如丐,家人当然也看他不起。仿佛他这一生的命途,是打从顶峰上走起的,越走越往下、越走越往下;走着走着,命还在,运势已经用光了。

金玉昆穷人也有穷人的豪壮,慨然道:“大丈夫搏功名富贵,犹反手耳!奈我乡人,目光如豆,不识贤豪。放眼望去,没有一个能助我入青云者。我不如遨游四海而图之!”

妻子听他这么吹,也破涕为笑了,说:“一个富贵窑子、一个皮肉窑子,这两个窑子可就算是你的青云了罢?你为了在这两个窑子里奔波,也连累不少的乡党亲故了罢?还在这儿放口昂声、高谈阔论,能不害羞么?你今儿能做什么?你今儿能做的就是出门讨饭——要是怕玷辱了先人,那就到外乡里讨去,这就算是你遨游四海了罢!”

金玉昆闻听此言,不禁冷冷一笑,道:“看着罢!”言罢拂袖而去——还是先到亲戚齐聚的祠堂里——那儿人多——到了祠堂见了人,道:“我有一趟远游,请以妻、子托付诸君,十年为期。如若不能飞黄腾达,我也就没有脸回来了!”

亲戚一听说他要远游,个个儿都松了一口大气儿,一个接一个地说:“你放心去罢!家里的事不用想了。”“十年算什么?二十年、三十年也无妨碍,你自不须回来了!”“十年之后,你儿子也大了,看模样儿是跨灶之子,能有出息,而且不秃,这一点十分要紧!”众人说到这一句上,个顶个儿再也忍不住,仰天大笑起来。

金玉昆也妙,登时答道:“我的儿,不过是一副贵家公子的模样,焉能清于老凤哉?”众人见他谈吐得如此有志气,又是一阵恶笑,纷纷道:“别忙着走,你既然一去十年不回,那可真值当得乡里给贺一贺!我等今回一定要为君醵资饯行,壮壮行色。”金玉昆很是有骨气了,道:“这倒不必了!”说完一拱手,扭头出祠堂,直到此刻,众人还当他是借故摆谱,不知又耍些什么样混吃骗喝的奸计了。

金玉昆是一路朝南去的。才走了两天,活该天无绝人之路,教他遇见个吃醉酒的和尚,倒卧在山林小道上。金玉昆一见,触机而叹道:“噫!这个行当子甚好,可以干、可以干!”于是当下拿了和尚的钵儿、挑担,卸下他的袈裟——袈裟里还有度牒一份,那醉和尚法号叫“悟真”——好!我金玉昆也不是不可以就叫“悟真”的!

从此悟真便周流于丛林之间,虽可驻足,却没有什么发迹的机会。辗转听人提及广东,都说广东虽地处南疆,但是粤人好佛不亚于江南,而且大户人家出手供奉,常有一掷千金之举,比诸江南诸寺这种庙老神疲之态来,相去若云泥。

广东有一座远近驰名的古寺,叫“慧果寺”,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这是五羊城里外八方幅员千里之内的第一大寺,巍立一方,气象雄浑。可惜的是,不知何年何月,着了一把无名火,琳宫璇室,焚毁其半,香火也就衰败了下来。

现任的住持想要募缘聚资,重为修葺,可是丛林化外也有丛林化外的现实——你这庙的香火坏了,就是坏了。想要人在神佛面前雪中送炭,比在人世间施舍粥衣更不容易。在人世间的施舍,还存着个行慈为善的果报之念;神佛落魄了——就是俗说的“泥菩萨过江”——那他还能救得了谁、帮得上谁呢?救不了人也帮不上人的神佛,就比丧家之犬还惹人嫌——这一下,慧果寺的住持发起慌来。

金玉昆——不,如今该叫他“悟真”了——悟真侦知这一段过节,想是个机会,遂来到山门之前,直说要见住持,说小僧从江南来,见识过丛林无数,可以商谈商谈重修庙宇的良方。住持当然立刻接见了,听他说起某寺某寺,又是什么塔、又是什么楼、又是什么阁、又是什么殿,历历如在目前。而且一旦说到兴修屋宇,不论方内方外,自凡是有兴趣,说的人也好、听的人也好,都有一种沉浸于宏伟壮丽之美的喜悦。

悟真说了些大佛古寺的见闻,说得老住持兴奋不已,连声放屁,直道:“既然见识过那么多的庙宇,那么悟真师何不将鸠工兴建之事所需工料、用度,乃至于一应屋宇配置图卷,都录写下来,好让敝寺有个施作的张本呢?”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