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智浩带领的这支精锐小队偷袭成功,为那三支阵型稍乱的战卫小队争取到了一丝调整喘息的机会,三才战阵也是迅速的变化,形成了一个三角箭头,马上反攻过来。
吕智浩不再去关注这边的战斗,战场上还有其他更需要他们的地方,所以这支刚刚出手偷袭的小队就仿佛从来没有出过手一般,在与四周的黄巾兵零散的交手之中,渐渐的再度融入到了战场之中。
吕智浩的这种打法,使得战场上的局势渐渐的向着他们这一方倾斜。而他的精准指挥也开始展现出威力,各个作战单位之间一直都有着配合和联系,看似乱战,却是敌乱我不乱。
特别是吕智浩的这支精锐小队,连续几次偷袭得手,让手底下这些人越发的佩服起来。
那名刚才还威风八面的黄巾长,如今却是觉得越来越憋屈。明明自己一方战着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以二打一,就算不能够速胜,至少也应该大占上风才对。
可是打到现在,反而越打越疲软,仿佛他们上千人都陷进了对方几百人布下的泥潭之中,空有一身力量也无所发泄。
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感觉还不明显,但是打到现在,这种无力感越来越强烈了。
自己手底下这十来个兄弟,都是加入黄巾之前名震一方的散修,出手狠辣,实力不俗。自己带着他们也不知道击杀过多少朝廷的战卫小队。
可是没想到眼前这支战卫小队竟然硬生生的挡住了他们。对方的打法看上去软绵绵的,不着一丝力道,根本不和他们硬碰硬,让他郁闷至极。
而每一次他发狠,发动强力攻击想将对手压垮的时候,便会有一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小队恰到好处的支援烧扰一番,让他们的攻击节奏受阻。
这一受阻,对面的小队便又会重组三才战阵,将战斗的局面拉回到最初状态。
三才战阵并不复杂,但是想要熟练使用,非得要长时间的训练配合不可。黄巾军席卷天下,靠的都是人数取胜,以战练兵,哪有闲工夫去操练什么战阵。
再说了,每支黄巾军都只能够算是炮灰级的队伍,刚开始还有人假模假样的练习什么战阵,结果上了战场变成个四不象,反而死得更快,到了后来便没有人做这种无用功了。
所以在黄巾军士兵的心中,战阵这种东西中看不中用,就算要用,那也是黄巾卫的事情,与他们无关。
现在这位黄巾长终于尝到战阵的厉害了。
整场战斗已经渐渐的失去了悬念,随着战局越来越不利,这名黄巾长居然采取了一个让吕智浩和其他徐州子弟意想不到的措施——投降!
原本上千人的黄巾军,就算是死伤了近一半,也有五百多人,就这么呼拉一下集体投降了,吕智浩一脸的愕然,其他的徐州子弟更是瞪大了眼睛,一副难以置信的神色。
在他们的想象之中,黄巾军虽然个体战力不怎么样,一向是靠人海战术取胜,但是战斗意志都是很强的。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太平道的狂热信徒,有着为太平道的大业献身的准备。
因此吕智浩才会一直都比较担心这场意外的首战,毕竟击溃战斗声音不强的敌人和全歼宁死不退的敌人,战斗的强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可是怎么就投降了呢?
刚开始的时候吕智浩还怀疑有诈,但是等到那名黄巾长带着他那十余名强力手下完全解除了武装,然后乖乖的被押到吕智浩面前,进行了一番问话之后,吕智浩终于算是明白了过来。
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事,最初的时候黄巾军中的主力确实都是些狂势的太平道教众,他们深信苍天当死,黄天当立,想要改变这个不公平的世道,只有让大贤良师成为这片土地的主宰。
所以他们的战斗意志极为坚韧,冲杀之间悍不畏死,甚至不惜自爆以撼动敌方的阵脚。久而久之,便传出了黄巾军只能够杀死,无法击溃,无法招降的言论。
但是随着黄巾之乱扩大到整个血秦帝国,五岳联盟也旗帜鲜明的站到了太平道一方,规模越大巨大的黄巾军,也开始变得鱼龙混杂起来。
各地的散修、盗匪、见风使舵的小修行家族,纷纷摇身一变,也成为了黄巾军的一员。当初张晓霜去南疆联络一群山匪,在太平道暗中发展的计划之中根本就不是个例。
这些人在战力上并不输于最初的黄巾军,但是举事的动机,战斗的意志,都已经和人们印象之中的黄巾军不一样了。
吕智浩眼前的这支千人黄巾军,便是无数投机者队伍中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