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舟斋的授意下,阿通决定在第二天早晨出发。
清早,她跟石舟斋问过安后,说了一句“那我去了”,就披上斗篷,离开了山庄。
她来到城外的马厩。
“能不能借我一匹马?”
正在打扫马厩的小厮说道:“咦?阿通姑娘!你要去哪儿?”
“我奉主公之命,要去城外的绵屋客栈。”
“那我陪你一起去吧!”
“不必!”
“你一个人行吗?”
“我喜欢骑马。以前在乡下时,我还经常骑野马呢!”
随后,阿通就骑上马出发了。浅红色的斗篷,在马背上轻轻摇摆着。
在大城市里,斗篷早已成为落伍的服饰,上层社会的人已不再穿着。但在一些地方,它仍受到很多中下层女性的青睐。
阿通手上拿着一枝初绽的白芍药,石舟斋的信就系在上面。阿通单手握着马缰,缓缓前行。田里劳作的人看到她,都纷纷抬起头,低声议论几句。
“是阿通姑娘哟!”
“那个就是阿通姑娘啊!”
阿通刚到此地不久,名字就已尽人皆知。连农民们都知道,主公身边出现了一位美人儿,经常为主公吹奏笛子,并侍奉在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农民们与石舟斋的关系十分亲近,并不像一般的百姓和领主那样疏远。
阿通走了半里地之后,向一位农家妇女问路:“请问,绵屋客栈在哪儿?”
那女人正在河边刷锅,背上还背了个小孩。
“你要去绵屋客栈吗,我带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