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本武藏全传(贰)-一指擎天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指擎天(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我会收你为弟子。”

武藏当场就对三之助立下约定。

三之助非常高兴,孩子最不会掩饰欣喜。

两个人再次返回家中。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三之助依依不舍地望着这个自己一家三代人曾经生活过的小屋。尽管是夜里了,三之助仍然喋喋不休地跟武藏讲起自己对于祖父、祖母、亡母的回忆。

到了翌日清晨。

武藏先准备了一下,走出了屋子。

“伊织,伊织。快点出来。没有什么需要带走的。即使有,也不要留恋。”

“是,马上来。”

三之助跑了出来。刚刚在里面穿好了衣服。

现在武藏之所以称他为“伊织”,是因为他的祖父是最上家的武士,叫作三沢伊织,并且据说之前,这个家族的每代人都被唤作伊织。

“你既然要成为我的弟子,重新成为武士的孩子,就沿袭祖父的名字吧。”

虽然离成人仪式还远,为了让三之助先有个心理准备,从昨晚开始,武藏就这样称呼他了。

但是,从刚刚他跑出来的样子来看,脚上还是穿着马夫草鞋,背上背着装小米饭便当的包裹,衣服尾部有一处开裂。不管怎么看,他都不像武士之子,倒像是青蛙之子要启程。

“将马拴到那边较远的那棵树上去。”

“师傅,请坐。”

“不用了,将它拴到那边后回来吧!”

“是。”

到昨天为止,不管说什么,他都回答“嗯”,从今天早晨开始,突然改成了“是”。小孩子想有所改变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犹豫。

将马拴到远处后,伊织回来了。武藏此时仍站在屋檐下。

在看什么呢?

伊织觉得不可思议。

武藏将手放在他的头上——

“你是在这间草屋下出生的。你那不肯屈服的灵魂,是在这间草屋造就的。”

“是的。”

小脑袋带着武藏的手点了点头。

“你的祖父带着不侍二主的忠贞,隐居在这小屋之中,你的父亲为了保全你祖父的晚节,甘愿成为百姓,谨守孝道度过一生——而你已经送走父母,从今天开始,你要独立自强。”

“是。”

“要变得了不起。”

“……嗯、嗯。”

伊织揉了揉眼睛。

“三代,对着曾经给你遮风避雨的小屋拜一拜,向小屋告别。对,就不要再依恋啦!”

武藏说罢,走进屋内,点了火。

小屋转眼之间就熊熊燃烧起来。伊织红着眼睛看着这一切,流露出无尽的哀伤。武藏见此情景,劝慰他说:“如果留下小屋离去的话,以后肯定会住进各种盗贼。如此一来,原本忠节的地方,最终倒成了败类的方便之所。明白吗?”

“谢谢您!”

小屋最终从一座小火山化成了不到十坪的灰烬。

“来,我们走吧!”

伊织早已急着向前赶路了。过往的灰烬在孩子的心中掀不起任何波澜。

“不,这样还不行。”

武藏摇着头望着他。

“还不行?然后我们还要做什么?”

武藏见他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不由得笑了笑。

“然后我们还要建小屋啊!”

“啊?为什么。刚刚我们不是才烧掉一间小屋吗?”

“那里到昨天为止,一直是你先祖的小屋。今天开始,我们要建属于我们的小屋。”

“那么,还住这儿吗?”

“对。”

“不去游学练武吗?”

“不是已经开始了吗。我在教你的同时,自己也需要多加练习。”

“练习什么?”

“你应该知道的,剑术的学习、武士的修炼——还有心的修炼。伊织,把那个斧子扛来。”

伊织朝武藏指的地方走去,发现草丛中的斧头、锯子,还有农具居然悄悄躲过了火焰,安然幸存了下来。

伊织扛上大斧头,跟在武藏的后面。

前面是一片树林。里面有松树、杉树等。

武藏用尽全身力气挥动斧头伐树。木屑飞溅。

是要建练武场吗?把这块平地当作练武场,来此练习?

再怎么跟伊织解释,他也不能够完全理解。总觉得如果不去旅行,就留在这里的话,会很无聊的。

“咔嚓——”又一棵树倒掉了。斧头一棵接着一棵砍着。

汗水不断地从武藏那泛起血色的栗色肌肤冒出。平时的懒惰、疲惫、孤独和烦闷仿佛都化成了汗水。

他昨天凌晨,在埋葬以农民身份终此一生的伊织父亲的山上——眺望着未经开垦的坂东平原,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暂时放下剑,拿起铁锹。

在剑术的修炼中,磨剑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但除此以外,修禅、书道、茶道、画画及雕刻佛像的学习也是必要的。

那么,以此类推,拿起铁锹的过程,对剑术的修炼也应该有益吧!

这苍茫的大地,天然就是绝好的修炼场所。并且,对荒地的开垦,也算是一件有益于数代人的好事。

武士游学练武,一直以来是依靠行乞和别人的施舍来维持的。借别人的房檐来熬过雨露这样的事,就像禅家僧侣一样,做得理所当然。

但是,粮食的宝贵,哪怕是一粒米、一根野菜,只有自己亲自栽种才能够明白。从不做这些的僧侣所说的话,只能当口头禅听听。同样,靠施舍生存的游学武士,即使再怎么钻研剑术,也不可能懂得将它活用于治国之道。相反,还很容易成为脱离社会的粗俗之人——这些是武藏通过自己的经历悟出的。

武藏还算是比较了解百姓的生活的。在他还小的时候,曾随母亲去乡士宅地的田里去,做一些通常百姓做的活儿。

与以往不同的是,从今天起,武藏所做的,不再单纯是为了谋求粮食,还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充实。同时,还可以学会如何自力更生地生活,不用再去行乞。

更重要的,一直以来,农民都是任野蔷薇、沼泽野草肆意生长,任洪水、暴雨肆意泛滥——他们将最简单贫苦的生活方式传给子孙后代。

武藏要通过自身的体验及努力,将自己的另一番想法传达给他们。

“伊织,拿绳子来,把木材捆上。然后拉到河滩那边。”

武藏将斧头立在木头上,透了口气,边擦汗边命令道。

伊织将绳子结起来,拽着木材。武藏随后将用斧头、锛子对这些木材进行加工。

到了晚上,则可以用锛子削下来的碎屑生火,然后在火旁枕着木材睡觉。

“怎么样,伊织,有趣吧?”

伊织老实地答道:“一点都没意思。如果是过平常百姓的日子的话,我不用做师傅的弟子,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不久就会变得有趣的。”

秋意日深。

每天晚上,虫子的叫声都在减弱。干枯的草木越来越多。

在这法典之原上,他们要建好一间睡觉的小屋,同时还要拿着锄头和铁锹,在附近进行开垦作业。

在开始这一切之前,武藏曾站在附近一带的荒地上,对附近的情况进行了一番考察。

为什么这一片尽是杂草丛生的荒芜,自然和人没能和谐共处?

是水。

首先需要解决水的问题。

在高地上向下望去,这片荒野展示的是从应仁之乱到战国时代的人类社会的景象。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