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杨故可以肯定,这股庞大的灵识,就是儒家的凛然正气。
“可这也太夸张了,我记得你一年前去长安的时候,书卷气都没有。”
“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成了大儒?”
杨故百思不得其解。
他知道,儒家的修炼,最重要的就是顿悟,一旦顿悟,实力将会突飞猛进。
可是,这修炼速度是不是有点过了?
才一年不见,杨业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书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代儒道大家?
这件事情要是传出去,绝对会轰动整个大唐。
杨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哪怕这一切就发生在自己的面前,她还是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一样。
“娘,我之前不是跟你说过,这一次去长安,我有了一些奇遇。”
“否则的话,以我的天资,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到如此境界。”
杨业见父母两人一脸不敢相信,也只好将这一切都归结到了自己的运气上。
“呵呵,不错,不错!”
“想不到咱们杨家竟然出了这么一位大儒,真是老祖宗保佑!”
良久,杨故才反应过来,霍然起身大笑了一声。
不过,当他从喜悦中回过神来的时候,脸上却是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丝担忧,有些焦急地说道:“除了你爷爷和大伯,还有谁知道你领悟了凛然正气?”
这也不能怪杨故着急,毕竟杨业自己也说过,他也是靠运气,才能突飞猛进。
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够让一个没有任何书卷气的读书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成为一名第三境界大儒?
这样的东西要是走漏了风声,肯定会引来杀身之祸。
当然,杨故对于儒道的修炼并不是很了解,他一直认为,儒道的修炼就像是武道一样,只要有天材地宝,或者有绝世功法,就能突破。
杨业看着杨故一脸焦急担忧的样子,心里也是暖洋洋的,微笑着说道:“爹,你就不用担心了,孩儿感悟的这件事,除了爷爷和大伯他们,还真没跟任何人说过。”
“还有,爹,你也不必太过担忧,儒道的修炼,与武道的修炼,有着本质的区别,更多的,还是要看自己的感悟,不然,即便是得到了圣人的手札,你也未必能感悟到其中的凛然正气。”
“而且孩儿这次突破,还是在长安城中,机缘巧合,在泾河龙王的宴会上,见识到了圣人的墨宝,从中感悟到了做凛然正气。”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父亲不必担心。”
杨业慢条斯理的说着,丝毫不避讳的将锅甩到泾河龙王身上。
既然那条老龙已经逃到了西海,那么总不能真的让人去找泾河龙王,看看泾河是否真的有圣人的手札吧?
更何况,正如杨业所说,即便是将圣人墨宝拿到面前,绝大部分人也难以体会到其中的那种凛然正气。
如果大儒是那么好当的,那这个世界上的大儒早就满地跑了。
杨业把武道和儒道的区别说了一遍,这才让杨故放下心来。
不过,就在杨业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杨母突然说道:“既然我儿子已经掌握了凛然正气,欧阳家的那个丫头就不是他的良配了。”
杨业闻言一怔,不知道杨母在说什么。
杨故也皱起了眉头。
“话是这么说,可是业儿和那小丫头,可是在娘胎里就订下了亲事,连婚书都送出去了,我们要是退婚,可就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