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已经在外面等了很久了,看到杨业起来,便行礼说道。
“好吧,下次你再来,就说我不在,这样的话,他应该会知难而退。”
杨业闻言,摆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中午的时候,他和妻子一起用了午膳。
杨业则是抱着一本书,在阳光下看得津津有味。
杨若云闲着也是闲着,便拿出一把七弦琴,在院子里弹了几下。
如此一来,听着古筝,看着书籍,日子过得很是惬意。
和杨业预料的一样,那个从长安来的李姓商人,在连续三次被拒绝后,就再也没有露面了。
李世民也不是傻子,他当然看得出来,杨业不愿意和他见面。
所以,李世民放弃了对杨业的考察和录用的想法。
……
一年的时间,一晃而过。
贞观十五年,秋高气爽。
从杨业来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杨业的武道、儒道、炼气术,都已经修炼到了第二境界巅峰。
只要他想,随时都可以突破到天人境。
这一次,他突破的不是儒家的精神力量,而是整个人的精气神。
杨业能在一年内,从武道第五境界中期,晋升到武道第二境界巅峰,自然是靠着杨若云的嫁妆。
他已经看过的书,已经有四万八千册之多。
最关键的是,杨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看的不仅仅是道家和儒家的典籍,杨若云的嫁妆里,也有上百本武学秘籍。
也多亏了这一点,他的《炼体诀》和《炼气诀》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炼气,虽然不是仙品,但也是最顶尖的天品,比起以前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除此之外,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阅读点也已经达到了一百三十九万之多。
这还是他在武道突破的过程中花费巨大,不然阅读点肯定会超过两百多万。
只是让他遗憾的是,他一个法术都没有得到。
不但没有任何神通,甚至功法和武技都是寥寥无几。
特别是到了后面,就只有阅读点了,没有任何额外奖励。
这让他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将儒家的羊毛给薅秃了。
但是一想到泾河府邸里剩下的三万多本儒家和道家的经书,杨业就觉得自己应该先看完再说。
反正也就多花一年多的时间。
这才是贞观十五年,等唐三藏和他的徒弟从西天归来,要十二年。
如此漫长的时光,足以让他将泾河水府之中的大多数书籍都看过一遍。
他之所以没有突破到天人,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天人的理解还不够。
特别是那儒家立言之路,更觉其中有些不得其意。
甚至,他都不知道该从何写起。
归根结底,就是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如果硬要写一本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那肯定会破绽百出。
所以杨业打算先看完泾河城的上百万本书籍,然后再试着写一篇。
仅仅依靠儒家和道家的典籍,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阅读经史子集各家学说。
只有这样,才能将世间一切道理都聚集在一起,才能写出人类所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