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杨业来长安准备做的一件事。
当然,若是能借助武周的威名,去长安洪福寺,研读陈玄奘在西方大雷音寺留下的经文,那就更好了。
杨业走后,武曌坐在花圃之中,陷入了沉思之中。
她终于意识到,这气运皇朝的道路,并没有自己所想的那般简单。
而治国,更不是她所想的那样。
当了三个多月的皇帝,她已经将武周王朝的局势摸得一清二楚。
虽然武周是神州人族最强的国度,掌控着三百个大州。
麾下的郡县数以万计,但基本上都是由当官府来管理,皇权渗透的有限。
世家、望族、寒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错综复杂。
哪怕是效仿隋朝建立科举,这种联系也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
“自古以来,不是没有人尝试过,但都因为阻力过大而难以实行。”
“就连隋朝这样强大的王朝,也只落的一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所以李唐王朝,才会向世家大族低头,就连科考的试卷,都被他们拿到了手中。”
“李唐皇帝更成为了各大世家手中的傀儡。”
武曌在心里叹了口气。
与杨业一番交谈,她终于弄清楚了如今武周的问题的关键。
“想要根治一个国家的顽疾,就必须要下狠手。”
这一刻,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隋杨的两位皇帝,都要将那些世家大族一网打尽,还他们一个朗朗乾坤了。
因为,万载的桎梏,压在王朝之上,压在百姓身上。
如果不能将各大世家连根拔起,根本不可能建立气运皇朝。
想到这里,武曌站了起来,心中一片清明,之前的郁闷一扫而空。
她对身边的一名太监说道:“传令下去,让中书令杨真去御书房待命!”
如今,杨真已经爬到了中书令的位置。
中书令是中书省的最高官员,与宰相齐名,负责制定政令,是朝廷的最高权力机构。
这也是武曌对弘农杨氏全力辅佐她登上皇位的报答。
现在她要改革,想要先听杨真有什么意见。
并且通过杨真,将这个消息带给弘农杨氏,看弘农杨氏想要怎么做。
是继续支持她,还是因为放不下那些权势,和她针锋相对?
如果是前者,她肯定不会亏待弘农杨氏,还会给他们巨大的补偿。
要是后一种情况,那就通通人头落地!
武曌喃喃自语,她希望弘农杨氏能听懂自己的意思。
武曌对着鹿九仙子说道:“我师父不是说,我们是截教嫡传三代,可以号令整个地仙界的佛道宗门吗?”
“没错!”
鹿九仙子点了点头。
“佛道所有宗门,都是从我截、阐、人三教传承而来。”
她淡淡一笑,道:“您身为截教第三代真传弟子,在整个地仙界,都有绝对的话语权。”
“哪怕是请来一位大罗帮您,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