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道:“近来与之共事,才发觉此人昏庸,不堪重用。”
于是赵构只得先用赵鼎为左仆射,右仆射空缺。
待到达懒掌握了金军的统帅权,赵构之前遣使求和的王伦和高公绘被放归,不久,秦桧便被赵构补了右仆射的缺。
至这次议和,赵鼎极力反对,成了与金议和的绊脚石。秦桧又指使御史萧振弹劾赵鼎。赵鼎也自知失去了赵构的信任,遂向赵构辞职。
至此,秦桧二度入相。
赵敏偷偷和郭奕商量:“奕哥哥,我想来想去,咱们还是应该想个法子,破坏议和。岳大哥知道咱们护送议和队伍,不知得有多生气?”
郭奕道:“如今已经进了杭州城,也无招可想了,即使咱们杀了张通古,可还有萧哲和爷爷,议和怕是很难中断。”
赵敏道:“要不咱们将诏书偷走,在张通古的枕边留下短刀,让他知难而退。”
郭奕喜道:“这倒是个主意。”
于是二人便伺机行动,是夜,轻车熟路,潜进张通古的房间,偷了诏书出来,留了短刃在张通古的枕边。
赵敏暗自窃喜,仔细查验诏书无误,次日便将诏书送到驿馆,差可靠之人送往鄂州岳家军营去了,算是对岳飞有个交代。
可是等到二人回到仆射府,见到张通古,却见其谈笑风生,仿佛昨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
赵敏二人不免心中惴惴。将近中午,秦桧和御史中丞勾龙如渊来到仆射府,商谈接洽诏书的事宜。
张通古却毫不退让,言称必须由赵构脱去黄袍,穿上臣服,亲自跪拜诏书,然后将诏书安置在‘玉辂’当中,最后送往南宋的朝堂之上,把它收藏起来。
当然,这期间要有文武百官在玉辂之前引路,低级官员则在玉辂之后扈从。
见张通古言辞不逊,秦桧二人只得忍气吞声,言称本该如此。
一旁的赵敏气得银牙紧咬。
正在这时,门人进来禀报:“主管殿前司公事的杨沂中和主管马军司公事的解潜,主管步军司公事的韩世良三人,前来拜会秦相国。”
秦桧一听直皱眉头。“怎么追到这里来了?”
众人也是不解。
只见杨沂中三人不经人再行禀报,已然疾步进门。
有人上前去拦。张通古道:“不必,让人家进来。”
三人赶到近前,只向秦桧行礼。“拜见秦相国。”杨沂中说着将手中写就的拒绝接受金国诏书的意见书呈上来。
秦桧却明知故问:“这是什么?”
杨沂中道:“各地纷纷扰扰,逼得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听说皇上就要接受金国的来书,必欲行屈己之礼。万一军民汹汹,闹出大乱子来,我们可是弹压不了的。”
众人一听无不愕然,想不到杨沂中竟然在这种场合说出这种话来。
正错愕间,只见解潜将一封意见书呈递到勾龙如渊的面前。“正好御史中丞大人也在,这是意见书的副本。这也不是我们三个平白生事,只因有那三个(指韩世忠、张俊和岳飞)大的驻防在外,假如日后他们来责问我们说:‘你们是宿卫将领,为何却让官家行屈膝受敌人诏书的礼数?’我们将如何回答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