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在意自己的生死,只是担心高彦的安危。
“呀!”
高彦踉跄后退,先撞入燕飞怀里,接着颓然软倒,也不知给人打中哪里。
燕飞一把从后将他抱紧,心中涌起说不尽的无奈酸苦,见漫空棍影打来,毫不犹豫的抱着高彦掉转身体,让背脊迎上敌棍。
刹那间不知给劈中多少棍,没有内功护体的肉身脆弱得自己都难以相信,燕飞发觉自己已倒跌墙角,压在高彦身上,痛得**起来。
棍如雨下,专拣他的后脑袋和脊骨下手,手法狠毒,分明是打不死他也要让他终生瘫痪。
在极度的痛楚中,他的神志反清明起来,隐隐中听到似是宋悲风的叱喝,更奇怪的是肉体的痛楚逐渐远离,似乎事不关己,而全身则是暖洋洋的,棍子再不能令他痛苦,反像搔痒般有说不出的受用,他生出想睡觉的强烈渴望,神志逐渐模糊。
若死是这么一回事,的确没什么好害怕的。
拓跋珪单人孤骑的沿洋河东岸策马疾驰,大雪早在两日前停止,不过北风呼呼,刮起雪粉,令人颇不好受。
洋河是桑干河上游的支流,由于天气稍微回暖,并没有结冰。
洋河两岸是起伏的山野平原,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东面地平线尽处是连绵的山脉,放眼所见,一切全都雪被霜结。
马儿喷着白气,伴着他为拓跋部的命运而奋斗。
拓跋窟咄果如他所料般挥军追来,由于他借大雪的掩护比对方多走一夜路程,故可以沿途在避风处让人马歇息回气,且肯定敌方不论人马,均到了马疲人累的处境。
他离开河岸,朝左方一处山丘奔去,横过积雪的草原。
奔上斜坡,手下大将、谋士长孙嵩、叔孙普洛、长孙道生、张衮、许谦等出现丘顶处。
山丘后有个小谷,不但可以避风,还有水源,他的两千战士正在那处候命。
长孙道生为他拉着马缰,拓跋珪跳下马背,拍拍爱马,向众人道:“来的幸好是慕容麟而非慕容宝。”
众人齐声欢呼庆幸。
慕容宝是慕容垂的长子,慕容麟是次子,慕容宝一向不满乃父看得起拓跋珪,与他关系不佳,慕容麟则和他关系不错。
此战关键,在于是否有慕容垂的援军,那不但是窟咄意料之外的奇兵,且是生力军,战斗力自然比急追急逃的两支拓跋族战士强。
拓跋珪凝望北面平野,知道窟咄的过万部队随时会出现在视线内,在夕照的余晖下,雪白的大地闪耀着诡异的色光,心中豪情奋起,道:“我要亲自斩下窟咄的首级,带回去示众,以后谁若再反对我,将会遭遇同样的命运。”
张衮道:“此战不单须出其不意,事前更须令窟咄感觉不到任何威胁,否则若他见我们窜逃数百里,忽然回师反击,必生疑心。”
拓跋珪一向对张衮、许谦两位出身士族的汉人言听计从,苻坚得一王猛而令他统一北方,此事在他心内极为深刻。而张、许两人亦认为他是有为之主,故希望像乐毅扶助燕昭王,荀攸扶助曹操般,成就拓跋珪的大业。在如此心态下,主从间如鱼得水。
张、许二人代表的正是北方汉人的心态,在以百年计的民族混融下,胡汉之别已非常模糊,兼且汉人对晋室的腐败非常失望,又长期置于北方诸胡的统治下,依附霸主豪强以谋出路,成为时代的大趋势,没有人会有背叛汉统的不安感觉。
拓跋珪点头同意道:“说得对!我已和慕容麟击掌为誓,决定今晚夜袭窟咄,在天明前两个时辰先由我们发动,牵制窟咄的主力,再由慕容麟从北方掩至,夹击窟咄,杀他一个措手不及。”
长孙嵩沉声道:“慕容麟带了多少人马来?”
拓跋珪道:“他虽只带得三千战士,却无不是精锐,以之正面与窟咄对撼稍嫌不足,作为突袭奇兵则绰有余裕。”
叔孙普洛皱眉道:“雪地行军难以隐藏,且以窟咄的为人必时刻提防我们掉头掩袭,一旦我们吃不住他的反击,不能配合慕容麟的攻势,说不定会输掉这场仗。”
拓跋珪唇角飘出一丝笑意,淡然自若道:“我们这几天长程奔跑的速度节奏均是蓄意而为,总令窟咄感到差一点点便可追上我们,故不敢松懈。只要在日落前窟咄的先锋部队出现在我们视线里,此仗的胜利将属于我们,不会有任何其他的可能性。”
若窟咄的人现身眼前,那将是逃遁以来敌人最接近他们的一次。
长孙道生是长孙嵩的亲弟,长得俊伟剽悍,不论智计武功,不在兄长之下。问道:“我们在哪里伏击敌人?”
拓跋珪微笑道:“就在这里!”
众人齐感愕然,这里的形势利守不利攻,且不晓得窟咄一方会在何处扎营,而以窟咄的老练,必会派人过来查察,如发现他们的存在,立刻背河扎营,他们前后夹击的战术将派不上用场。
张衮首先醒悟道:“少主是要让敌人进占此地。”
拓跋珪欣然道:“我们装作因他到来,仓皇逃跑,还遗下粮草杂物,好令对方生出轻敌之意。此时天已入黑,窟咄又赶了整天的路,当然会留在小谷内扎营休息,好养精蓄锐,明早再一鼓作气的赶上我们。岂知我们并没有离开,只是藏在附近山林静候攻击的好时刻。”
众人恍然。
小山谷可容三千许人,窟咄的其他人马只好在山丘和谷口南面扎营,当兵将整顿好营地,喝足水吃饱干粮,战士都会入帐休息,待刚睡熟时,他们的偷袭将全面展开,先突击谷口外的营地,当惊动窟咄全军,奋起抵抗,那小谷反会成为调动军队的瓶口地带,大大阻缓北边山丘的战士向南边施援,此时慕容麟的军队将从北掩至,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毁谷北的窟咄部队。
由于小谷的分隔,令窟咄首尾不能相顾,兼之在黑夜中,敌暗我明下,纵然兵力胜过夹击的联军,亦发挥不出应有的战力。将倦兵疲,更是他的致命伤。
众人登时士气大振。
长孙嵩戟指道:“窟咄来哩!”
拓跋珪大喜,极目远眺,北面远方疏林处驰出十多名战士,往他们的方向奔来。
拓跋珪大笑道:“天助我也。”
又大喝道:“响号撤退!”
撤退的号角声在丘野上方盘旋震**,整装待发的战士有秩序的从北面谷口撤出,拓跋珪心中充满激烈的情绪,此战究竟是他争霸大业的起点还是终结,今晚将可清楚分明。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