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在他的小说里,描绘了许多侠士。这些侠士的性格和行为,总会有一些是他性格的发展。我还相信,这些侠士身上所显现出来的性格,其实也会回过头来影响他。
于是,在廿一世纪的第八年,正值丁老师辞世三十周年之际,黄易以大侠的气概站出来,与许多系友一起促成了一个艺术界的盛事:香港艺术馆与中大艺术系系友会联合筹划,在艺术馆举办丁老师的大型作品展览,并出版大型画册。
为了办好这个展览,黄易还在他收藏的丁老师作品里,挑选了许多最优秀的,捐赠给艺术馆以助展出。
他这样做,与他个人的利益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纯粹是因为他觉得,以丁老师作品的大师级水平,艺术馆没为他举办大型展览,其实是香港人的羞耻。
他这个侠义之举,使我非常感动。那时我在艺术系系友会作牛马走,自然有要配合展览的工作。我当时的态度是,只要是他要求的,例如写前言、例如致辞等等,我都义不容辞,马上答应。
没多久,我与他的关系又回到艺术上去:他要我替他写书名。先是日月当空,随后是龙战在野、天地明环。
我近年其实多作草书,自然便准备以草书应之。惟是写来写去,都似乎和他的形象和他书中的古代世界拉不上关系,不得已,唯有求诸其他字体。结果颇有一段时间,我戒绝草书,埋头在篆、隶、楷的世界中。这让我发现,原来以前在艺术系,曾克耑老师要我们长期作一划练习,其实非常有用。我很快便找回这几种字体的感觉,以之作书名,实在比草书好。
我后来想,这是不是他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对我的书法的意见,希望我不要偏于一隅?
很可惜,我想以后,收到类似这种对我的书法的意见,似乎不太有机会了。
不过我记得,多年前黄易便已告诉我,当时他练的气功,已达可让元神出窍,在屋顶看着自己身体的境界。那么,多年后的今天,我相信他其实已经到达更高更高的境界。所以,说不定有一天,我正在展览场地整理我的作品时,一少年徐徐而来,我回首一看,其神情竟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少年以洞察一切的清澈眼神,对我说……
二〇一七年 丁酉 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