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在东海之滨闭关所得的异宝,这才是他此行的最大倚仗。
此行他除了两位师弟以外,没有通知门中任何人,若是不成,既然什么海口都没夸下,也就不算失了颜面。
陆恒云与两位师弟赵远盛,关远庚开始沿着山道一边往山顶走,巡视着四周山壁。赵远盛,关远庚两人都从袍中取出一副八卦罗盘,这是神霄宗所用的法器“聚灵盘”,能测五行灵气,辨别山水脉络,寻找山中窍穴洞府。
聚灵盘的八卦图上,一根镶着金色麒麟团纹的碧绿指针在盘上飞转,乾坤震巽艮兑坎离八方一刻不停,似乎失了方位准心。
良久,指针停下,却是恢复原位,好似不曾动过。
“这山果然有些不同寻常。聚灵盘最擅长寻灵宝,也全然找不到什么踪迹。”赵远盛拿着罗盘,不无惊异地说道。
陆恒云听在耳里,也在他意料之中,聚灵盘虽然是神霄宗赖以寻迹追踪的宝物,但那玩意要是有用,金鼎山多少年前早都被人得手了。
他修成九转境大成,依靠的是神霄宗正门大法《都天真诀》,周身玄气自然与周围相应,不用借助法器,就这么走着也能感知着周围发生的细微变化,如果有异宝灵气发出灵光,那么他也会有所感应。
他们在山道上走了一段,离山顶还有好些距离时,陆恒云却发现,那个大颠和尚却是跟在他们后面同样行了一段之后,就停了下来。
嗯?
紧接着,大颠和尚就在那数辆车马并行之宽的山道上,盘膝坐下,以禅定之姿,那张大胖脸低眉闭眼,就此坐在了一颗石上打起了坐。
坐禅?
陆恒云对他这种行为起先还有些不解,但下一个瞬间,心头顿时涌出了一个想法。
他虽是道门,但也听说佛门里,有一派法相宗,磨炼人身六识,从而探寻更高之识,由此达到超脱苦海,登得彼岸的目的。
这大颠和尚体内地水火风四道光轮运转,身子端正如宝塔,虽然道不同,但陆恒云也看出了他此刻的状态。
眼,耳,鼻,口,身,意……
他在将自己的六识收聚,然后外放感应???
对了,这大颠和尚,是想着与其满山搜遍,不如立地坐禅,以六识相应,若真有宝,自能感应得到。
佛门中确有此神通,将六识统一向内收聚,再向外放,便能将人身诸识广布四周,遍览周遭一切,感应万物灵气。
这一瞬间,陆恒云只觉得某种东西,从大颠和尚体内扩散而出,仿佛覆盖四周,远达山道丛林之外,大有覆盖到金鼎山的整座巨大山体外的气势。
他一身僧袍,明明端坐石上,却恍如与大地,与山林,石壁,与拂掠而过的清风,甚至整片夜空都融为一体,身形似隐非隐,似显非显,明明似乎就在那里,但却又像被风一吹就会消散一般。
“诸识覆盖山中,法相宗高僧,果然名不虚传。”陆恒云十分清楚,他看到的不是幻觉,眉间一沉,随即生出几分钦服之意,赞了一声。
他那两位随行的师弟也看得入神,怔在了当场。
随即陆恒云也不看大颠和尚,道袍轻拂转身,继续往山上走去:“走吧,咱们继续找,他有佛法,我也有道家手段。”
“原来神霄宗的人也到了。”
正当他迈步前行,一道清朗的声音,在刚刚入夜的金鼎山上空骤然响起。
陆恒云师兄弟三人抬头上望,又有一道清风出现在上空之处。
来人乘着风,轻点落地。
陆恒云望着这人,也不禁动容:
“怎么会……”
那人从风中落地走出,是一副羽扇青袍,嘴上两撇微须的文人模样,披发不作修饰,又像个山野隐者。
他目光瞧向坐禅的大颠和尚,又看向陆恒云师兄弟三人,执扇作了个揖,笑道:
“鄙人不才,一介儒生邵元世,见过佛道两位大家。祖父算得金鼎山现出河图洛书异象,有异宝现世,命在下特来寻找。”
河图与洛书是开儒教之源的圣兆之象,陆恒云自然也清楚。
刚来个说金鼎山有舍利之光的,如今又来个寻河图洛书之象的。
陆恒云也觉得纳闷,道儒佛三教人物竟在此时此地,聚齐了。
这金鼎山究竟有什么名堂?
陆恒云犹自纳闷不解,此时几人所在山道不远处的树林之间,一道人影藏于枝叶之间,一阵风吹过,人影便化作清气,消失无踪。
吴逸手指头戳着自己太阳穴,刚刚身外身在半山腰听到的对话,尽都入了远在山脚附近山道上的他耳里。
哦嚯,这下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