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身手,更是乌蛮人前所未见。
他一个人就想攻城?
当那一道孤影如鹰隼般翻过城寨头上时,乌蛮人与他的眼神遥遥相对,宛如看见了一尊鬼神。
辉发部升起的道道狼烟,随着赵从道孤身一人攻入寨内,也无形之间,成了赵从道面向整个乌蛮族的战书。
乌蛮境内的另一头,一块大帐之中。
突然而起的号角声,将大帐之中的一双眼睛骤然惊醒。
一位番僧缓缓步出帐外,远望群山之外,正是狼烟滚滚,漫天升腾。
……
……
“他射杀了乌蛮王叔?”
另一边的灌州城昭武王府内,吴逸与白莲衣也在简短的介绍中,了解到了赵从道引起的乌蛮进犯一事的来龙去脉。
乌蛮一族,本来和西陲灌州还算是相安无事,结果一个月前,因为犯了军规早就被贬到了道济县当小旗的赵从道,在外出打猎的过程中,不知怎么跑的,竟跑到了乌蛮的势力范围,并且一箭射死了同样出来围猎的乌蛮大王亲弟弟,拔里翰。
据归程的赵从道所言,他是追一只大虎时,看见一群蛮子披裘大马,在那纵虎伤人。
他并不认识那被虎咬的一家子平民,只是看到了,就干脆三箭过去结果了那只大虎。
结果那拔里翰火了,自然就要找赵从道算账。赵从道本着擒贼先擒王的原则,直接一箭送那拔里翰见了阎王,当然,赵从道直到从道济县回灌州时,才知道自己射死的是乌蛮的王叔。
至于为什么会被贬为道济县的小旗,康伯武解释的理由是,因为赵从道屡次不遵军令,不服管教,不与众军同训,自顾一人逞能。
也因为他射死拔里翰时,并没有穿盔甲,而是穿得是和普通百姓一样的常服,乌蛮那边才没有立即查到灌州这边。
直到几日前,小王子才率人几次兴师问罪,灌州召回赵从道,最终导致城下两箭逼退小王子的一幕。
而康伯武之所以担心赵从道此行擅自前往乌蛮部族,其实还另有原因。
就在三日前乌蛮小王子领兵问罪,约好日期之后,康伯武就已经奉昭武王命,暗中命麾下锦衣卫,也就是吴逸看到的那几个紫袍团鱼纹的侍卫,潜行千里,去乌蛮打探情报。
结果这一打探,就打探出了不得了的东西。
乌蛮一族本来在灌州历来情报里,虽以勇力善射著称,但若论骁勇善战,其实灌州兵马还远在他们之上。
但锦衣卫这一去连夜打探之下,才知道乌蛮族中数月前来了一位番僧,自号大威德明王。那大威德明王似乎善使邪术秘药,用不知何处所传的秘药,让乌蛮军兵开始大大增强了实力,这才有了吴逸所见的小王子号令,在数里之外几乎射到城里的超远箭势。
这种箭,已经远远超乎了灌州往常所了解的乌蛮族所能达到的范畴。
“大威德明王……”
听罢了康伯武简短说明的来龙去脉后,吴逸摸着下巴,念叨着这个名字若有所思。
他其实心里还是想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康伯武到现在为止,即使说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依旧没有完全解释被一贬再贬的赵从道擅自闯入乌蛮为什么如此受到重视的原因。
还有他屡犯军规,却只是被一降再降,军职不断贬落,却始终没有得到更进一步处罚的原因。
吴逸虽然以自身感情而言,比较欣赏赵从道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小子,但也知道,这可是灌州,昭武王治下的灌州即使是原身听过的一点传闻,都知道灌州治军严明,军中若是有人胆敢欺压百姓,无论军职大小一律重办。
这个赵从道屡犯军规,言辞里康伯武和张仲岳都对他颇为头疼,可是却也只是一再降职罚饷,虽说没干什么该死的事,但也早该逐出军营了才对,可却没有。
就连康伯武提及之时,也只是将赵从道的往事一笔带过,说是昭武王爱才,又念他每每立功这些,就不愿多谈,显然有些问题。
难道他是昭武王私生子?不会吧……
吴逸想到了这种狗血的可能,但眼下肯定是不适合问的,自然也将话吞在了肚子里。
还有那个叫符凌昭的姑娘,也有些耐人寻味。
康伯武说完了,也正色朝着吴逸拱手拜托道:“言至于此,那赵从道毕竟是我灌州将士,我不希望他折于那大威德明王之手,此来是想拜托山人,前往乌蛮施以援手相救。大恩大德,康某必定上报殿下,重礼报之!”
他言辞愈发恳切,就像是自己子侄身陷险境一般,说着竟就要直接向吴逸两人下拜。
“康将军不用如此大礼。”吴逸忙扶起了弯下了半个身子的康伯武,也望了身边白莲衣一眼。
她的眼神里,毫无疑问正在告诉他,答应康伯武的请求义不容辞。
这下吴逸就犯难了。
如果可以,他更希望这个劳什子大威德明王自己送上门来,而不是自己去乌蛮找他。
怎么办?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