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乾益见这位孔武有力又身无修行,大概已经能猜出结果,但还是礼貌地问道:“殿下是文解,还是武解?”
“武解!”
四王子身手矫健,不一会儿就从甬道上直走到了那座石台上,身影一入石台,所有人都看见他好穿过了一层似有若无的隔膜,本人却毫无察觉。
“殿下请吧。”既是武解,袁乾益也不需要再做多余的说明,就指向了石台地上的卧龙盘。
两道蜿蜒龙躯为把手,乌戈国四王子锦袍之中两条臂膀握紧了卧龙盘上的青龙雕饰:“我可有力能扛鼎之美誉,不信拿不……”
不动。
纹丝不动。
任由四王子使尽了蛮力,这小小卧龙盘依旧分毫不起。
袁乾益毫不意外,暗暗叹息道:“这卧龙盘乃合钦安殿上下巧智妙道打造的机关,以武破之要比文解难上千百倍,纵有九牛二虎之力也莫想动得分毫,也就是他身无修行,若是有个修行在身的如此用强,估计人已被吹飞了。”
四王子使尽了力气,也莫得移动半分,只得败兴而归,苦着一张脸道:“我说你们中土的官儿真有意思,造得如此牢固,就是九头牛拉估计也拉不开,这不是存心刁难人嘛!”
袁乾益自然不意外会有此怨言,心平气和地笑答道:“有道是经不可轻传,此经虽为抄本,却也是如假包换的大乘真经原文,无一所漏,自然该当对取经之人多几分考验。”
乌戈国王子抱憾而归,之后为了试试这个所谓的卧龙盘究竟有多神妙,二十四国中,陆续又有几个代表之人上前应试。
个中不乏精通易理的道人,一入场则对着那卧龙盘静坐参研,但他们无一例外,到最后都是痛苦地抱头而叹,连道:“不行……这气窍神妙万方,变化不定,根本难以推算。”
文解一途,在经过了四个国家的能人纷纷以失败告终离场后,诸国之中众宾客才开始真正意识到,刚刚那袁乾益举手投足间就能解开卧龙盘,究竟是何等了得。
乌斯藏国众席里,衣着华贵的霓裳公主也不禁赞叹道:“唉,传说中土袁家世代精研易理,今日一见,果然不同俗尘,这大乘真经之福,看来我们是没法子享得了。”
一旁作为他夫君的天蓬驸马御车将军还是敷衍地应着,杯中酒不离口,实则冷眼以对那石台之上。
实际上,卧龙盘的六十四卦气窍之妙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他这个御车将军。
作为修习天罡数三十六变的大罗天仙,御车将军早已将三十六变个中变化一一烂熟于心,而这变化自然也牵扯到六十四卦繁复之变,有了此法基础,他自然能一眼看破这个机关文解的秘窍所在。
不过这经书对于他来说吸引力并不够足,所以御车将军才一直按兵不动,若到时候实在没有人能解开,他再勉为其难上吧。
由于试解者无论文武一再铩羽而归,不是被那文解中变化万端的六十四卦气窍所迷得耗尽算力,就是无力撼动盘本身一分一毫,最终也导致诸国中肯上的人越到后面反而越是少了。
最近一个上来的,乃是车迟国的一位随使团的武僧,吴逸远观之下,足有四道脉轮,算得上实力不俗。
可当他选择了武解试图以力破之时,他浑身佛门刚力随着脉轮催动而至最高点时,那卧龙盘上两道龙身就登时发生了奇变,方圆十丈的石台中,龙影陡现,所有人眼中,都看到了两道巨大的腾龙之影,出现于石台之上,带着昂然吟啸,壮观之极。
下一刻,那个武僧的身体就跌出了石台。
袁乾益叹息道:“刚强更有刚强辈,以巨力破之只会遇到更大的反噬,所以我说武解并非上策。”
刚才这位武僧惊动了卧龙盘真正的考验机制,那就是刚猛无匹附着而上应巨力而动的双龙之气,如果以修为强破,结果就会像这个和尚一样,落得飞跌出去的下场。
不过这也并不会带来多少实质伤害,那武僧狼狈地从地上爬起,还是双掌合十,自知终究无可解开,悻悻退下了。
袁乾益扫视周遭,看来已经没有人能一试了。
不如就跟天子上奏,收回此物吧……
正当袁乾益如此动念时,他眼神过处,忽然定在了一个人身上。
“久闻上国妙道万方,小王不才,幼年曾得三位仙人送了三口仙气,也有些力气,愿意在此一试!”那人拱手从席上站起,朗声道。
不光袁乾益,连别处乔装的吴逸也看向了那地方:“是他?”
不错,声音来处正是狮驼国所属,站起来的,正是王子摩诃萨。
袁乾益道:“殿下是狮驼国王子,可有修行?”
王子摩诃萨一派自信道:“实不相瞒,小王幼年时曾得仙缘,有三位仙人在我身上送了三口仙气,虽不能长生不老,却也有一身未逢敌手的勇力。”
“送了三口仙气?”
袁乾益博览群书,对于这个摩诃萨王子所言,倒也有所见闻,他虽未亲眼所见,却也曾在书上看过,说古时天竺国玉华州有三位王子,这三位王子得蒙仙缘,被吹了一口仙气,当即就能有降龙伏虎之力,甚至能使动仙家神兵,蔚为佳话。
书中传说那玉华州王子也不过三人得了一口仙气,现在这位狮驼国王子,一人就得了三口?
真的会有这种人存在吗?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