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人和绿衣人在空中战在一起,白衣人的银枪犹如玉龙闹海,夭矫飞腾,将绿衣人围在核心,枪尖点点闪闪,看上去就像是闪电霹雳。而绿衣人则完全采用守势,他的身材比较矮胖,左手的盾牌将身体的一多半罩在下面,不管长枪从什么地方刺来,他只要将手中的盾牌轻轻一转,就可以将长枪挡在门外,有时候则用弯刀去磕挡,长枪的攻势虽然犀利凶猛,但是一点都奈何不了绿衣人。
王重阳在石台上看着两人在天空中激斗,觉得很是有趣,两个人的身材相反,一个颀长瘦窄,一个低矮肥硕,一个动如脱兔,快速凶狠,充满了刚强之意,一个静如处子,以柔克刚,守得风雨不透。
也可能是因为白衣人表情冷漠,说话蛮横无理,而绿衣人则显得亲切许多,不说不笑,一说就笑,同样的三角形脸上则总是洋溢着和蔼的笑容,让人看了觉得可亲可近。所以王重阳心里盼着绿衣人能够取胜,看到白衣人攻势犀利,真如闪电霹雳,不由得暗暗为绿衣人担心,过了一会儿,担心渐渐消去,他看出绿衣人守得十分严密,根本不给对手一点机会,虽然有时候明显有机会反击,他也并不着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王重阳从两个人不同的风格中也感悟到了一些武功的道理,就像他现在正在练的修月掌,这套掌法本就是为了引动阴阳微尘阵的,王重阳现在练习,虽然没有在玄妙宫中,但是每出一招,都会引发自己体内的内力,他的内力分阴阳,所以左右二掌的招式也大为不同。
大致说来,左掌打出便会到带动他体内的少阳神功,而右掌挥出则更多地带动了他体内的《上清玄诀》功夫,左右互用,则阴阳交融,变化多端。王重阳对单纯的阴阳内力把握得还可以,而对于阴阳互用则只是顺其自然,认真体会,对其中的道理尚不是很理解。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王重阳初入修真界,对武功一道一无所知,当他自己在练修月掌的时候,因为要顾及到许多方面,所以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了然,现在不一样,他自己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这时候在一旁观看白衣人与绿衣人的拼斗,许多地方本来不是很懂,现在便豁然开朗,明白了其中的许多奥秘。
两个人在空中你来我往,斗了有半个多时辰,王重阳虽然看得很感兴趣,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要做的事情,已经到了给师父喂药的时间了,他不得不离开。他从石台上下到谷底,就听上面啪的一声大响,回头看时,空中的两个人倏然分开,悬空而立,手中兵器都已不见,负手相向。
只听绿衣人道:“今天到此为止,明天再来过。”
白衣人森然道:“一言为定,不见不散。”
绿衣人笑道:“要是兄弟不幸胜得一招半式,那一杯羹……”
白衣人道:“你以为我跟你一样吗?只要你胜得了我手中这杆枪,这个宝贝就让与你,我还有脸来与你争吗?”
说完话,两个人化作两道白绿轻烟,倏地向两边飞去,转眼不见。王重阳心里很是高兴,原来他们明天还要来斗,正好可以好好看一看。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王重阳在那个石台上已经可以飞升到五六丈的高度,而且在空中滞留的时间更长,而且巧得很,每次都是在他刚刚落地,绿衣人就出现,向白衣人挑战,随后两个人便开始在天空展开一场龙争虎斗。
王重阳在石台上仰面观瞧,他看得很仔细,两个人动作都很快,最初看得王重阳眼花缭乱,根本分不清一招一式,但是看过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地看出了眉目。因为王重阳在看对方争斗的时候,并没有一直将眼光跟随着对方的兵器,而是放在他们的手臂和身段上,也就是说他只是看势而不是看招,招数可以一闪而过,速度极快,像他这样从来没有学过外在招式的人几乎就分不清楚,但是,趋势则不一样。
看趋势不是看速度,甚至不是看招式的整个过程,而是只看他的预兆,看到了预兆,就已经明白了接下来的动作,不看也知道。这就是王重阳高出别人的所在,他从一开始就能够重势不重招,这让他能够一开始就能看懂高手的对决,并不断地用他自己所学的内功来加以印证,从而沟通内外,相辅相成。在没有学过任何武学理论的情况下,已经隐隐掌握了至高的武学真髓。
到了第三天,王重阳练过两遍修月掌之后,坐在岩石上,开始徐徐上升。这一次上升的情况跟前两天有所不同,一开始上升的不是很快,不像前两天都是先快后慢,始终是慢慢上升,也不像前两天那样每次都能提高一丈多的高度,到了五六丈的距离,便停了下来,滞留了好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