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顿和陆玉的关系进展很快,经过几次接触就到了实质性的阶段——谈婚论嫁。
他们俩的年岁都不小了,早已过了浪漫的季节,不可能象小青年那样如马拉松般地谈恋爱,也没有打大姑娘壮年男子那样拖上个三年五载的拉锯战。
而是直奔主题——一见钟情,相识相知,牵手相随,步入围城……
记得百多年前有位大师说过:“婚姻是个围城,里面的人拚命地想钻出来,外面的人则又拚命地想挤进去……”
不错,尽管时代的步伐前进了一百多年,但这话依然象试金石一样散发万丈光芒。
随着社会制度的日益完备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人们对于两性情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两**方面,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
最最古老的“从一而终”的观念依然占有一定的份额,这些人与其说是爱情的忠于者,不如说是固守着一种习惯和传统。
这些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两性问题上非常严谨,一旦爱上了谁,就必须以婚姻为最终目的,“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因此,这群人,婚后,对于其他异性,一般是目不斜视,不是特殊需要从来不进娱乐性场所。
他们把家庭子女名誉看得比自身的幸福更重要,“离婚”二字,在他们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过。
“白头皆老”是他们的理想境界,一旦配偶先自己而去,也不再婚娶,把对配偶的爱和思念转移到孩子身上,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
如果没有孩子,就孤苦伶仃地死熬,油尽灯灭时,则和配偶合葬一穴。
这一类故事,我们可以在最传统的戏剧《梁山泊与祝英台》中,找到最好的注脚,其中《十八里相送》《化蝶》是这类人心目中的千古绝唱……
另一部分人信奉的是及时享乐,他们唱着“杯水情歌”,声色犬马,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到处留情。
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他们不太注重情感,只重感官享受和刺激。
这群人没有多少尊严,更谈不上什么耻辱感,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没有贞操观念。
年幼的时候,女孩一个冰淇淋就能把自己的贞洁卖给一个糟老头。
小伙子则利用自己的青春优势,巴结富婆官太太,为自己的事业,垫脚,铺路。
青春年少的大姑娘小媳妇,背了或和自己的丈夫情人商量好了,给官商们包养起来,成了笼子里的金丝鸟,为的那点发家致富的原始积累。
商贾和官僚们,一掷千金,日日笙歌,夜夜燕舞,穿行于高级娱乐场所,与明星美女周旋……真所谓“日日进洞房,天天做新郎”。
这群人的目光犀利,一旦见到合意的猎物,就入木三分地把你上上下下剥得精光。
他们的目标很准确,那就是和自己的猎物上床。
他们的字典里没有“婚姻”,一旦说出了这两个字,也只是骗取猎物们往陷阱跳的一个恍子。
要是有一天,他们不得已被裹进了婚姻这座“围城”,便会想尽一切办法,突出重围;实在没办法,他们会把“围城”炸了……
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以上是两个极端,大多数人则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在两人的感情世界里,不是主动地去刻意追求。
他们信奉命运,相信冥冥之中,有个给自己牵红线的月老。
他们认为男女情感的事是可遇不可求。
自己的姻缘没动的话,任你怎么追求都无济于事。
姻缘一旦动了的话,就自然水到渠成,马到功就。
他们对自己的另一半,有个很形象,很实在的梦想,平日里总是生活在梦想中,并不时地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梦……
不过,他们一旦遇到了自己梦中的人,就会变得很主动,甚至是迫不及待。
因此,“一见钟情”“相见恨晚”,往往发生在这种人身上。
卢顿和陆玉就是属于这种人。
卢顿长得很帅,又是足球队的主力队员,身边不缺女孩子追,可他就是没感觉。
陆玉则完全是沉迷于读书拿文凭的愉悦中,疏于了男女间的交往……按她自己的说法是,自从步入青春期以来,前后左右也有不少可供选择的男士,可她自己的眼睛长在额头上,总是视而不见……
等到她真正觉醒了,想去找他们的时候,他们一个也不见了。
偶尔碰上一两个,不是别人的丈夫,就是人家的情人。
卢顿和陆玉的相识相知相爱,完全是命运的安排。
我仔细地想了想,假若我们仨不结为兄弟,假若我开办爱情集训营,假若陆玉不是一个智商高超情商低劣的爱情傻瓜,假若不是那场毁灭一切的大火……
一切的一切,假若中间缺少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他们俩就根本不可能相识,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相知相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