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这个卦呆子,占了个卦就莫名其妙地带着他的几十万大军班师回朝了,让我大大的喘了口气。
于是我决定利用这个空隙,整肃了一下朝纲,然后留二殷把守岐山关,我自己则带着卢顿小鹰一桑妲妃天香孟姜女去民间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我知道自己再也不能象纣王一样,昏庸无道。
而作为一个明君,微服私访是其必修的一课。
微服私访,作为中国吏治的优良传统,曾经演绎过许许多多传奇故事,成就了许许多多清官廉吏。
直到今天,二十二世纪的今天,微服私访依然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尤其在中国古老的吏治史上,微服私访曾经是一代君主帝王将相和贤君名臣们作为治政的重要手段。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封建社会吏治腐败,消息闭塞,远不像今天这样,早上发生在天涯海角的事情,不出半天就可以传遍全球。
那时的皇帝和官僚们,要想真实了解军情民意,除了快马奏报,驿站传递以外,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微服私访。
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各级官们报喜不报忧,瞒报虚报,相互封锁消息的陋习。
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看到广大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做到察民心,知民意,解民众于危难之中。
如今交通方便,道路四通八达,各种通讯、媒体再加上互联网,信息流十分畅通,作为上级领导机关本来应该很容易了解和掌控基层信息。
何况,我们的政府机构中还有专门的信息报送和处理系统,还置了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其效率和效能早已今非昔比,似乎没有必要像古代君臣那样,不惜鞍马劳顿,只身深入微服私访了。
可惜,往往还事与愿违。
大概是人类的共同弱点吧,几乎所有的大小官都喜欢听好话,面不大愿意听到别人批评。
于是大家都喜欢报喜不报忧,有的甚至善于弄虚作假,以所谓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欺蒙上级,尤其是出了重大责任性事故后,更是习惯隐而不报。
这样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凡是从官方渠道得到的信息不得不大大的打个折扣。
于是作为一个真正为人民办事的好领导,还是不得不象古代贤君良相一样重操“微服私访”的旧业。
而那些沽名钓誉之辈,便假借所谓“微服私访”之机去捞取政治资本,美其名为“深入基层”。其实有时是变相的旅游观光和吃老百姓。
他们前呼后拥,鸣着警笛,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把老百姓挤到一边。人不是很多,车却不少。
到了基层后,吆五喝六,山珍海味,高级烟酒。
酒醉饭饱之后,还要洗桑拿浴,到歌舞厅泡妞,所有开销都得下面一肩挑,说什么这是一条龙服务。如此这般,还能摸到什么真实的情况。
这样以来人民群众会越来越反感,长此以往,我们的官老爷们与人民群众就有了“隔离层”,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也就越拉越大了。
真正的微服私访则大不一样。
首先人不能多,最多两三个;其次,不能用官车,最好是走路或坐公交去。
这样微服私访时即便群众认识你,但只要你是以一个普通群众、普通干部的身份深入其中,距离感就自然而然消除了。
再就是谈话时,绝对不能居高临下,摆出一个架势,而要以一种完全平等的身份和口吻探讨问题,听取意见和诉求。
这样来得亲切、随和,群众才会掏心窝讲真话。
好了闲话少说,还是说说我们这次微服私访吧。
我们三个大爷们带着四个绝色美女发,还有石猴探路,大莽蛇作保镖,一路唱着歌向民间进发。
我爱你,爱着你,
就象老鼠爱大米,
……
我们租了两辆车,我妲已天香坐一辆;卢顿小鹰一桑孟姜女坐一辆。
妲已靠在我的怀里,唱着流行的抒情歌曲。
那边的一桑也不示弱,一曲<两只蝴蝶>唱得我的心在发颤。
亲爱的,慢慢飞,
小心前面带剌的玫瑰,
亲爱的,跳个舞,
你慢慢跑来,
我悠悠地追。
……
等到秋风起,
秋风扫落叶,
辜负了我的柔情你的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