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周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态势,伐纣灭商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正在这关系微妙的节骨眼上,文王忽然逝世,世子姬发继位,也就是周武王。
武王继位后,破例没有改元,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继续利用商朝暂时无暇西顾的良机向东扩张。
公元前1048年,,武王出兵崤函,到中原与其他诸侯国会盟,史称“孟津会兵”。
“孟津会兵”时,武王自导自演了一出好戏。他出兵时,将文王的灵位摆在中军的战车上,自称“太子发”,说是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主。
到达盟津后,周军与诸侯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其间祥瑞屡出,在渡黄河时,白鱼跃入武王舟中,据说象征商军落入武王之手,后来又有一道火焰化为赤鸟,飞到武王的营帐上鸣叫,又象征周德的昌盛。
后来,不少诸侯都建议武王乘机一举灭商。
武王却说:“你们不知道天命,现在还不到灭商的时候。”
于是各诸侯班师回国。
这回周武王姬发认为时机成熟了,亲自率兵来到牧野,还没有布完阵,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表哥就带着将士们在雨中布阵。
刚布完阵天就圳出了微微曙色,武王在众军面前进行誓师时慷慨激昂地说:“俗话说,母鸡司晨,是家中的不幸。现在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连祖宗的祭祀也废弃了。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却让逃亡的奴隶担任要职,让他们去危害贵族,扰乱商国。今天,我姬发是执行上天命令,替天行道,剪除昏君,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武王在阵前声讨纣王的罪行,字字血,声声泪。
接着我表哥大声高呼:“杀进皇宫去,斩妖女,擒纣王!”
顿时,周军将士们士气大振,欢声雷动,响彻云霄。
不一会,天便大亮了,我派来阻截的军队阵形也渐渐显出轮廓。
本来斗志昂扬的本周将士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商军黑压压地,几乎要一直排到天边,一面面旗帜像森林一样一望无际。
俗话说,“瘦殆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商纣已经日暮途穷,大厦将倾,但只要我振臂一挥,跟着我送死当炮灰的还是大有人在。
何况,我在城里还囚禁了好几十万俘虏和奴隶,一旦武装起来,是一支不小的军事力量。
但我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水可以载舰载舟,也可以覆舟,那俘虏和奴隶武装起来可以对付敌人,也最容易受敌人的诱降,成为杀死自己的利箭。
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双重性,尤其是掌握武器的兵士,他们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你想让它去伤人,弄不好就会伤了自己。
这一仗我表哥至所以能取得胜利,并不是他的战术比我高明,关键是西岐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统一战线的积极效果。
我至所以没能取胜,是因为纣王长期以来政治腐朽,横行暴敛,严刑酷法,导致丧尽民心,众叛亲离,结果导致要死要活的战场上那些兵士和奴隶一起倒戈……这恶果让我吃了,我背负受敌,那固若金汤的防御阵地很快就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土崩瓦解……我纵然有天大有本事也是回天无术。
好了闲话少说还是说说当时的情况吧,话说我表哥领了武王之命,汇聚天下诸侯,共有八百,各处小诸侯不计,共合人马一百六十万,祭了宝 旗 ,一声炮响,整人马,望朝歌而来。
《封神榜》中有诗描写说: “征云迷远谷,杀气振遐方;刀枪如白雪,剑戟似堆霜。旌旗遮绿野,金鼓震空桑;刁斗传新令,时雨庆壶浆。军行如骤雨,马走似奔狼。”
安营扎寨后,我表哥传令,三军呐喊,放100响定营大炮。
守城军士,立即跑入午门,向我报告曰:“今天下诸侯,兵至城下,扎下行营,人马共有一百六十万,其锋不可当,请陛下定夺。”
这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我表哥和武王迟早总归是要来的,一旦来了我还是不免吃了一惊。随即命众官保驾,上城去看我表哥的阵容。
天哪,还真他妈的,天兵天将般的威风凛凛。
看,行营方正,威严整肃;长枪短剑如千条柳叶万斤冰鱼;彩旗飘飘,刀光闪灼。鼓进金退,喊声震天;画角幽幽,悄无声息。
这百万雄师竟如一个人一般,不得不对我表哥的练兵之术萧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