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海同真如讲第一句话的时候,并不知道他远在碧井谷的大树上,用的是平常语声。但真如回答了,当时大家就心怀疑惑。
现在确定无疑,真如确可听见好几里外的细小声音。他还看见了道明的位置、嘴里咬着草茎,两地不但距离远,且碧井谷被山壁包围,难道视线能穿透山体?
道济在一次为弟子说法时曾道,明心见性,一朝窥破本心,即等同于窥破天道,世间万物尽收法眼,谓之“天眼通天耳通”。修道者达此“观自在”境界,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堪与天神比肩。
真如所显露的神奇本领,正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已经修成了天地间的至高道法?
独秀峰山壁下的人全被镇住了,当归亦觉不可思议。
法玄脸上的笑容和懒散不翼而飞,沉声说道:“请教真如师兄,你这是什么道术?”
“观自在。”
果真如道济所言。法玄惘然若有所思,忽地跳下大石头,向前行七步,然后向左行七步,再向左行七步,最后向左行七步回到起点。他左手指天,右手指地,问道:“真如,你可识此法?”
真如答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道济出关之语也。”
道济在九华山面壁十年破关,一出石洞后,他往东西南北方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喝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不生不灭,无色无空。”
此乃中州大陆家喻户晓的故事,其他门派的修道者虽因此而嘲笑道济妄自尊大,但对他的道法造诣说不出二话。在修道史上,道济绝对可排前三名。实际上,这句话中的“我”是双关语,除了道济自称外,还是唯心论的“我”,意指对任何人而言,“本我”是最大的,超出身外的万物。道济念这首偈语,包含着心禅宗的核心理念,并不仅仅是吹牛皮。
法玄不相信真如能“观自在”,怀疑他事先勾结了道明,在众人面前演戏,于是用无声的动作模仿祖师道济打机锋,试探真如。结果对方毫不迟疑地应对,当真为亲眼所见。
到此地步,法玄面色发白,作声不得。
真如继续点名,“圆中,你悟大道了吗”,“坐在第五块石头上的胖子,你奉行何派,领悟大道了吗”,“惠生,你呢”……
被点中的人皆起立,恭敬回复,钦服于真如的莫大神通。
点完一圈名,没人敢声称自己悟通了大道。真如叹息:“各位修道少则十几年,多则近百年,没有一个了悟的,是不是因为顿悟本身不可行呢?”
“真如师兄,请不要偷换问题,”法玄不甘心失败,坚持自己的理念,“你问有没有领悟大道,大家定然是没有。顿悟是见本心,非最终圆满,早在三百年前秀和大师就论述得一清二楚,何必再纠缠。”
“偷换问题的是顿悟派,见本心即大圆满,两者本为同一。秀和所言的顿悟,实际上是渐修。”
顿悟派和渐修派的争论焦点在于修行次序,先顿悟还是先渐修。两派都承认顿悟和渐修的存在,顿悟派认为应当先明悟本心,再逐渐修行至大圆满境界;渐修派认为应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到足够的程度,方可顿悟见本心。
表现在具体修行上,顿悟派纵情率性,不拘小节,渐修派以定发慧,要求修道者约束自我,“时时勤拂拭”。
对于真如的论述,法玄不以为然,猛晃脑袋:“强词夺理,混淆名相,未见其可也。”
“好,既然法玄师弟有异议,不妨请客人评理,”真如改变策略,迂回作战,“安先生,可否请教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