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个假道士-第12章 阳关万里不见归(2)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阳关万里不见归(2)(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从离开三清观开始,众人都表现的有些沉默,只有嘉月不断再絮叨她到每一个地方的体会和感受,又是不断回忆这六十年来他与南诏几代百姓之间发生的种种过往。

不得不说,众人之中与百姓联系最紧密的,也就是负责传道的嘉月了。在这六十年里,她几乎踏遍了南诏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城池还是村庄,繁华还是偏远,甚至某些偏远到南诏国主自己都不曾知晓的村寨,她也曾经去到落脚。

六十年里的每一个脚印,都变成了嘉月心里对南诏无法忘怀的深刻记忆,叫她时时回忆,诉说不已。然而虽是嘉月走的路远,见的人多,其余几人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却也不弱于她。心中都是有些感慨,又是涌起一种“故土难离”的感觉。当日,大家也知道这感觉便是因果的纠缠,虽是不舍,却也不会刻意去回味。

其实以灵均老道和他三个徒弟的手段,借助西南的天数和道门的神通,在一定范围内打通一条直通中原某座仙山的虚空通道并不算困难。只不过是众人当年来时,是一步一步走着来的,如今离开,自然也要一步一步走着去。

而在路途的选择上,灵均老道偏向于走水路,说是叫众人亲近体会“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道理,将自己看作雨水甘霖一般,只为南诏百姓带来福泽,而不想着从这片土地上带走哪怕一丝的记忆。几个徒弟对灵均老道的说法嗤之以鼻,却也顺着他的意思,一众人从洱海水系开始,朝着滇池一带过去,沿途避开城镇和村庄,只选那些人烟稀少的小路去走。

南诏多山多水,却不像中原江南那般水运发达,层峦叠嶂的高山将水系分割成了细小的蛛网模样,有些地方甚至会出现断流,难以形成和发展水运,老百姓们靠着水边也不过是打渔活口而已,倒也是平和而自然。

彼时已是腊月,接近年关,因着西南之地地热上涌,众人倒不曾觉得十分寒冷,又见周围绿树依旧,碧水依然,不似中原那般漫天飘雪,天寒地冻,也是叫他们颇有些感慨,竟是已经记不清许多年前,曾见到的那千里冰封场景。

而沿途走来,众人也是真实不虚地看见了西南这些年来的变化。最早他们来的时候,南诏不过是六诏之中的一员而已,整个六诏的疆域也不过是在洱海水域附近,甚至比不上大一些的蛮人部落。经过这六十年的发展,南诏已经雄踞了整片西南领地,虽是不能与李唐吐蕃那样的大国相比,却也的确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都,其中无数村落部族,无数不同习惯和信仰的百姓,也在这六十年中逐渐融入了乌蛮人的族群中,又是叫乌蛮人壮大繁荣,本身也愈发沉淀深厚。

这一切的变化,与灵均老道和望舒他们的努力不无关系,南诏能有今日,也有着他们的一份功劳。看着这六十年间演变发展的一切,众人心中都是涌起一股自豪,又是为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种种变化而感到由衷的欣慰,一时间成就感将离愁别绪冲淡了不少,倒也叫他们的心情开朗起来。

灵均老道的想法的确是不错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众人在南诏的山水之中行走,心中倒也是逐渐开朗起来,再不似先前那般沉闷和愁苦,彼此之间的对话也多了起来,再不是嘉月一人唱独角戏,倒是渐渐活络和热闹了。

望舒的年纪在众人之中是最小的一个,此番踏上回转中原的道路,倒是叫他心中对中原生出些陌生和隔阂。原本他来南诏之时,不过十五六岁,心智尚未成熟,记忆也不是十分明确。加上他在中原短短十五六年,大多数时候都是跟着灵均老道东奔西走,四处挂单论道,没有波澜壮阔,也不曾生出归属之感。有关中原的记忆,早被南诏这六十年的经历逐渐磨灭遗忘,这下却是叫他向灵均老道询问起中原的种种来。

灵均老道听得望舒发问,又见嘉月和大师兄也是看向自己,一时明白徒弟们的心思。刚好众人顺着两山之间的山涧,正走到一处小溪潺潺,青苔遍生的所在,灵均老道也就招呼大家在此歇脚,用些干粮泉水,自己则是说起了中原的情况。

在望舒等人期待的目光下,灵均老道轻咳一声,缓缓开口道:“当年你们前来南诏之时,年纪都还算小,如今倒还真有些许话语,为师要先与你们说得分明,免得到时候叫你们在中原吃了亏。”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