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吕道长去三清观坐镇,原本就是为着保护熊道人和三清观去的,如今一切事情都已经了结,便也不必继续留在那里,又想着要去中原大地上好生行走一番。
根据吕道长自己说,他这一次降世临凡,原就是为了帮助人间的道统度过两百年后的浩劫,而面对浩劫,吕道长自身的修为自然是十分重要,对于人才的培养倒也不曾放松,原是早些年还未去南诏之时,吕道长就时常在凡俗世间行走,也着实看中了几名有根骨的弟子,将他们收入了门下,传授了些许大道妙法。
这一次众人离开南诏,留下熊道人一人,吕道长便也从他的诸多弟子之中挑选了些许悟性好,修为高明的,送去三清观中,服饰熊道人修行,同时也是帮着解决某些还可能存在的麻烦,左右没有什么大事,就当是请熊道人帮着指点这些弟子道理也就是了。
长生久视的修士一眨眼,人世间就是十几年过去,却是吕道长当年收的弟子,有不少都是自己也做了师父,一时间师父带徒弟,倒是有不少人前往了三清观中,叫那三清观从一开始的只有师徒四人,到了如今这般繁荣热闹的样子,着实也是难得,多少有了些大道观的意思,虽是暂时不着急在南诏传道,倒也是香火鼎盛,热闹非常。
南诏的三位妖王在南诏灭国之后,也通过灵均老道的帮助占卜了些许天机,晓得今后的王朝将会越来越偏向佛门,也越来越偏向人治,他们这些妖王,只怕是在凡俗之中难以存身,也不像先前一般能够被奉为神明,却是供奉他们的巫教,已经在南诏的人道斗争之中逐渐消弭,如今仅仅是名存实亡,没几年也就会彻底消失,难以与佛门对抗,自然也就退避三舍不出。
左右几位妖王,都是在南诏立国之前就在山中修行的,如今南诏灭国,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回到最开始的生活状态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也就是文狸受些委屈,却是今后再也没有了可口点心享用。
灵均老道等人临行之前,也曾于委蛇等人着实商量讨论过,最终未能说服几人同来中原,却是几位妖王故土难离,愿意在西南的山山水水里继续过自己的日子。如今南诏灭国,望舒他们便也再不用担心什么因果纠缠,左右思念起来了,虚空挪移转瞬就可以前来相互拜访,乃是修行的好处,并没有什么困难,也就不再纠缠这些旁枝末节,一应地顺其自然去了。
因着知道望舒不久之后就要出海前往扶桑,委蛇倒也是着实拜托他好生打探阴康的消息,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叫阴康给他们报个平安。望舒欣然应允,也是阴康身上有灵均老道的信物,扶桑不过是一个小小岛国,以望舒的手段寻找阴康却是不难,也的确是应该给众人报个平安才好,免得他们成日里担心牵挂。
如此一来,便算是西南事了,之前两百年的岁月,都可以沉淀在历史和记忆之中细细回味品尝,南诏国,太和城,蒙化城,皮逻阁、凤迦异和其他一切种种,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历史。
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会忘记,对于望舒他们来说,这一切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从今往后,西南之地只剩下南诏遗址,却也要迎来新的王朝和百姓;而从今往后,三清观便由熊道人真正担任观主,却又是谁都不会忘记灵均老道和他的三名弟子。
到的最后,绝大多数东西都随风而去,留下来的,是老百姓们口耳相传,世代不忘的南诏古国,松明楼上,柏节夫人以及诸多神话传说。时间为这些故事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却也给这些故事凝练了亘古不灭的精华,风中雨中,老人的呢喃和孩童的欢笑中,这些故事必将永久流传,直至千年万载,直至世界上最后一个乌蛮人的消失。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本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