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定阳城边,乌溪江旁的石桥山,乃是中原道门,七十二福地之中排名第三十,唤作“烂柯山”的一处所在。
说起石桥山,或许除却衡州百姓,甚少有人知晓;可要说起这“烂柯”的典故,却是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流传甚是广远的。前朝李唐,诗文大家刘禹锡的诗作之中,就曾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的便是这一个典故。
相传古有一人,名作“王质”,入此山中伐木,偶见两位老者,坐在树下对弈。王质观瞧两位老者对弈,不知时日变化,待得一局棋毕,两位老者凭空消失,只留下王质心中惊骇,仓皇下山,却是发现自己随身所带的斧头,斧柄已经朽烂;待得回到家中,才知晓人间已经过去数十载,家中亲人尽皆谢世。
这一典故故事,说不得是后人穿凿附会,牵强编造;然而这烂柯山作为道门福地,却是真实不虚,着实有着一片不小的福地虚空,又是有不少道人在其中修行。
中原道门的十山三岛,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中,各个教门分支的实力其实不尽相同。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福地洞天,可能会出现终南山那般一位天仙,三位祖师坐镇,又或是像昆仑山那般有着五位寿元悠久的古老祖师;而要是底蕴稍差一些的洞天福地,却是其掌教之人,也不过是个寻常教宗。一应弟子,很可能连教宗修为都不曾证得。
烂柯山福地,便是弱小福地洞天的一个代表,却是其虽然地域宽广,可其中的大能修士却是数量极其有限,到得今时今日,烂柯山的掌教东阳道长,也不过是一名堪堪证得教宗修为的修士;除却东阳道长之外,一应弟子更是个个都难证教宗手段,只不过是寻常修士而已。
平心而论,其实道门的教宗高人,也已经是着实了不得的存在。像是当年的灵均老道,也不过是一名教宗高手,就能够肩负教导望舒师兄妹三人的重任,随后更是前往南诏,开辟一方福地洞天,左右王朝兴衰,教化西南百姓。寻常往日时候,一名教宗,其实已经是着实难得,修为高绝,放在凡尘俗世,已经能够被称为“仙人”的。
只不过是因着数百年来,末法浩劫逐渐临近,一应道门高人,应劫而生,纷纷在苦海劫数之中挣扎,淬炼自身,证得祖师修为,却也是三百年来,除却下界和转世的仙人古神不算,证得祖师修为的道门高人,也不过是一掌之数,着实有限。
而事实上,烂柯山也不是一直都处于这种实力垫底的状态。在最开始的时候,因着烂柯山一带自然而然所拥有的些许宙光异常,在这一脉的修士其实是掌握着并不完整的宙光法门的。然而自从千余年前开始,天地之间发生了些许变化,宙光法门传承断绝,才叫得烂柯山一脉再无特殊之处,一应归于平凡,千年过去之后,甚至是在整个道门势力之中,都是处于垫底的状态。
当日,这一切,对于烂柯山掌教东阳道长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荣辱感,甚至叫他觉得十分舒服妥当,乃是因为这一位东阳道长,乃是与熊道人一般,不太追求神通法术,而是向内寻求心中的平和的。有这一种心态,其实烂柯山一脉的势力强弱,对东阳道长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自从数月之前,妖族异动,攻入诸多福地洞天以来,东阳道长也是像其余一众掌教一般,死守自家福地洞天不出,一心只在其中修行教徒,讲述道德箴言,日子倒也不觉得有多难过,反而是要比之前,轻松了不少。
之前的妖族异动之中,东阳道长得到了灵均老道的帮助,守住了烂柯山,故而他与灵均老道之间,彼此往来还算是比较密切,这段时间也是听说,灵均老道打算联合佛门一方的大德,商议对抗末法浩劫之事。对于此,东阳道长表示支持,但也没有多余的举动,左右以他的实力,在这一件事情之中,是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的。
按照惯例,这一日午后,东阳道长依旧是召集了一众修为尚且薄弱的弟子,前来自己面前听经,乃是他自己不喜欢神通法术是一说,但是末法浩劫之前,还是要叫座下弟子多多增长手段,才能保证他们平安度过。故而烂柯山一脉之中,入门较晚,有些甚至还没有修炼出任何神通来的弟子,这段时间都是忙着听经修行。
讲述了片刻虚空法门,见得一众弟子都是满脸迷糊,昏昏欲睡的神情,东阳道长也是在心中暗叹一声,颇觉无奈,倒也不曾责怪这些悟性和努力都不是很够的弟子,乃是他先前收徒的时候,不太关注弟子们的天资和根性,一应只要是有心向道的,他都愿意收入门下。而东阳道长本人,又是没有熊道人那般高深恐怖的道理,故而讲述起太过玄妙的东西来,很多弟子都是难以接受,进展缓慢。
叹了口气,东阳道长便也强打精神道:“近日天时混乱,昼夜不调,忽冷忽暖,也不怪你们精神欠佳。既然无心听讲经文,为师就给你们讲讲神话传说,醒一醒心神,也算是增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