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天人师处于慈悲,提出那个不成熟的小意见,萧太后在短暂的思索之后,就做出了一个更为行之有效的决定。增设衙役,查验度牒,朝廷自然会多出来不少开销;可对假僧尼的严刑峻法,加上对其三族亲眷的连坐惩罚,很大程度上展现了萧太后打压这种行为的态度,也给那些假僧尼带来了莫大的压力,从某种程度上就比一网打尽有效,更是一个对后辈都有正面影响的决断。
只从这一番口谕,就能瞧出萧太后的确手腕过硬,又是果决无情。虽然这口谕本身还有些瑕疵,具体执行上也还有待商榷,可这一切就与萧太后无关,一应地交给耶律驯和文臣们处理,才是做傀儡皇帝,也不是一窍不通就行,其实耶律驯的雄才大略,不必中原的皇帝要差许多,只是要看萧太后的意思,不那么自由罢了。
此事已了,天人师也是送了一大口气,便是严查度牒之下,正经的僧尼自然不会受到多大影响,顶多是日常里多耽误些功夫,也远远好过莫名其妙就被定罪砍头,就多得了希望,也能够保证佛法在镔铁之国的延续,避免了一场可能扩大的灭法运动。
很奇怪的一点,就是萧太后虽然身为无生老母,本身也在中原等地传播信仰邪说,可在她执掌的镔铁之国,却甚少有人晓得无生老母这一尊神,就更别提信仰供奉。这或许有“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也可能是她世俗的太后身份与虚无的神祈地位相冲突,以萧太后现如今的地位,不用做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祈,也能在镔铁之国呼风唤雨,便也没有这个必要。
更要紧的一点是,萧太后真切晓得百姓信仰无生老母,对国家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才是无生老母虽然劝道百姓向善,也的确传播了善念,可这善念本身所依附的教义和道理,并不是那么结实,一定程度上也对王权的稳固造成影响,才是她宣称世上人都是无生儿女,那为何皇帝和农夫不能换一换位置?中原朝廷之所以禁绝在世称神的举动,限制佛道之外的教门传播,正是出于这个考量,才是有人称神,将天子置于何处?皇帝和神仙,到底哪个更大?
见识到萧太后的手腕,灵渊这会儿也对其十分佩服,不经意却瞧见天人师看向自己,朝自己微笑点头执意,其中欢喜感激的意思,比先前自己为他开脱还要更甚,便是能救下诸多僧尼,他的心中比自己得救还要愉悦。
到这会儿,也就听萧太后缓缓开口,道:“这事儿老身的确有欠考虑,便得大师进言才恍然大悟。神道设教有利于教化人心,一棍子将僧尼打翻的确不太妥当。也多亏灵渊助老身下了决心,降下口谕才觉得银钱原本不那么要紧。”
灵渊只羞涩笑笑,天人师却是知道现如今的情况,才是渡世法船的打造花费金银无数,每日里工匠们吃喝拉撒都是不小的开支,饶是镔铁之国富有,又有虚皇和天人师奉上诸多金银支援,萧太后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意思,多开支的银钱对她来说并不轻松。
这才是大有大的难处,执掌一国,坐拥天下,武功绝顶,智慧过人的萧太后,也有这小门小户周转银钱的难处。年初时镔铁之国撤兵,便与银钱短缺有很大的关系,才是去年中原遭了不大不小的天灾,收成比往年少了三成,短少了这三成粮草,大军即便踏平中原北部也不能自给自足,便会遇上青黄不接的情况,才不得不莫名撤军,叫中原皇帝欢喜了许久。
而之所以大军会攻入中原,其实也是为着掩饰渡世法船的建造,才是中原埋伏在镔铁之国的探子众多,大宗的工匠和金银流转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唯有以战争为借口转移视线,才能叫渡世法船的打造保持隐蔽;至于说那些被征召走就再不曾回来的工匠,却没有谁会关心他们的死活,只要有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就能够骗过大多数人的眼睛,叫他们再不深究此事。
这天底下的聪明人,原本没有那么多。
躬身行礼,天人师也是真心感谢了萧太后的慈悲,只为着一众与他并没有太大关系,甚至贬斥他为外道的佛门弟子谢恩,才道:“能说动太后心思,老衲这一遭也就不算白跑。为着无数僧尼的身家性命,再如何也是值得的。”
萧太后点头笑笑,随即将视线转向灵渊,轻声道:“老身虽上了年纪,倒也不糊涂,只是人无完人,需要些帮衬进言。此番召见大师,倒也不是为着叫你路上辛苦,而是有要紧的事情,要与大师商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