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很好理解。因为人本身就有贵贱、有强弱,总有人不思进取,总有人努力勤恳,有人英姿勃发,有人懒散糜烂……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公平。贵族的诞生,是历史进程必然的趋势,是岁月沉淀的产物。如果一个地方没有贵族,当遇到矛盾,谁站出来做一个有主见、有能力、有远虑的领头羊主导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战争爆发,往往是地方贵族率先支持战争,募捐粮草,慰问士兵;当一个地方爆发瘟疫天灾,也是贵族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抗灾行动。
林孤生笑道:“当然不是废除一切的贵族,若是和我荆州军政府理念背道而驰,那就是敌人,逢敌,必亮剑。”
周济桓这才点头作罢。
林孤生也知道军民一体这个设想要想得到所有人支持,很艰难,于是主动开口:“诸位,不妨这样,先设立一个一个军的编制,便是一万户人家,江城的土地分下去,应该足够。试错成本也不是很大。”
如此,这下勉强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了,没人再有异议。
周观雨捋着胡子,笑道:“嗯,既然起义了,眼下咱们也算是跟大凉朝廷对着干了,你们说,咱们该立下什么要的旗号和理念作为起义名义和宗旨,才能立足荆州?”
对此,有几人展开讨论,时不时冒出“匡扶社稷”“拯救天下”等字眼,但最终是难以服众。
林孤生一直保持沉默。
一个政府最重要的是理念,这个理念影响各个阶级。
大凉的理念,受益人是统治阶级和氏族阶级,如果他们荆州军政府也采用这般,岂不是和大凉王朝没有本质区别?那起义的意义在哪里?这不就是一场披着“起义”的名号篡夺大凉的权力吗?对百姓而言,无非是换了一个政府,仍然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中,没有任何区别。这和他的理念不符。
“孤生,你觉得呢?”周观雨看向林孤生。
其实到了现在,他时不时询问林孤生的意见,众人算是嗅出味道来了,周观雨有意提携他,向着他。但没人心里不爽,也没人心中不平衡,于私,林孤生是落雁山庄的女婿,是他们的同僚;于公,林孤生昨日之战,硬撼邓无始,他们可是知道林孤生仅仅学武不到两个月,就取得了这么高深的造诣,都是打心底佩服。
“回禀岳父,我的理念是‘替天行道,解放黎民’。”
“嗯?”
周观雨眯起眼,“可否具体?”
“自由、平等、和谐、文明、公正、法制。”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看向林孤生,因为这些字眼,都是传教士散布的思想!
其实传教士和百家人是有区别的,但绝大多数传教士,都是百家人。当初天下城发布了檄文,清剿传教士,地方官吏为了赏金,便大手一挥,把百家人统统缉拿,扣上了传教士的名号。自此,提起百家人,人们总是容易和传教士画上等号。
林孤生也站起来,冲四周抱拳,咧嘴笑道:“不瞒诸位说,我私下研究了各大百家著作,心有所感,这便是我的理念。我的信仰就是推翻这个腐朽的王朝,开创出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人人平等、天下共主的崭新时代。如果有和我理念不同的,大可坦白说之,我林孤生一并受之。”
无人接话。
从这里起,大殿内的气氛就便诡异了。
传教士的理念,那是和贵族理念严重想悖的。
在场的人,就算不是贵族出身,起码也是氏族,就算不是,现在也是。
最终,沉寂短暂后,周观雨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决定搪塞这个话题,道:“关于旗号的问题,日后再讨论吧。”
……
从城主府出来,林孤生浑身不自在,站着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街道内,视线有些恍惚,难道自己的理想真的这般虚无缥缈吗?他不理解,为什么“平等、自由”得不到拥护,如果是这样,那他们起义的意义,和历史上那些逆党有什么本质区别?无非是换汤不换药,重蹈一个腐朽王朝的覆辙。
如此这般失魂落魄回到了落雁山庄。
细心的周子依看出他的郁闷,为他沏茶,她不知道林孤生去城主府公商大事遭遇了什么,料想是自己的主张得不到认同,于是宽慰道:“夫君,我是小女子,不懂得政治,那是你们男人的游戏……但我相信你,坚持你心中所想。”
“谢谢。”
接过热茶。
浅浅一抿,林孤生心田一暖。
“其实有时候我们都很固执,总是无法迅速接受新鲜的事物,夫君,也许……他们需要时间?”
“嗯?”
林孤生睫毛舒展,觉得很有道理。不得不说周子依的开导是很有作用的,其实仔细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当初他在天下城的时候,对传教士也怀有偏见,甚至十分不解张冲一怒南下游说传教;也不理解宁安等人的视死如归……就算当初的“满江之乱”,十方势力刺杀皇帝陛下,他也只是认为传教士和袁沛不过是一丘之貉,都是乱臣贼子。直到他一夜间失去了一切,从长城逃亡,一路所见所闻,才让他从心底开始逐渐认同传教士的思想,且加以整合,成了他如今的信仰和理念。
……
江城发生如此大的动乱,这几日很忙,有许多遗留问题待解决。
周济桓和周晓鞍整日都在城内处理事务,连周观雨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如此又过了数日。
林孤生反倒安静下来,眼下不论是何种结果,都是他所等待的,且看周观雨建立的荆州军政府是一个怎样崭新的政府吧,他不是答应自己的五万精兵?
深夜。
林孤生伏在案几上,他打算给自己远在江南的大哥写一封信。
沉思许久,便开始提笔,龙飞凤舞。
信上,他写了这一年的经历,写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写了自己的近况,也写了对未来天下大势的见解,最后是自己的迷茫。
周子依端茶走来。
“我听到些风声,说是再过几日,我父亲要在城主府宣布正式建立‘荆州军政府’了。”
林孤生笑了笑,接过清茶,随口道:“为何要再等几日?江城兵变的消息应该是传出去了吧,到时候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周子依摇摇头,一挑柳眉,迟疑道:“夫君,兴许……我父亲是在等你。”
“等我?”林孤生握住茶杯的手一僵,默默放好毛笔,思索起来。
“江城还是有几家顽固派的世家,一直是在城主府和楚王府之间擀旋游走,如今风向不明朗,我大哥很头疼。”
林孤生思索起来,“他们有那么大的能量?”
“是啊,江城势力错综复杂,这些世家有许多门人都在军中任职,尤其是黄鹄矶军校。”周子依走到林孤生身后,为他揉肩,“我猜测,我父亲需要独自揽下权力,否则在此之前他是不会宣布建立政权的。”
林孤生不是傻子,他当然知晓其中的利弊。周观雨要独揽大权,军事、政治、经济都需要牢牢控制在周氏手里,他不希望有任何外人能插手。
“我明白了。”
林孤生握住周子依的手,笑道:“子依,麻烦你了,把这几个刺头世家的资料帮我查出来。”
“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周子依浅浅一笑,拿出一轴竹卷。
既然周观雨不方便动的人,那他林孤生出来动,任他背负骂名。其一,也算是周观雨有心检验林孤生的能力;其二,也能彰显林孤生的军事能力,在军中树立威望,积攒军功。
展开卷轴。
是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名。
江城任氏、陈氏。这两个世家是江城除了周氏最为庞大的家族,枝繁叶茂,其门下弟子多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任氏在江城北,陈氏在江城南。江城是鱼米之乡,由曲江一分为二,渔业支撑着江城经济的一半以上。但自古以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论土地还是江河湖海,都是官家的,曲江如此丰富的水资源自然不例外。渔民想出船捕捞打鱼,都需要缴纳很大份额的抽成,发展至今,渔民的绝大部分鱼货,只能被两大世家贱收然后统一输送市场,这一暗箱操作,就让无数的金银流通到两大家族。在吴玄陵和项珂还在的时候,两大家族倒也识趣,该缴纳的赋税一点也不少,每年还一大箱一大箱的真金白银往两人的府上送,让两大巨头赚的盆满钵满。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