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江湖(1-3册)-量子江湖·姑苏城 序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量子江湖·姑苏城 序(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正如书法学家们总是偏爱魏晋时期“篆隶真行草”的诸体咸备和承上启下,修习武林历史的学者永远对宋朝抱有一种特别的情怀。

这缠绵而豪放,华丽又凄婉的三百年,是武林真正的繁华盛世、黄金时代。宋朝不仅起源了华山论剑这样冠盖千古的武林盛会,还诞生了如打狗棒法,一阳指那样机巧绝伦的武功招式,更是孕育了像黄裳、王重阳那样高深莫测的武学宗师。

然而,正如初涉历史的学童,在“唐宋元明”朗朗的歌诀下容易把宋代简化成一个简单一统的王朝,武林史学家们也一度以为宋代诞生的那些灿若星辰的内功秘诀和武功招式虽然表面上千变万化,但多年以后都会在张三丰的天才和洞见之下汇成一股东去的江流,归入黄张体系的浩瀚海洋中。

只有真正走近宋代的历史,才能看清“辽宋夏金”的纷繁复杂,而武林史学者们,也是在轩辕一七四年周远奇迹般地创立量子武学以后,才重新回过头去审视宋代的武林史,才逐渐醒悟,宋代武学所发出的嫩芽里,有许多其实早已生长成了和张三丰体系完全不同的独立的枝杈。

现在我们回想起来,高宗绍兴十二年时,王重阳已经对墨子创立的几何学中的平行公设提出了疑问,之后黄药师在《落英集》里按照与平行公设相反的假设推导出了一套与墨氏几何完全不同却自洽的体系。黄药师创建的这种“曲面形学”最终为“相对武学”提供了坚实的算学基础。

孝宗乾道六年,周伯通被困桃花岛石洞,于百无聊赖之中左右互搏掷骰子为戏,却在《易经》的启发下于石壁上刻下《概率三论》,开启了对随机现象的系统思考;光宗绍熙三年,大理功极皇帝段智兴在和天龙寺高僧的讨论中,提出了可能存在不同种类的微尘作为构筑世界的“基本粒子”的哲学思想。这些关于离散粒子和随机算学的论述都被还施水阁里博览群书的周远所吸收,成为“量子武学”的萌芽。

宁宗庆元四年,晚年的西域武学家欧阳锋在以音律暗喻武学的巨著《古筝要旨》的前言里甚至提出了“琴弦即宇宙”的观念,这一从现代角度来看仍然是石破天惊的前沿观点最终催生了旨在将“相对武学”和“量子武学”的理论融合起来的“超弦武学”。

经过大量艰辛的史料挖掘工作,多个被忽略、被遗忘的宋代武林的侧面开始渐渐展露出来。有意思的是,围绕着这些侧面的各种分支和线索虽然扑朔迷离却仿佛又殊途同归,追根溯源地都指向了一位叫慕容复的武学家,一座叫姑苏的城市,和一本叫《慕容家书》的书信集……

神宗熙宁九年,鲜卑贵族、前燕皇室后裔慕容复第一次来到姑苏城。

那一年他十二岁,面如冠玉,凤表龙姿。乌篷船载着他划过两岸成对的垂柳,随波摇摆着驶入高大的城门。在远端尽头的微光里,隐隐传来丝竹管乐之声,伴随着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扑面而来。

根据《慕容家书》里他自己的回忆,对于从小在燕子坞岛上出生长大、读书习武的他,那是第一次感受到了都市的繁华。姑苏城从此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在人生的得意里,他曾踌躇满志地离开,去追寻镜花水月般的复国之梦;跌坠到人生的谷底后,他又心灰意冷地回来,在灯红酒绿的放纵与颓废中找寻庇护。

都市的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可以暂时麻痹苦痛,但时间一长又让他压抑窒息,在日复一日的宿醉尽头,他模模糊糊地又一次看到了初到姑苏城时从城门口透出来的那一缕微光……

于是在一个雨意空濛的清晨,他悄悄离开姑苏城,踏上了一条将开启无尽华丽篇章的云游之路。

慕容复究竟去了哪里,做了哪些事,拜访了哪些人,一切早已深锁在历史的迷雾中,有些细节可能永远都无法厘清了。

通过对包括《慕容家书》在内的相关资料的交叉参照,我们基本确信慕容复曾在扬州和暮年的黄裳有过长达半年的交流,两人碰撞了关于内力基本原理的思想火花。之后又在潼关拜会过当时最负盛名的武学理论家和教育家——教导出了卢俊义、林冲和岳飞的一代宗师周侗。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