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中神门
皇甫圣承接一行人浩浩****,向半隐在云雾中的武当金顶进发。
日头是从未有过的晴好,八月秋高天怒好,晴空一鹤排云上。明明是难得的好天气,秋高气爽,清风微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果香。只是行进的队伍中却静谧异常,除了轻微的呼吸声,此起彼伏的脚步声,衣服摩擦声,饰物碰撞声,林间偶尔的鸟叫虫鸣,就再也听不到任何其他声响。
南天门还隐在云缭雾绕间,不过武当的第二道山门——玄岳门,却已近在咫尺。到了第二门,去往武当之路就只剩一半了。
玄岳门是一道兀自立起的大门,却也只是一道门,门的两侧皆有武当弟子轮流守护,正值非常时期,守护的人数自然也增多了,从以前的两名到现在的十二名。
玄岳门的两侧沿着台阶建造着曲折的游廊,游廊延伸至百米,山下各五十米,供行人休憩,可遮阳避日、挡风避雨。玄岳门后的台阶呈十八弯的层层天梯,那是通往武当金顶的必经之路。
看到近在眼前的游廊,大家的脚步都有些懈怠了,想稍事片刻再前行,却没人第一个停下休憩。一行人过了玄岳门,武当大弟子格帅提出休憩调整,皇上皇甫圣承率先应允。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头越来越猛,尽管是秋后的阳光,其炎热程度却和盛夏光景没有二致。一行人不敢怠慢,离午时三刻越来越近,离武当的南天门也愈来愈近,甚至能够隐约看到隐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三个大字,脚下却还是望不到尽头的长阶。
这一次次的攀爬,就像一场场的朝圣,虔诚着,却不一定能够到达最后的终点。
身在皇宫养尊处优的皇甫兄弟,平日里虽有刻苦修炼功法,却鲜少有这般跋山涉水,随着山势的增高,空气的稀薄,明显现出了吃力,却因着皇族的威严,一语不发首当其冲的走在前面。
少林寺主持渡空大师,虽有臻至化境的达摩十八手,此时也已经没有用武之地。反倒是云游四海的渡离大师,凭着其出神入化的轻功一苇渡江,反倒走得从容不迫。
峨眉掌教和掌教夫人,本就住在高山之上,平日的修炼也多在群山溪水之间,显得轻车熟路。
闲云阁的云闲阁主,那是一个身似浮萍任飘零的主儿,加之得到江湖盟盟主祁君逸的言传身教,来回走个几遭,那都不在话下。
皇甫圣承感到吃力的同时,暗暗将周身的散气运至丹田,再从丹田游遍周身各大小经脉,几个周天下来,脚步明显轻快了许多。
皇甫白玉看着皇兄皇甫圣承的变化,心下升起一丝疑虑,盯着皇兄就是一阵猛瞧。看得皇甫圣承一万个不自在,却无暇分心他顾。
渡离大师微眯着睿智的双眼,几个眼神间,便明了皇甫白玉的疑惑,跨步上前,轻拍上皇甫白玉的肩膀,在其错愕的目光之下,将一丝真气注入皇甫白玉体内。随着体内真气的游走,皇甫白玉似乎领略到了奥妙,轻笑出声道:“多谢大师指点。”
渡离淡淡点头,停在原地,看着皇甫白玉走远,等着师兄渡空大师走近,随性道:“师兄。”
渡空大师只淡淡点了点头,没有搭话,径自跟着皇甫兄弟的身影,一步一个脚印踏上被烈日炙烤过的石阶。
渡离等着众人一一从他身前走过,和走在后的云闲阁主同行,两人之间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谈论起行过的山,趟过的河。中州大陆的山山水水在他们的只言片语间,纷纷呈现在众人眼前,武当的众师兄弟也一一说起武当山上的种种趣事。
本来枯燥无趣严肃寂静的攀登之路,因着他们的言语之声,变的不再漫长与艰难。
终于,在午时,一行人行至了雄伟的南天门前。
南天门分为三门,东侧的东门,中间的神门,西侧的西门。东门为武当弟子日常出入之门,中门为神门,常年关闭,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
看来今日,因着这位九五之尊的大驾光临,要开启这常年关闭的南天中神门了。只是南天中神门从来都只在午时三刻开启,故他们仍需在南天门前等待三刻钟光景。
其实这时间刚好,正好可以平复一路行来的各种疲乏,只是站着歇息略显得不自在。然,入乡随俗,就算九五之尊亦然。不过趁着这个空档,赏赏武当的山山水水,却也别具一番滋味。
当烈日高悬正空,午时三刻的钟声敲响。那雕蟠龙龙绘金凤的朱红紫檀木的南天中神门自里面缓缓向两侧开启,伴随转动的大门响起的声音传出很远,像一曲伴奏的乐声。
神门里,武当道尊带领武当众弟子迎接中州大陆九五之尊的大驾光临。皇甫圣承原地正了正衣冠,抬头挺胸昂首阔步向着神门走去,抬脚跨过神门门槛之际,突然脚底传来一阵针尖般刺痛,脚下一个趔趄,身体前倾,眼看就要迎面扑向地面,门内门外众人皆瞠目结舌,舌桥不下。
千钧一发之际,道尊舒十一侧身上前,用前倾的身体支撑住摇摇欲坠的九五之尊,送上一缕真气,才免去了一次皇甫圣承与武当地面的亲密接触,门内门外的众人亦才松了一口气,拍了拍急速跳动的胸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随着皇甫圣承进入神门,神门又在众人的眼前缓缓关闭。
此时门外的众人才向着相距神门一丈的东门行去,那才是武当日常出入的门,皇甫白玉一马当先,众人紧随其后,一一通过算得宽敞却比神门小上许多的东门,进入武当。
终于这一天的首要任务完成,武当五弟子格灵拿出手中的烟火,就着火折子放出去,在武当山脚下的等着的格久格海看到了在云雾中忽隐忽现的烟火,长舒了一口气,才回去吃起午食来。
一切貌似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去无人能看到暗处蓄势待发的危机。
貌似风平浪静的表面,也充斥着波涛汹涌的海潮,若你被卷如其中,最后也许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顾轻尘复又换上万年不变的藤紫素衣,手中握着锈迹斑斑略有缺口的长剑,行走在皇城的街道中。
没错,顾轻尘自不归林出来后,就径直向着皇城方向走去。如今已在皇城街道溜达许久,颇有点口干舌燥,向着远处的一个茶亭望去,见得一个妇人,手执一只大铜茶壶,提到半空,略向下倾斜,金黄的茶汁自壶口漏出,如琼浆玉液一骨碌全数注入茶盏。袅袅的热气徐徐升起,升到半空融化在空气中,热气里还带着缕缕茶香,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随风飘散,飘进顾轻尘的鼻中,闭眼深吸一口,四肢百骸亦瞬间盈满香气。
顾轻尘寻着茶香走进茶亭,扫视一周,头发半白的妇人,手提着大铜茶壶快步行来,眉眼间带着温暖的笑意,招呼着顾轻尘落座。一只青瓷的山水盏置于桌上,大铜茶壶悬至半空,略向下倾斜,金黄的茶汁散发着缕缕幽香,缓缓从壶口流淌而出,继而注入面前的青瓷山水盏。
少倾,杯中已注满茶液,妇人道了句“客官慢用”便去退了下去,又给其他的茶客续茶去了。
顾轻尘端起桌上的茶盏,浅啜一口,专致于研究手上的青瓷山水盏,这茶盏不同于其他茶客的茶盏。
此盏外壁胎质灰白,釉色青翠莹润,盏壁之上凹凸不平,如山水的沟壑般,青翠的盏壁为海,凹凸的造型为山,再加之树叶等雕饰,犹如山水写意画,远近相间,形象逼真。内壁明亮清澈,釉色淡青之中显粉白,含蓄沉着。盏壁凹进来的部分既增加了杯子的灵动性,又能使其更好的与茶汤融为一体。
此盏本就是颇具灵性之物,模样又甚是讨喜之物,加之香气四溢的茶汤,更是让人心旷神怡。顾轻尘连饮数口,茶香顺着喉头滑入,涌向四肢百骸,瞬息间通体舒泰,百疲顿消,神清气爽。顾轻尘又喝了几盏茶水,咂摸了一下嘴角,不禁出口赞道:“好茶!好茶!”
妇人喜笑颜开,脆声应和:“那是自然,这可是‘云梦纤’。”神色间满溢傲然之色,声调却暗暗压了下来,唯有二人能够听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