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阴龙和阳龙依旧没有回来,沐童心中十分担心。
一日书生外出打探消息,听见许多人议论房无妄射柳之事。书生听罢,心中甚喜,他意识到报仇的机会来了。
书生赶紧回去告诉了沐童。皇帝带领百官射柳,房无妄故意射偏,而命手下折柳鼓躁,以示射中,而百官虽然看在眼里,却没一个人站出来揭穿。书生断言,房无妄素有野心,这次试探了百官的态度后,肯定会加快谋反步伐,而当今皇帝非昏庸之君,不可能没有觉察。只要能收集房无妄谋反的证据和平常作恶多端的事迹而面君陈词,肯定能借皇帝之手致他于死地。
沐童同意书生的想法,两人商议了许久之后。决定先去见书生父亲生前好友——侯爷薛禄。
书生和沐童夜间潜入了薛禄府中,见到了薛禄。薛禄起初不信他们,怀疑是房无妄派来试探于他,后来书生拿出他父亲的信物,薛禄才深信不疑。于是薛禄将当朝的情况和他自己的处境、困难都详细的告知了书生和沐童。
薛禄告诉沐童和书生,当朝虽然立了太子,但太子羸弱,汉王和赵王夺嫡之心未死,都在拉拢朝臣,暗中打击太子一党。
而房无妄明着虽说是支持汉王,但他自己也有觊觎皇位的野心,仗着皇帝的宠幸拉帮结派,铲除异己。如今朝堂关系复杂,人人明哲保身,皆是敢怒不敢言。
薛禄是支持太子一派,但皇帝十分忌讳太子与大臣深交,所以薛禄他们也只能是暗中支持太子,不敢稍越雷池。
沐童和书生听罢,都略显稍显失落,难道这条复仇之路行不通吗?但薛禄告诉他们,机会并非没有,有一个人可以力挽狂澜,帮他们报仇,这个人就是当今太子的儿子,皇太孙。
于是没多久,薛禄便秘密的将沐童和书生两人引见给皇太孙。
这一年皇太孙只有十八岁,但少年老成,显得十分英明神武。皇太孙身高脸阔,鼻挺眉浓,目光慑人,有一股说不出的威严,但却又让人感觉亲近。皇太孙见了书生和沐童之后,三个年轻人情投意合,畅谈整晚,而皇太孙竟不以皇储自居,而称书生和沐童为兄长,令书生和沐童十分感动。
经过了几天的商议后,三人决定,由沐童潜入房无妄府中查探谋反证据,由书生用各种手段暗中威逼利诱投靠房无妄的一些大臣,为至指证房无妄做准备,而皇太孙则暗中联系一些亲信将军和宫廷卫士,做好应急一切变故的准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探,沐童发现了房无妄暗中在府中养了许多亡命之徒,而且在府邸地下似乎有一个地宫,只是戒备太过森严,根本混不进去。
如何才能让房无妄露出狐狸尾巴呢?皇太孙、沐童和书生聚在一起,一筹莫展,突然书生心生一计:若是到房无妄府中放一把大火,沐童不惧烈火,可以趁着大会混入地宫一探究竟,同时借着救火的名义,派巡城军士进去搜查,或可能行。皇太孙大喜,决定依计行事。
次日晚,沐童和书生暗中来到房无妄府中,放了一把大火,火势非常的旺,但是房无妄府中死士却是训练有素,临危不乱,全然有序的救火,沐童根本没有机会混入地宫。另外一面皇太孙暗中派来的打着救火名义的巡城军士也被房无妄拒之门外,而且这时天公似乎也很眷顾房无妄,正好下了一场大雨,大火不久就被扑灭了。
行动失败了,沐童书生十分失落,他们不明白为何上天要眷顾这样大奸大恶之人!皇太孙也是愁眉紧锁,但突然眼前一亮,嘴角露出笑容。他想到了一个人,并有了一个计划。
皇太孙想到的这个人叫王安,是皇帝的贴身太监,当年被房无妄得罪,所以暗中投靠了太子。当晚,书生便带着皇太孙的信物秘密找到了王安,说明了来意和计划后,王安毫不犹豫欣然接受了。
次日早上,王安在给皇帝梳头,两人聊了起来,王安问起皇帝:“皇上,您知不知道昨天晚上房大人府上着了一场大火?”
皇帝疑讶道:“哦?有这事,那现在大火扑灭了吗?房大人如何?”
王安道:“大火早就扑灭了,房大人真是厉害,张将军带领巡城将士赶去帮忙救火,纪大人都拒之门外,只靠自己府上的力量就控制了火势呢!”
皇帝眉头锁了一下,又“哦?”了一句。
王安见机继续说道:“后来,连老天都帮忙,下了一场大雨,将大火彻底扑灭了!听人说啊,他们还看见了一条金龙在房府上面盘旋,房大人真是福德深厚啊!”王安假意赞美了一翻房无妄,但他敏锐的眼睛察觉到了皇帝表情的微微变化。
皇帝没有多说话,但显得十分不快。皇帝用过早膳,便来到御书房批阅奏章。当他阅至第三个奏章时,映入眼帘的赫然是一本“论房无妄十大罪状”的奏折,弹劾人是督察御使刘昌。换在平时,这些弹劾房无妄的奏章皇帝都习以为常,但这次不一样,皇帝敏感的神经被之前王安的话语触动了。皇帝翻开奏折,细细的读了下去,特别是读到房无妄占据一块具有王气的土地建造豪宅和射柳之事时,皇帝勃然大怒,将奏章狠狠摔出,大骂道:“房无妄不惧死耶?”当即下令召房无妄入宫。
王安立马出去宣命,同时赶紧吩咐一个心腹太监前去禀告皇太孙。皇太孙得到消息后,一面赶紧通知亲信将领,紧密监视房无妄府上情况,一面带着打扮成贴身侍卫的沐童和书生进宫面圣,以在关键时刻给予房无妄致命一击。
皇帝对皇太孙向来十分喜爱,早早的就把他立为了皇太孙,以后继承大统,当下也是一直按照继承人来着意培养,随时参与着国家和军机大事。
皇太孙见过皇帝,行过大礼,此时皇帝怒气未消,指着地上的奏章,大声说道:“你看看!”
皇太孙不看奏章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这个奏章就是在他指示刘昌写的。但他依旧捡起了奏章细细的读了一遍。这时内侍禀报房无妄到来,皇太孙收起奏章,没有说话,立在皇帝身旁。
房无妄来到书房,见皇帝怒气满面,知道大事不好,赶紧跪拜于地,高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