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武林群豪被方才的问题激起了兴趣,一时议论纷纷。这边传来:“不如道长与杨庄主比试一下如何?”那边又有人说道:“希望道长一展神技,让晚辈们见识见识……”
这武林中人最是喜欢比武较量,方才纪杨二人比试,众人得见高手过招,大呼痛快。只是唯此一战,未能尽兴,是以有了如此提议。更何况江湖传言,天微道长武功深不可测,几可与武林盟主叶之秋并驾齐驱。只是天微道长乃武林前辈,与他过招的上一辈高手大都已经过世,年轻一辈无缘得见。
杨逸之没了主意,望向天微道长。天微道长仍是那副恬淡谦和的模样。待众人渐渐平息后,天微道长悠悠对杨逸之说道:“盛情难却,既然众人有此提议,贫道就与杨庄主比试一下如何?”
没想到天微道长竟然一口应承下来,杨逸之颇觉意外。不过看这情形,二人若是不答应,恐怕也难以下得圣剑峰顶。只是要与前辈高人动手,杨逸之有点犹豫不决:“这……”
天微道长知道杨逸之心中的顾虑,遂宽慰道:“我们只是切磋武功,非是一般的好勇斗狠,待会点到即止,免得失了习武之人的风范。”
话已至此,杨逸之无从拒绝,于是抱拳说道:“那晚辈斗胆,请前辈指教。”
天微道长微笑道:“杨庄主客气。”
在众人的欢声雷动中,二人缓缓上台。纪东歌的尸身已被人抬走收拾停当,唯有剩下的点点血迹表明,这里曾进行了一场生死之战。
武当门下一名童子躬身上台,将一柄宝剑交到天微道长手中。群豪见天微道长将以武当剑法与杨逸之一较高下,精神不由为之一振。
杨逸之凝神看去,只见长剑剑鞘铜绿斑斓,以铜丝嵌着两个篆文“七星”,想必就是那剑的名字了。
原来,武当派创派之祖张三丰所用的佩剑名曰“真武”。自张三丰祖师仙游后,真武剑便被供奉在武当山太和宫中,无人再用。武当派另传有一柄宝剑,即此“七星剑”,为武当历代掌门佩剑。天微道长以掌门佩剑与杨逸之较量,表明将认真看待此战,不会因为自己成名已久而疏忽大意。
天微道长辈份较杨逸之为高,自是不便先行出手。杨逸之遂拔剑出鞘,摆出万岳朝宗的剑式。天微道长冲杨逸之微一点头,杨逸之会意后脚尖点地,一个闪身,身子向右前方斜斜地飞出。
众人见杨逸之并非攻向天微道长,心中不免惊疑。恰在此时,杨逸之足尖轻点,身形微晃,在半空划过一道弧线后,速度有增无减,朝天微道长左侧飞奔而去。
众人恍然大悟,不由击节叫好。这种圆弧状的进攻,较之常见的直线进攻来说,角度更为刁钻,防守起来自然也困难许多。群雄屏息以待,不知天微道长将如何应战。
天微道长身子缓缓左转,右手持剑向上提起,剑身横于胸前,左右双掌掌心相对,如抱圆球,他长剑未出,已然蓄势无穷。
杨逸之手中流觞剑直扑天微道长胸口而来,剑身“嗡嗡”作响,显是贯了内力于其上。
天微道长以慢打快,掌中七星剑缓缓向前划出,也是成一弧形。杨逸之顿觉一股汹涌真气,直逼过来,身形不由为之一滞,流觞剑再也刺不出去。
杨逸之应变奇速,见一击不成,便沉气下堕。脚踩实地后,杨逸之顺势俯身,肩膀下倾,接着手腕上挑,剑尖由下而上,再次朝天微道长攻去。
天微道长剑招不变,剑身顺着方才的方向划动,剑身划过一周过后,弧形已然成圈。突然之间,杨逸之眼前出现了几个白色光圈,大圈小圈,正圈斜圈,闪烁不已,朝杨逸之迎将过来。
此招来得太快,杨逸之变招已然不急,只得保持原势不变,挥剑向天微道长剑圈斜攻。“当”的一响,双剑交击,杨逸之只感手臂一阵酸麻。
天微道长剑上所幻的光圈越来越多,杨逸之只感到一阵眼花。过不多时,他全身已隐没在无数光圈之中,光圈一个未消,另一个再生。天微道长长剑虽使得极快,却听不到丝毫剑刃劈风之声,足见这剑劲之柔韧已臻化境。
台下见到天微道长武功如此高妙,顿时欢声雷动。这天微道长使的,正是“太极剑法”。太极拳剑乃武当双绝,为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晚年所创。拳剑均以道家中的太极、阴阳理念为根基,拳招剑式之中讲求用意不用力,天地圆转,无使断绝。
只是太极拳剑易学难精,武当门下能体会到个中精妙处的屈指可数。天微道长贵为武当掌门,对这一拳一剑领悟颇深,此刻使将出来,确令群雄振耸。
杨逸之初识太极剑法,领教到它的不凡威力。方才他与天微道长长剑相交,感到七星剑上有股绵劲,透过剑身源源而出。杨逸之只觉天微道长似有千百柄长剑护住了全身,直无半分空隙。不论自己如何进攻,都会被一一挡下。天微道长虽然纯采守势,却守得滴水不漏,绝无破绽。
虽然如此,杨逸之心中并无气馁之意。天微道长是成名数十载的武林名宿,更是武当一派的掌门,盛名之下,岂有虚士?
杨逸之一时参详不透太极剑法的奥秘,只得在天微道长周身游走,希望借此可以寻到其招式中的破绽。
可这座剑锋所组成的堡垒却能移动,千百个光圈犹如浪潮一般。不论杨逸之从何处进攻,均会被缓缓涌来的剑光逼退。天微道长并非一招一招的防守,而是将数十招剑法混成为一,端的是圆转如意,不曾断绝。
面对这种坚固如山的防守,杨逸之差点要弃剑投降,不过他当然不致如此窝囊。杨逸之又退几步,凝视天微道长剑光所幻的无数圆圈,蓦地心想:“若我一剑刺入这圆圈的中心,不知会如何?”心念弗动,杨逸之决定冒险一试,说不定或有转机出现。
杨逸之剑尖遥对天微道长,不顾七星剑生出的无数光圈,直直地往剑光圈中刺了进去。“当”的一声大响,杨逸之只感胸口剧烈一震,气血翻涌。
天微道长并未趁势进攻,而是退开两步,收剑而立,脸上神色古怪,既有惊诧之意,亦有赞赏之色。隔了良久,才道:“杨少侠剑法高明,胆识过人,佩服,佩服!”
杨逸之此时方知,适才如此冒险一击,竟然找到了天微道长剑法的弱点所在。只是道长剑法实在太高,光圈中心本是最凶险之处,他居然练得将破绽藏于其中,天下成千成万剑客之中,只怕难得有一个胆敢以身犯险。
杨逸之一逞而成,心下暗叫:“侥幸,侥幸!”方才若不是天微道长手下留情,虽然找到他剑圈的弱点,但只怕自己的一条手臂也要被七星剑绞断了。
想到此处,杨逸之只觉一道道冷汗从背脊流下,当即躬身道:“前辈剑法通神,承蒙指教,晚辈得益非浅。”
这句话倒不是寻常的客套,这一战于他武功的进益确是大有好处,令他有机会得窥太极之秘。
高手比剑,一招而决。天微道长见杨逸之敢于向自己剑光圈中挥刃直入,以后也就不必再比。台下众人只见万千剑光遽然消失不见,之后便是二人行礼致意,却不知此战谁胜谁负。虽然如此,能见识到当时两代高手对决,诸人皆有大饱眼福之感。
临返武当前,天微道长叫住杨逸之,对他勉励道:“‘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贫道老矣!杨公子天资卓绝,年纪轻轻便能有如此成就,实属难得。假以时日,武林将是如你这般年轻人的天下。”
得到如此称赞,杨逸之心中虽微有得意,但仍是连连说道:“前辈过誉。”
天微道长接着肃然说道:“我辈武人,行事当求为国为民,无愧于心,如此方可不负一身所学。望杨少侠以后能凭借一身武功,造福于民,泽被后世。”
此番话微言大义,令杨逸之肃然起敬。方才自己剑败纪东歌,又与天微道长的太极剑法激斗许久,不免有些骄纵之感。此刻天微道长之言,犹如一桶冷水当头浇下,让杨逸之自沉醉中清醒过来。
杨逸之当下躬身受教:“道长的教诲,逸之自当谨记!”
天微道长面露笑容说道:“如此贫道就放心了。杨少侠,我们就此别过。”
杨逸之忙道:“恭送道长!”
圣剑峰一役,杨逸之先败纪东歌,再战天微道长,名震天下。杨逸之本欲即刻返回流殇山庄,将情况告知安陵真,却不时被上前道贺的武林人士所阻。
这个道:“杨庄主英雄年少,便有如此作为,真是前途不可限量!”那个言:“依我看,现任武林盟主也不是杨大侠的对手!今日他若在场,理当拱手让贤!”如此之言,数不胜数。
杨逸之不胜其扰,但又不便得罪武林同道,只好一一谦虚道:“承蒙各位抬爱,在下何德何能!”
如是这般,待各门派帮会走净,已是晌午时分。
杨逸之自圣剑峰顶下来,经由名剑山庄,发现偌大的山庄空空****,家丁仆人不知去向,庄内的一应物件也都不见踪影,想是方才自己与天微道长比武之际,山庄中人已经收拾妥当,各自离开。杨逸之本以为林轩影会留下来打点山庄,现在看来非是如此。纪东歌一死,名剑山庄就此衰败,武林中从此再没这一名号了。
杨逸之将名剑山庄大门掩起后,便匆匆赶往流殇山庄。
看到杨逸之的影子,安陵真远远便迎了出来:“逸之哥哥,你总算回来了!”
杨逸之道:“路上有些耽搁,让真儿担心了。”
安陵真露出一副“当然了”的表情后道:“看你此刻春风满面的样子,就知道你打败了纪东歌,对吗?”
杨逸之轻敲了一下安陵真脑袋,哈哈笑道:“知我者,真儿也。今天这一场比武打得真痛快,不过胜败只在毫厘之间,我也只是侥幸得手。”
安陵真问道:“那你将他的罪行公诸于众了吗?”
问得此言,杨逸之神色一黯道:“纪东歌不敌我后,当众挥剑自刎。我便……便没有将他的所作所为说出来。”
没想到事情会以此收场,安陵真惊诧之余,安慰道:“纪东歌既然已死,欧大哥大仇得报,逸之哥哥,你总算了了一桩心事。”
听闻此言,杨逸之心中阴霾略减,复又提起兴致道:“今天武当派的天微道长也前来观战,我终于一偿宿愿,与他切磋了一番。”
安陵真顿时兴趣大增:“哦?你们二人谁胜谁负?”
杨逸之没有马上回答,而是作出难以形容的样子,吊足安陵真的胃口。直至安陵真佯装生气地跺脚离开,杨逸之才追上说道:“天微道长不愧为前辈高人,不但武功高强,招式之间更是充满大家风范,让人折服。多亏道长手下容情,我才勉力与他战个平手。”
安陵真闻言不由拍手欢呼:“天微道长乃武林耆宿,即便没有拼尽全力,能与他不分胜负也是了不起!逸之哥哥,今晚我要亲自下厨,为你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好好庆祝一番!”说罢蹦蹦跳跳地离开。
一日傍晚,山庄李管家来到杨逸之书房道:“禀庄主,有人送来一封信,请您启阅。”说罢将一封信交到杨逸之手中。
杨逸之接过信函,见信封上书“杨大哥启”四字。
“送信之人呢?”杨逸之问道。
管家答道:“那人将信送给我后便离开了。”
杨逸之微微点头,表示明白。管家躬身告退后,杨逸之将信取出:“‘若问相思何处歇,相逢便是相思彻’。望君今夜往幽林小筑一叙,不见不散,轩影字”
信由蝇头小楷书成,甚是清秀。
杨逸之骤然收到林轩影的信,不免有些出神。“轩影为何要邀我到幽林小筑去?”杨逸之暗自疑惑。
正不解间,安陵真敲门而入,将一杯参茶放到杨逸之案几之上。见杨逸之握着一封信有些发呆,安陵真不由问道:“逸之哥哥,你为何神色不定?是信上说了什么吗?”
杨逸之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支支吾吾道:“没什么……只是一位故人的信。”
入夜后,杨逸之独自一人在庭院中踱来踱去,仍在犹豫要不要赴信上之约:“轩影啊轩影,我明明应该恨你,也知道一切已经不能回头,可为什么还是忍不住想要见你一面?唉……”
可每当有此念头,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安陵真的样子。杨逸之心中矛盾至极,既盼望着能见林轩影一面,但又知道若是如此,如何对得起安陵真的痴心一片?
杨逸之满心愁绪,恍惚失神间,没发现庭院的廊柱后面躲着一个人。原来这一夜,安陵真亦未入睡。方才见到杨逸之神情不定的样子,安陵真就知道他必然有事瞒着自己。女子的心思向来敏锐,何况安陵真同杨逸之相处甚久,杨逸之又如何能瞒得过她?
杨逸之思忖再三,最后决定应林轩影之邀,前往幽林小筑一叙。无论如何,自己与林轩影的事,终究要有个了断。
打定主意后,杨逸之连夜启程,希望在天明前可赶回流殇山庄。他不打算将此事告知安陵真,徒惹她担忧而已。
进入寒烟谷口,杨逸之顺路朝谷内走去。“咦,幽林小筑怎么修好了?”杨逸之惊讶不已。
先前夺命一点红奉纪东歌之命夺取《武道轮回》时,已将幽林小筑焚毁,没想到如今修复如初,依似往昔。
“你……你来了?”闻得有响动,林轩影自屋中走出,发现屋外来客正是她在等候的杨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