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处,业已气息仅存,两只枯涸的眼眶内,竟自迸出几滴血泪来,犹自极力挣扎,断断续续的又说了几句。仔细听得她说,昨晚已经生下一个小孩,昏迷中也不晓得是男是女。等到昏迷一阵清醒过来,猛见一只大虫,把满身血污的小孩竟自衔在口内,一跃而出,我一受惊吓,又自昏迷过去。你此刻进来叫我,才始悠悠醒转。天啊,但愿是梦里吧,但是我苦命的小孩……这一个呢字还未出口,突然两脚一挺,大嘴一阖,竟真睁眼死去。
这人看她已死,匆匆去报告庵里长老,那长老也觉她死得可怜,而且她临终说小孩被老虎衔去颇有点半信半疑,自己立刻同几个僧侣,和首先差去的人,都一齐奔向茅篷察看情形,预备设法棺殓,做点超渡功德。哪知奔到妇人死的所在,四处一看,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半晌做声不得。原来只剩得一间空无所有的茅屋,连地上妇人的尸首也不见了,满山分头寻找,竟似大海捞针。这一来,格外惊异,都以为又被大虫拖去吃得尸骨都没有了。从此这座山行人稀少,没有结伴持械,轻易不敢过这座山来。
这样过了几个年头,赤城山弥勒庵的长老,有一天清早起来,独自步出庵外,背着手,闲踱着,流览四面风光晓色。正在悠然闲适之际,忽然一眼瞥见对面山顶上,几株长松底下,现出一只斑斓猛虎,虎背上驮着一个精赤小孩,慢慢的在松下穿走。长老疑惑自己年老眼花重又定睛细看,那只大虎兀自驮着小孩,在山顶松林内穿来穿去的走着。那虎背上的小孩,似乎活泼异常,在虎背上竖蜻蜓,翻筋斗,做出种种花样。
那只虎似乎对小孩非常亲昵,时时回头望着小孩,把一条懒龙似的尾巴,来回摇摆,显出高兴的样子。一忽儿小孩从虎背上一纵,攀住相近横出的松枝,顺势一个风车筋斗翻身立在枝上。飕飕接连几纵,直上松顶,登时穿松移杆,忙个不停,似乎在寻觅松仁的样子。那只大虎就坐在松树底下,仰着头望那树上的小孩,意思之间好象守着小孩,恐怕失足倾跌下来。
这一番景象,把那长老看得连呼奇怪。起初以为眼花,后来又以为山灵地祗,变形游戏,暗暗合掌膜拜。连声念佛。但是赤城山同那山顶相距甚近,看得非常清楚,这边长老只管独自当仙佛的跪拜。那边一虎一孩,兀自活灵活现的在对山自由自在,弄得目不转睛的长老,猜不透是怎么一回事。再向那边细看,树上小孩此时安安稳稳的坐在树顶杈桠上,似乎剥着松仁向口里送,那只大虎却把全身一抖懒腰一伸,旁若无人的卧在松下了。
长老知道那边老虎和小孩,一时不会离开,急忙两步并作一步回到庵内,将这般奇怪情形,对众僧一说,立刻各个称奇,哄动全庵,都想看一看对山的奇事,飞也似的一齐涌出庵门,离开山门,走不多远,已看到对山果然有一只大似黄牛的猛虎,立在一株松树底下,那个小孩已从树上溜下,仍旧骑在虎背上了。此时庵前人多声杂,一见这种怪事,立时指指点点,大呼大嚷起来。这一嚷不要紧,对山的老虎,两只鹅卵般大的虎睛,放出碧荧荧的凶光,闪闪的直射过来,把这般大惊小怪的僧众,吓得噤住口,直往后倒退。
不料那只猛虎,一看众人惧怕,格外称威,猛然虎头一仰,虎尾一竖,震天价一声大吼!霎时狂飚骤起,落叶乱飞,那般僧众惊得魂飞胆落,仿佛风影里那虎已纵近前来,扑到身上,不约而同的啊呀一声,转身飞逃。你推我挤,跌跌撞撞的逃进山门。那位长老原是跟着出来,此时也不分皂白的跟着他们逃进山门,兀自在大殿蒲团上面喘息不定。等到风息人定,胆子略大一点的,重又走出山门,悄悄探着。对山风清日朗,山静松闲,何尝还有猛虎和小孩的影子?回来向众人一说,立时大殿上又嘈嘈杂杂,疑神疑鬼的纷纷议论。到底还算长老有点思想,猛然记起前几年老虎衔走初出眙的小孩,和产后身死的妇人忽然不见的那桩事来,屈指恰已五年,觉得今天虎背上的小孩,约莫也不过五六岁,难道就是那年衔去的小孩不成?可是老虎能养育小孩,实在是世间少有的事,照今天对山那只猛虎同那个小孩的亲昵形状,倘然不是亲眼目见谁能相信?看起来那年衔去小孩的猛虎一定是此虎无疑,那个小孩也许将来大有出息,所以产妇一死,老虎代为抚育。
正在默默猜想,忽听又是一声虎吼,这声虎吼,似乎声音很近,余音震耳,耳边兀自象敲铜锣一般嗡嗡不绝。大殿上纷纷议论的僧众,又吓得你看我,我看你,做声不得。此时长老觉得虎声很近,也自发出一身冷汗,心想万一闯进庵来,那还了得!正想叫人把山门掩上,不料话未出口,山门外突然呼呼作响,平地卷起一阵狂风,夹砂走石天日昏黄,大殿旗幡,铃铛交响。正在这个当口,真又天崩地裂的连声虎吼,连大殿上挂着的一口千斤巨钟,也震得铛然长响。这一来,大殿上法器飞腾,佛龛欲裂。
你道为何如此?原来大殿上僧众知道虎已临门,性命难保,只吓得屁滚尿流,齐向经桌底下,佛龛里边,乱钻乱躲,一阵鸟乱。殿上经桌倒翻,法器满地飞滚。挤在佛龛内的,因地狭人多,只挤得佛龛木壁,轧轧乱响,把整整齐齐的一座佛殿,弄得一塌糊涂。最好笑那蒲团上坐着的长老,倒沉住气,依然纹风不动的坐着,原来他是神魂吓散,两腿酥麻,已经动弹不得,差一点就此涅槃哩。
这样一阵鸟乱以后,那山门外的老虎,好象故意与他们开玩笑似的,在山门口吼了一阵,始终没有跑进山门来。一忽凶吼声停止,风沙不扬,依旧整个的静****起来。静寂了半晌,这般僧侣,钻进经桌底下的,躲在佛龛内的,一个个魂灵归窍,好象做了一场恶梦,掐了一掐自己大腿,觉得疼痛,才明白真有这回事。可是偷眼一看,殿上殿下,静悄悄的何尝有虎影子?只看见那位长老兀自一动不动的坐着,各人慢慢的又钻了出来,乍着胆走到长老面前一看,长老眼珠上翻,嘴角流涎,神色大变,喊声不好!赶快掐人中、捶腰背、灌姜汤,七手八脚乱了一阵,才把长老从鬼门关上拖了回来。悠悠醒转以后,先咯的吐出一口稠痰,然后双目睁开,喊一声吓死我也。四面一看,庵里僧侣一个不少,只左右经桌兀自倒在地上,经书、法器抛了一殿,不觉长长的吁了口气,接着喃喃的连念阿弥陀佛。
那般僧众知道长老已是无事,嘴上各自念阿弥陀佛,且念且把经桌一一扶起,法器、经书一一端正好,长老也活动活动两腿,跪下地来,对大众说道:“阿弥陀佛,青天白日老虎为何跑到山门口来咆哮?我活了这么大,从来没有听到过。幸而菩萨保佑,韦陀菩萨挡住山门,老虎不敢进来,否则我们几个人,还不够老虎一顿饱餐呢。我们赶快做场功德,虔诚念几遍高王经答谢菩萨,还求求菩萨永远保护我们,不要叫那只老虎再到山门来才好。”
说罢首先收拾起经桌上的袈裟披在身上,率领着众僧侣高宣佛号,跪拜起来。
正在法器交响、梵音震天的时候,长老突然记起一事,立时两手乱摇,示意众僧暂停礼拜。众僧摸不着头脑,不知他是什么意思?一看长老面上现出惶急的神气,两只手兀自乱摇,颤抖抖的说道:“快不要作声,我几乎忘记一件要事,那一位出去先把山门关上,免得老虎听到庵中乐器声响,又引到山门口来吓人。”
<!--PAGE 5-->
众僧一听,此话果然不错,可是许多僧人你推我,我推你,没有一个人敢去关山门。推了一阵,由长老指派几个年壮胆大的一同出去,才硬着头皮一步捱一步的走下殿去。一忽儿只听得山门口一声大喊,去关山门的几个人,没命的又逃上殿来,后边还跟着一个精赤小孩。
长老一看那小孩,约摸五、六岁年纪,一身皮肤,漆也似的黑,阔面浓眉,壮实异常!一想这不是虎背上的小孩吗?小孩到此,虎定不远,不觉又吓得四肢冰冷。那跑回来的几个僧人,已喘吁吁的指着小孩道:“今天不得了,我们出去到了山门相近,就看见这小孩在山门内玩耍,正疑惑这小孩活象虎背的人,忽然又一眼瞥见山门外,一只大虎朝山门远远的蹲着,荧荧虎目,直注门内。把我们吓得回头就跑,谁知这小孩竟跟了我们进来。”
长老一面听着,一面细细打量小孩,把前后情形一想,明白这个小孩定自不凡,那只老虎似乎故意送这小孩到庙里来,所以并无害人之意,不觉胆子壮了许多,走到小孩子面前,拉着他,不住的问长问短。谁知那小孩一句不懂,只把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朝着长老骨碌碌乱转,一张口咿咿哑哑象哑吧一般,竟没法问他缘由。那小孩虽然不会说话,神气非常灵活,看见长老就象熟悉一般,拉着长老衣角,很是亲昵,长老也越看越爱。忽然山门外又是一声虎吼,那小孩一听虎吼,拉着长老衣襟往外直跑,小孩年纪虽小,力气大得异常,长老身不由己的被他拉了出去。长老害怕得大喊放手,殿上那般僧人又不敢追上前来,眼看长老被小孩一溜烟拉出山门。
那小孩同长老走出山门,那只猛虎摇头摆尾的走到小孩身旁,用舌尖向他身上乱舐,小孩伸出两只手抱住虎头,也不住的咿哑了一阵。这一来,只把旁边的长老,吓得几乎瘫软在地上。那小孩似乎知道长老害怕,立刻奔到长老身旁,把小手乱摇。说也奇怪,那只老虎看到小孩同长老很是亲昵,虎头也自点了几点,忽又朝长老所在走近几步,发出一种呜呜悲哀之声,一双虎眼,竟自挂下几滴虎泪来,小孩似乎明白那虎意思,也自悲切切的哭了起来。
长老一看这人兽悲切景象,虽然事出非常,也被他们感动,不因不由的鼻子一酸,眼眶潮润起来,竟忘记身边立着一只吃人猛兽了。那虎悲吼一声,突然前爪一伏,一声狂吼,跃入丛莽之中,接连几跃,顿时不见。那小孩见老虎已去,拉着长老衣襟,越发大喊大哭,弄得长老不知如何是好。正在小孩悲啼之际,呼呼风响,那虎又自丛莽中一跃而出,二次走到小孩面前,又用虎舌向小孩周身乱舐。
长老看得那只猛虎如此依依不舍,不觉灵机一动,恍然大悟,知道那虎这番举动,是舍不得这个小孩,恐怕小孩受了委屈。又想此孩原是难妇所生,老虎也会这样爱惜,定有夙根,我好好的抚育他长大成人,也是一桩美事。再说我们寺里添个小人饭食,也蛮不在乎,思想定当,朗声对老虎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放心好了,这小孩交给我决不会使他受一点委屈,不过希望你不要时时出来吓人,你能明白我的话吗?”
<!--PAGE 6-->
那虎真也通灵,侧着头听长老说毕,不住的把头乱点,立时摇头摆尾,高兴起来。围着长老与小孩盘旋三匝,然后慢慢的走下山去,边走边回过头来,直到没入丛莽里边,两头望不见为止。长老同小孩在山门口看不见老虎影子,兀自痴立出神,半晌,才携着小孩带进庵内。从此这小孩就归弥勒庵长老抚养,长老着实爱惜,看待得同自己亲生儿子一样。庵内僧侣,听长老讲起从前湖南难妇产了小孩,却被老虎衔去之事,料定这小孩就是难妇的儿子,但是那个难妇的姓氏并未知道,这小孩变得一个无姓之人。大家因为小孩虽是难妇所产,可是哺乳抚育之恩,要归那只猛虎,所以替他取个“痴虎儿”的名字。
痴虎儿初到庵内的时候,大家以为他咿咿哑哑是个哑吧,过了几个月,痴虎儿也象小孩学语的渐渐会说起话来了,这才明白他从小在老虎窝里长大,自然不懂人语。长老看他渐渐大起来,居然也教他读书写字,但是痴虎儿对于读书写字,却是一窍不通,笨得异常,对于用武使力的事,一教就会,力气比大人还大得多。
这样过了几年,痴虎儿也有十几岁了,人情世故也略略知道一点了,从人家口中知道自己小时的身世,时时想到自己的父母,姓名却是不知,连容貌一点也没印象,只有代母抚育的老虎倒在心中刻着很深的影于,非常悲哀。有一天一个人跑到对山去,四面寻找,想同那只劬劳罔极的老虎,叙叙思慕之情。想起当年虎窝所在,依稀还有点印象,找来找去,居然被他找到。但是虎窝虽然找到,只剩了一个空窝,哪有老虎的影子,而且细看窝中情形,爪迹毫无,尘土厚积,想必早已离去。这一来痴虎儿触景生悲,想起小时情景,不觉失声悲啼,哭得力竭声嘶,才怔怔的回转寺内。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