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问题!”
穆董说着起身,走向葫芦。
他看看葫芦口——塞着木塞,用蜡封住。
祁队长说:“我看过,用的是蜂蜡。”
穆董说:“怪不得有跟蜂蜜差不多的香味,这是正气的香味。”
他向鱼长跃伸手:“记者,借个打火机使使。”
穆董用现代科技之火,融化古代的蜡。
化蜡以后,拔出木塞也不难。
最后把葫芦里稀里哗啦的东西倒出来……
竟是一副象棋子儿。
祁队长拿起一个棋子端详着:“嗯,倒真是稀有之物。这棋子是用祁连山夜光玉做的,不是有首诗吗?”
穆董说:“‘葡萄美酒夜光杯’?”
“对。而且这副夜光玉棋出自唐代宫廷,在明朝就可以算古董了。唐朝的象棋是中国最早的象棋了。”
记者鱼长跃问祁队长:“唐朝以前还没有象棋?”
祁队长说:“其实先秦时已经出现了象牙做的棋,也称‘象棋’,但只有12个子儿,跟现在的不一样。现在通行的象棋是唐朝宰相牛僧孺发明的。”
姚教授赶紧来卖弄他的历史知识:“牛僧孺那个时代比较乱,当官的互相斗来斗去,他就造了象棋,在家里搞头脑操练。”
穆董叹道:“上班在官场上斗,下班还要在棋盘上斗,他也够累的。不过牛僧孺没想到,正是因为人们不愿意整天这么累,他的象棋才成了娱乐用品,才能够百世流传。”
这时,祁队长已将所有的棋子清点一遍。
他低声惊呼:“怎么少了两个子儿?”
众人问:“少了什么子儿?”
祁队长说:“少了两个‘卒’。”
大家便觉纳闷:怎么将一副残棋郑重其事地当成了宝贝?
尹总猜测:“这座塔是纪念詹公的,也许这副古董玉棋最受詹公珍爱,所以尽管残缺也作为詹公遗物保存了下来。”
穆董说:“纪念詹公,主要是纪念他的英勇抗倭,所以这副残棋可能与抗倭有关吧?我感觉这棋当时似乎不是被当作娱乐用品来使用的。你们看,缺少的两个棋子都是‘卒’,而且都是红方的‘卒’,会是纯属偶然?”
“穆董说得有道理。”姚教授赞同道,“我已经熟读了镇倭碑的碑文,我们不妨一起去看看。”
姚教授领着众人和摄像机走向碑亭。
他指点碑上的文字:“你们瞧这一段——‘寇攻城益急,公乃命二卒求援,一出北门,一出西门。’多巧,‘二卒’!”
祝卿堪想像着说:“詹公把最心爱的玉棋拆散了,把两只‘卒’像令箭一样交给两个卒。一方面他对这两位部下表示了非同一般的器重,一方面他也表示了信心,相信他们会带回援军,同时带回他的宝贝。”
“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鱼长跃补充说,“詹公交出玉棋,会不会也是一种嘱咐,因为玉棋跟一句成语有关——宁为玉碎,勿为瓦全。”
祁队长分析道:“詹公以红方为己方也是合理的,因为明朝皇帝姓朱,朱就是红。而黑棋自然是代表多为黑白服饰的倭寇了。”
姚教授说:“虽然城破了,詹公战死了,援军还是赶到了,全城绝大部分百姓免遭涂炭。但问题是,那‘二卒’命运如何?救兵是他们搬来的吗?如果是这样,他们安全返回了,为什么没将棋子完璧归赵?”
尹总深深地点头。
他对记者鱼长跃说:“大尹集团决定向全社会悬赏征集‘二卒’线索,然后会将这些线索创作、拍摄成惊天地泣鬼神的影视巨献……”
葫芦顶连同夜光玉棋将暂存在博物馆仓库,直到詹公塔大修工程结束,它们会被重新置放到塔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