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到这儿,全馆断电了。
门卫气愤地说:“要向供电局反映,扣他的工资!”
杨君柳说:“供电局恐怕管不了他,你们快报警吧。”……第二天,女孩们又去博物馆。但她们听门卫说,全馆查了查,没发现少了东西。
现在杨君柳说:“看来前天他偷走一个棋子,今天又送了回来。”
郦怀琛不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干?吃得太饱了吗?”
韦春宴说:“也许他想在我们面前卖弄他的手段。”
廖春千说:“刚才‘叮’的一声,门又开着,显然他是故意让我们听,让我们看。”
郦怀琛说:“事情有点复杂了,有点意思了,看来今晚我还不能走……”
次日上午,“二卒”线索征集办公室的电话响了。
负责有关事宜的祝卿堪接了电话。
对方说:“我叫曲川,我是二卒之一的后代。”
祝卿堪压抑着兴奋问:“有证据吗?”
曲川说:“可以提供实物。”
“您指的是,那枚詹公亲手交付的玉棋?!”
“是的。同时可以提供有关玉棋的可歌可泣的祖传口述故事。”
“太好了!”
“我要求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请准备一台亚热光文物鉴定仪。先当众鉴定玉棋的真伪。如鉴定通过,请付一半奖金。接下来讲述可歌可泣的故事。讲述完毕,请付另一半奖金。”
“我觉得不会有问题。”祝卿堪说,“我请示一下尹总,马上就可以签合同。”
“不过,”曲川特别说明,“50万元奖金中并不包括收购玉棋的费用。”
祝卿堪愣了一下:“我明白。”
付款合同顺利签署。祝卿堪立即通知各家媒体,当天下午便开新闻发布会。
那台亚热光文物鉴定仪已经摆在记者们面前。
应邀主持鉴定的姚教授对大家说:“我们先进行肉眼比对,然后再用仪器。”
他取出从博物馆借来的一枚玉棋,贴上1号标签。
“这位先生,”姚教授对曲川说,“请提供你持有的玉棋。”
曲川便从包里拿出一个用绸缎裹着的木盒子(他没忘了让他养的老鼠在这块绸缎上咬上两小口,以显得年深日久)……姚教授在曲川交付的棋子上贴了2号标签。
接着他让记者们传看这两枚棋子。
两枚棋子都是“卒”,色泽和雕琢一般无二,没有人能看出它们的不同。
姚教授便说:“现在我们要用仪器来鉴定2号玉棋了。亚热光技术是鉴定文物的高科技手段,通过观察器物在射线作用下的不同光谱来确定其绝对年份。”
姚教授开始操作。
众人有些紧张地静静等待,就像给自己的孩子做亲子鉴定。
会场上最不紧张的一个人就是——曲川。
真是“皇帝不急,急煞太监”。
姚教授宣布鉴定结果:“经亚热光鉴定,2号玉棋的绝对年份为826年。”
有记者提问:“姚教授,826年是哪个朝代?”
姚教授回答:“应该在晚唐吧,这时由唐文宗执政。”
那记者又问:“玉棋主人詹公是明朝嘉定年间人,仪器测出的年份应该在四百多年前,而不是一千多年前吧?”
众记者哄然。
姚教授不慌不忙说:“取下葫芦顶那天,考古队祁队长认定这副夜光玉棋出自唐代宫廷,在詹公手里已经是古董了。所以,仪器测出826年完全合理。”
那记者顿时脸红,连声道歉。
这时有个女职员悄悄走到曲川身边,递给他一个牛皮纸信封。
信封里是交还的玉棋和一半奖金。
祝卿堪上台对大家说:“玉棋通过鉴定,使我们离它身后的历史真相更近一步了。谁来告诉我们真相呢?有请曲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