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两人商讨。
余轲和唐三刀决定分头行动。
灶神像毕竟只是一个意外发现的线索,在没有确定它跟邪祟有关前,贸然打断骆玉枝那边的行动节奏不是个好想法,余轲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求证。
将汽车留给需要到处跑的唐三刀,余轲让青年引路带他前往制作灶神像的石匠铺子。
距离并不远,就在两个街区外。
步行在街面上的余轲观察着镇子各处的情况。
或许是近期怜江镇怪事频发的缘故,街道上行人稀疏,全然没有一座水运重镇应有的热闹景象,偶尔碰见几个镇民也是行色匆匆,像是急着赶到某处。
“最近镇子里的氛围不太好,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余轲看向走在身边的徐文昌,也就是刚才那户人家的长子,明知故问道。
青年人往往是一个镇子里最为活跃的群体,他们之间流传的消息甭管是流言还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少能让余轲知道现在怜江镇内正在发生什么。
更重要的是青年人对许多事情缺乏考虑,他们不会在乎长辈们心照不宣的忌讳,只要能让他张开嘴,他就会有什么说什么。
“额......可能是因为经常发生一些怪事的缘故,大家都觉得镇子触怒了神明,这才引来连番的灾祸......”
徐文昌看了眼余轲的脸色,支支吾吾的说道。
看得出他有些担心余轲会发怒,有些话不敢说出口,只能随便寻个理由搪塞。
“放心大胆地说,我们这趟过来就是解决问题的,答得好还有赏钱。”
从怀里摸出几两碎银抛给徐文昌,余轲很清楚这比任何话都管用。
事实也确实如此,对于镇上的普通百姓而言,几两银子已是不少,更别提答得好还有奖赏。
“大概半年前的中元节,镇上本来是要举行一场祭祀先祖的仪式,用来感谢祖辈们留下的福泽,保佑咱们这怜江镇能在未来变得更好。”
徐文昌将银子揣进怀里,环顾左右见没人注意到这边,压着嗓子说道,
“起初仪式很顺利,没成想半夜也不知怎得,镇上起了大雾,然后就有人声称在雾气中看见了先人的鬼魂......”
“百鬼夜行?有多少人看见了?”
余轲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意间得知了一则关键信息,赶忙追问道。
“很多人,包括我的父亲,他们都说看见长辈在浓雾中现身,然后.......”
“然后什么?”
“他们看见手持破纸伞,身披褴褛布衣的阴兵押解着祖辈,等经过自家门口的时候,祖辈们都在呼喊着,说我们不敬鬼神,让他们在地府受尽苦难。”
徐文昌有些后怕的挠着头,回想起当时的景象,只觉得脊背都在发凉,又说道,
“可是您也知道,咱们这些做后辈的,怎么可能忘记先祖呢,每年各时节的祭祖从未落下过,各项仪式都是家里能做到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