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死,我以气运修仙-第四百二十二章 城内城外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二章 城内城外(2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现在已经是四月了,再过一两月,就是六月。

楚军聚集所有主力的时间,也就是这个日子。

而六月,距离下第一场雪的九月末,仅有三个月时间而已。

届时以大梁之坚固,以七十万重兵驻守,还有十位先天看顾,对付师老兵疲的楚军,还怕没有把握吗?

还守不住三月时间吗?

只要撑过了这三月,寒冬到来,面对这寒潮,楚军再是能打,也只能黯然退兵。

如此楚国的第二次北伐,将和去年一样,再次失败。

而连续两年浩大北伐,相信楚军家底再厚,也很难再支撑下去了吧。

我就不信,明年他还能在发动第三次不成?

就算能,大不了再复制一遍今年的布置,再和楚军来一次消耗。

我等只是固守本土,楚军却是万里远征,拼消耗,最终胜利的只能是我们。

只要能扛过这波,保住大梁,耗的楚军撑不下去,那最终的胜利就将属于我们。

只要赢了,哪怕收不回已经沦陷的失土,但保住现存的七郡之地,还是没问题的。

七郡在手,那么在未来的中州,我大梁依旧是强国之一,仅次于楚国而已。”

杨辰振振有词,一条条罗列下来,说的话,比上一位更让人振奋人心,也更让人信服。

“大将军说的不错,楚军再强,也不过是中了我等之计,顺我们的套路走而已。”

“没错,宁陵、虞城、谷熟三府,楚军想要,就让他拿去吧。只要能保住大梁,那么迟早就能收回来。”

“大梁在手,梁郡就在手,其他根本不重要。”

“保住了大梁,就保住了七郡,日后我梁国依旧是中州顶级霸主。”

众多大臣纷纷出言,一个个面色胀红,兴奋不已。

从他们话语中,仿佛此时梁国并不是被人攻打的一方,而是主动出击一样,睥睨天下。

这看上去有些滑稽,但却也侧面,说明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如今的梁国,确实太需要一个方针和希望,来指引众人坚持下去了。

而杨辰所说的这番前景,无疑极为符合众人的期望。

所以才一说出来,立刻就击中了众人的心,引起了众多共鸣。

“可是……”

不过正在这个时候,先前浇凉水的那人,又弱弱开口。

然而他才说话,众人愤怒的目光,就瞪了过来。

这种高兴时候,这种希望时刻,这家伙要是再敢扫兴,众人杀了他的心都有了。

就连被众人簇拥在中心,一直没有开口的梁帝,此时见到这家伙,都忍不住皱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厌恶和生气。

被皇帝和众多同僚这样盯着,瞬间将开口的大臣吓得一个哆嗦,直接缩到了人群之后确实不敢再发声了。

众人见此,才冷哼一声,转头过去,不再理会这不开眼的家伙。

“咳……大将军说的不错。”

梁帝这时也开口了:“楚人虽然骁锐,但我梁人也不差,去年不过被他偷袭,方才招致惨败。

可就算败了,去年那么艰难,我们不还是守住了大梁,撑过来了吗?

梁国国祚,依旧绵延。

如今我等休养恢复了一年,兵马比去年更多更壮,甚至还得了徐郑等国支持,难道还连去年都不如吗?

守住大梁,不是或许,而是一定。

诸卿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梁帝给这次谈话,定下了基调。

众臣闻言,纷纷拜道:“陛下英明。”

……

正当远处大梁城头上,梁国君臣各自加油打气,为自己提升信心的时候。

相距十数里外,正在列阵布置,修建大营的楚军之中,陆渊也在思考着,一件与攻打大梁不怎么相关的重要之事。

就在这两日,他收到了后方诸郡,或者说是后方中州诸郡的郡守、都尉,传来的奏报。

请求撤离军管,重建地方郡府县兵,恢复地方的正常秩序。

对于这点,陆渊自然是没什么问题,肯定赞同的。

军管本来就不能持久,地方迟早就是要恢复正常秩序的。

不过让他有些犹豫的是,重建的郡府县兵,兵马来源在哪里?

截止目前,楚国北伐已经取得了关内、广陵、江夏、东海、荥阳、济阴、城阳等完整七郡,另外还有河南、南阳、梁郡、东郡、山阳、任城等郡的部分地区。

这些全部加起来,差不多就是将近十郡的地盘了。

几乎和楚国现如今的直属疆域差不多大。

也就是说,一个北伐,陆渊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打下了另一个楚国。

这么大的疆域面积,又是敌战区,所需要的府县兵缺口,可是很大的。

现如今这些占领区,都是实行军管,由北伐军分派兵马,进行镇守,维持着地方治安。

可军管状态,终究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

尤其是已经算是后方的江夏、东海等郡,更是随着楚国官员的到达,正是搭建起了官府架构,开始了正式的统治。

像这种区域,需要的是安定和生产,军管尽管能保证前者,但对于后者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毕竟农人耕种,商旅往来,工坊运作,商铺开业,这些不是你拿刀去逼着别人做,就能够做好的。

需要的是调动百姓的自主性,让他们去自发地,进行着这些生产工作。

因此,后方已经稳定下来的郡县,解除军管状态,恢复正常的行政,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而想要恢复正常行政,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毕竟地方分派的大军,你说撤走,确实简单,一个命令的事情。

可他们撤走之后,地方的治安与稳定,交由谁来接手负责,可就值得说道了。

<!--PAGE 5-->

正常情况下,地方治安自然有专职部队负责,即府县兵及郡兵。

这也是正常郡府县的操作。

但这次需要填补的郡府县,实在太多了。

粗略估计,哪怕以一县百人,一府千人的基础标准,以上十三郡加起来,也需二十万左右的府县兵填补空缺。

另外还要准备十三万左右的郡兵。

以上整合起来,就是三十三万郡府县兵了。

这么多常备兵马,陆渊的北伐大军自然是拿得出来的。

可拿得出来,并不代表着能轻易拿出来。

怎么说也是三十三万人,对于正规军人数在六百万左右北伐大军来说,一下子要从各大行营抽走,那也是足够让人肉痛的。

甚至会影响到各个行营的战力。

毕竟陆渊打一个蒙山关,也才损失了十万人而已。

抽走三十三万人,都够他打三个蒙山关了。

可梁国之中,有几个蒙山关?

因为这里是大梁帝都,才有一个蒙山关在。

放到普通地方,死伤三十三万人,都够楚军打下一个郡来了。

就如陆渊带来封堵大梁的百万兵马,如果一下抽走三十三万人,那瞬间就要垮掉。

到时别说堵住大梁了,怕不是大梁城内的梁军看到机会,都敢直接出来和楚军较量一下了。

而最终的较量结果,如陆渊不出手的话,都很难说能绝对赢。

所以三十三万常备兵马,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楚国目前七大行营,正和四个霸国交手,每一处都压力极大,兵力紧张。

这种情况下,是真的没办法抽出太多兵马,用以填补后方空缺的。

而主力战兵不能动,后方又必须要有郡府县兵,自从两相为难之下,陆渊自然不得不思考另一个兵力来源。

那就是,要不要再那多达一千两百万的民夫中,挑选出一批较为精锐者来。

把他们编成地方的府县兵,作为新统治区维持治安的地方军事力量。

毕竟,经过一年的战火磨练,楚国的民夫们,成长也是很快的。

从一千两百万人中,挑选出三十三万郡府县兵来,其实也并不怎么难。

更不用说,其实很多民夫中,就包含了大量退伍老兵,本就有基础在。

这便更容易了。

<!--PAGE 6-->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