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是一位乡贤。
在十里八乡都很有名。
甚至之前他还受到过姬轩辕的青睐,被姬轩辕征召去,去当轩辕部落的史官。
可不知为何,仓颉他最后拒绝了。
拒绝了当官的机会,而似乎他一直都沉浸在某件事情里,一直都没有出来,所以,无论是这官员之位,还是这人族显赫之名称,他都不感冒。
若水之畔。
仓颉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
观察着这水底鱼儿的游动。
手上拿着一个树枝。
正在一旁的沙地上不断画着。
而他画着画着,口中也是念念有词,“日出东升,日月有型,描摹即可……可鱼儿游动,是为在水底,那鱼儿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仓颉正疑惑着。
可在这时候。
隐隐约约间,一个青袍青年已经站在他的身后站了许久。
青袍青年看着仓颉他那一幅求学而不思甚解的模样,青袍青年也是走了上去。
“鱼儿在水底,是为水在下,是为假借,日月有型,乃为象形。”
青袍青年走了上去。
这样对仓颉讲。
而这时候,仓颉正处于疑惑中,他忽然听见这话,也是忽然惊醒过来。
象形?
何谓象形?
假借?
又何谓假借?
日月在其中,乃是有形状之物,此为象?
假借,这有假何物,又借何物?
而转过头来,见到这一面面相清秀的青袍男子,仓颉也是问道:“请先生明言,何为象形?何谓假借?”
看着眼前这一位求学之士。
穿着一身青色长袍的秦明,这也是将裤脚给挽起,然后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将双腿放置于若水中,捡起一旁的一根枯木树枝。
良久之后,这才在河岸边用树枝画着,并开口说:
“所谓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大胆的在脑中回忆起。
回忆起东晋许慎先生的《说文解字》
将说文中的造字之法一说给了仓颉听。
也不知道,若是后世的许慎先生知道秦明如此做,他会不会骂秦明剽窃了他的思想产物。
要想,许慎先生为此可是付出了一生的时间,才总结出这六书之法,为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寻到了源头和基础。
而见这时。
仓颉在听了秦明的话后。
也是瞬间顿悟过来。
象形假借转注行声会意指事?
此为造字之法!
此为洪荒天道之规律!
对!
“字”就应该是这样造的!
不过在听了此言后,仓颉心中仍有诸多不解。
仓颉连忙发问。
“敢问先生,这会意与形声又是有何运作法门?”
仓颉心中存有疑惑。
他发问了,可是在这时他转过头来,他才发现刚刚的那位青袍青年,现如今已消失不见。
在如今的河岸边。
有且也只有他仓颉一人。
这,这难道是自己中了梦魇了吗?
分明刚刚那人还在这儿呢。
发现这青袍男子出现又失踪,仓颉也是着实被吓了一跳。
……
不过。
那所谓六书之法。
似乎真有玄妙。
良久良久。
坐在若水边。
仓颉也是夜以继日,不吃不喝,白日以露水为食,以鱼虾为味,岁月悠悠,一年时间便过去了……
而这天。
仓颉骨书正式出炉。
这是一部灌注了仓颉所有心血而创制的文字。
在这一部骨书中,仓颉借鉴了伏羲神农氏的结绳记事之法,也用象形文字丈量了天地,将洪荒所有生物都给命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