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挑选了八个最有威望的军士,提拔任命都统,一共设立了十员都统。
然后他就是统筹一切,出钱分派手下十个都统分头负责各项具体的事务。
征兵的负责征兵,训练的负责训练,制办铠甲器械的去制办铠甲器械,收购粮草的去收购粮草,扩建军营的去扩建军营……
倪琦上下打点,尽心尽力。
又将司马如从牢里解救了出来,妥妥的将其收服。
然后任命了他一个随军司马的官职,全权管理全军的财务收支账目和后勤保障。
只待陈扬王身体痊愈,便可任命为自己的副手,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可由他统率全军。
要知陈扬王原是个抗击草原鞑子的民族英雄,也是个没有军籍军权的民间英雄。
只因兵败重伤,逃难到了这江陵府。
只有魏长风还在散养着,倪琦没有打算将他安排到军营,而是以后另有安置。
倪琦的府兵扩建和训练正在进行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同时,军营的一任掌权人等都开始悉数由自己的亲信加以培植,牢牢的把握整个军事大权。
十个都统除了原来的二人,其余八个都是倪琦亲自提拔。
再加日常开销,用度,粮草,打赏,军响……统统都是倪琦支应,对待众军也还算优厚。
自然他得到了全军的拥戴,很快便深入人心,牢牢抓住了兵权。
全军早把那不重军事,忽视军伍,对大家寡恩少义,只会清谈,百无一用的书生李知府忘到了后脑壳。
这却是被倪琦恰好的钻了空子,大权在握。
这日,李知府引从人进入军营,看到军营气象一新,气势恢宏。
甚至足足不下三万府兵在大营中雄纠纠,气昂昂的操练。
真正是一夜之间天翻地覆,几乎令人不敢置信。
他也是老怀大慰,极为高兴。
见到倪琦后,当即宣读朝廷和兵部对倪琦府兵将军的正式任命令。
宣读毕任命召书,李知府对倪琦道:“我前几日把任命公子你为府兵将军一事,具实向朝廷和兵部申奏。”
“朝廷和兵部都对公子的义举大加赞赏,当即批复允许了我的奏报。”
“今日,果然公子的正式委任诏书就下达了,真是贺喜公子,恭喜公子!”
倪琦假意信誓旦旦道:“这全都仰仗李大人您的成人之美,提携之恩,小将真是莫齿不忘。”
“以后为李大人,末将赴汤踏火也在所不惜。”
“李大人如若有用得着小将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岂敢,岂敢,以后还要公子爷在令尊傅大人面前替我多多美言几句。”
李知府大摆其手,慌称不敢:“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朝堂有人好做官啊。”
待李知府走后,倪琦将病体才及痊愈过半的陈扬王安顿进入了军营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