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碧波内功乃是欧阳碧波毕生心血所在,掌法剑法与内功心法融为一体。欧阳碧波本人绝顶聪明,写下的内功心法一句话之中往往倒含有两三层意思,若不能一一体会实是寸步难行。
而崔安亦是悟性极高,心思又极缜密,饶是如此,往往仍需苦思数日才能体会出一段文字的精微之处。山中岁月悠长,崔安自觉功夫每日精进,半年之后居然亦是小有所成,行动之间步捷身轻,偶尔可以捉住山鸡野兔,不必日日采摘野果吃素了。
春去秋来寒暑更替,不知不觉之中已是四年有余。
崔安在这四年之中,心无旁骛专心练功,功夫进境自是一日千里。不料便在此时,突然发觉练到“百川归海”这一招时,竟然缚手缚脚,说什么也体会不到秘笈上所说的内力施用之法,苦苦琢磨了半月有余,仍是不得要领。
这日崔安去溪边取水,想起那招“百川归海”,不由得盯着溪水出起神来。却见一片树叶轻轻坠入水中,向下一沉,复又打了个旋儿,被水流托着向下游飘去。
崔安脑中灵光一现:碧波内功既以“碧波”为名,便该当在水中体会才是,我半月以来苦练“百川归海”不得其法,只怕关键便在于此。我怎地这等愚钝,这时才想到这一层?
疾步奔回石室,将随身之物略作收拾,而碧波内功的秘笈数年来已然烂熟于胸,倒是不必携带了。心想大海是在东面,一路向东总不会错。当下依照秘笈所载之法关好石门,这石门一旦关上,从外表看去已和石壁融为一体,如非熟悉机枢之人,均难以发觉。
崔安顺着溪流下山,曲曲折折走了两个多时辰,这才来到山谷中的小村落。
此时天色将晚,山上荒草迷离,暮鸦纷飞,小小的村落中数户人家俱是升起炊烟。武功小成之后,这几年间崔安的盐米衣物,俱是在这小村中购得。从村里人的闲谈中得知此地位于是北京城外的西山之中,距离京城尚有数日的路程。
这些年间崔安偶尔想到当日在天坛的遭遇,也是颇觉奇怪:那吕堂主曾说到“本教”二字,说不定便是拜月教中人,但他何以不在京城动手,偏生巴巴地把自己带到如此之远的西山?此事一直是难以索解。
从小村落继续下山,再走了一日方始走出深山,见到了人烟。一路之上为避过江湖中人的耳目,做了一顶带有面幕的斗笠,买马一路东行。
走出十余日,终于到了东海之滨。崔安久居内陆,这次初见大海,心胸都为之一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