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上过了多少时间,也许很长,也许很短,门“吱”的一声响了,却是一身青衣的谢苏,买了些生活必需品回到家中。
朱雀看见他回来,笑起来,手里的素瓷杯也未放下,“阿苏!”
谢苏见到他在这里,本就吃惊,又听他如此称呼,下意识便反问道:“你叫我甚么?”
朱雀笑道:“你我既是好友,自然以名字相称啊。”
好友?
这个词对于谢苏而言,未免太过陌生。过去二十四年中,他身边并没有甚么可以称作朋友的人,他对义父,他的师弟们对他,虽有尊敬之意,却少亲近之心。
他现在看见的是一个只见过几次面的人,贸贸然闯进他的家里,坐他的位置喝他的茶叶用他的杯子,而且,居然还直呼他的名字。
谢苏的眉头皱了起来,神情也不似平日一般沉静,向来洒脱直率的朱雀见了,心中不由也有几分紧张。
——莫非自己做得太过了?都说平素沉静的人,发起脾气才最可怕……
他正想着,谢苏已开了口,声音果然有几分气恼:“茶是这么沏的么?实在对不起这君山白毫。”
……
茶叶被某人糟蹋得七七八八,谢苏一时间也没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兴致,他穿得本是外出的便装,便和朱雀一同出了门,也当带他领略一下梅镇风景。
二人来到寒江江畔,月色下看不大分明江水,唯见一片静寂黑暗中银光点点,江边大片杏林正值花开之时,大片极柔和的月光白便如漂浮在空中的云雾一般。朱雀深吸一口气,赞道:“此处如此景致,难怪你要搬到梅镇居住了。”
这一句却是体贴之语,朱雀本性聪明,他也想到谢苏搬至梅镇,其中必有隐情,又怕他说到这里不好解释,干脆自己先提一句,谢苏诧异看他一眼,却未说甚么。
二人各自不语,又沿着江边向前走了一段,夜风乍起,杏花花瓣如雪纷飞,拂之不去。
终于朱雀又开口道:“你放心。”
这一句莫名其妙,不知从何说起,却听他又续道:“我……知你隐居于此,必有原由。你放心,你住在这里的事情我没和任何人提过,今后,自然也不会提。”
谢苏抬首,倏然动容。
那是他心里想过,却决不可能讲出、问出的话。
朱雀是他甚么人?和他见过几次面?知道他哪些身份来历?
他不是他甚么人,和他见面的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朱雀对他,其实甚么也不知道。
然而他信他,知他,体谅他。有友如此,夫复何求?
一瞬间他脑海中闪过了许多念头,到头来,却也只是汇总成一句话“也罢,我不再搬离梅镇便是。”
朱雀大喜,他与谢苏来往虽不多,对他性子却已十分了解,知道方才那一句话虽是语出平淡,却已是对他这个朋友最大的认同。
他携着谢苏左手,正要说些什么,忽听呼喇喇一声水响,三条钢索从江水中跃出,水气中夹带一阵腥气,直向朱雀袭来!
此刻二人并立江边,变生突然,朱雀不及拔剑,仓促间伸足一踢,两条钢索直**出去,第三条钢索虽被他踢飞,操纵之人却颇为机巧,借那一踢之力,反向谢苏方向袭来。
朱雀暗叫一声“不好”,他虽知谢苏剑术高超,但此刻他并未佩剑,正欲拉着他回身后撤,却见眼前一道细细银色光芒惊鸿乍现,“叮”地一声响,那条钢索竟已齐头断去,却是谢苏左手被朱雀握住,不及闪躲,终是拔出了银丝软剑。
以银丝软剑使浩然剑法,天下间,只有一个人能如此做。
那是一个已经失踪了几年,甚至有人传言他已死的人;一个在自己门内被视为禁忌,偶然提起,尚要加上“叛徒”二字的人。
水花又一声响,却是水中三人见偷袭不成,岸上二人武功又高,于是遁水而去。
朱雀却已顾不得那些,一双眼只看着谢苏:“你……你是甚么人?”
谢苏挣脱他手,后退一步,面色苍白,“谢……谢苏。”
生平第一次,他说自己的名字竟然也吃力起来。
暮色四沉中,他再看不清朱雀面上神情。
“你是谢苏?你不是青……”
谢苏已做好了准备,只要朱雀说出“青梅竹”三字,他立刻转身便走。“不搬离梅镇”一类言语就当自己没说,他不介意当一次背信弃义之人。
然后他看见朱雀笑了,一双凤眼顾盼神飞,神采飞扬,“管你叫什么呢,是你这个人就好。”
那一夜的杏花纷飞不绝,到今日,杏林犹在,其余的一切,却均是不同了。
江水清清,谢苏再睁开双眼时,忽然发现江边多了一个人。
<!--PAGE 5-->
寒江自此,水流便较为平缓,即便转折之处亦是一派宁和,那里有块突起白石,一个灰衣人手持钓竿坐在石上,一双赤足却浸在水中,脚踝纤细,如若少年。
艳阳高照,那灰衣人头上戴了顶斗笠,虽不为阳光所苦,外人却也看不清他面容,他双脚在江水中一摇一晃,倒也不似认真钓鱼模样。
四围寂静,只听那灰衣人口中曼声长吟,一字一顿。
“出郭寻春春已阑,东风吹面不成寒,青村几曲到西山。并马未须愁路远,看花且莫放杯闲,人生……”
“人生……”他“人生”了几次,到底没接下去,却听身畔一个低哑声音续道:“人生别易会常难。”
那灰衣人大笑出声,一伸手掀去头上斗笠,露出一张素净面容,笑吟吟道:“有意思。这位朋友,可否请教你姓名?”
“谢苏。”
那人一掀斗笠,谢苏见他细眉俊眼,面容清秀,未语先笑,态度从容,令人颇有亲近之感。看此人样貌,似乎尚属年轻,但他披散在肩上的乌发中却夹杂了不少银丝,一时却也很难判断他年纪。
只听那灰衣人朗朗笑道:“王谢世家为姓,苏门学士为名,啊呀,好生雅致的名字。在下正巧也姓谢,单名一个朗字。”
谢苏神色不变,“原来是洒盐才子。”
传说东晋风流宰相谢安有一日在家中考试子侄,要他们以雪为题,吟咏诗句。其侄谢朗先道:“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虽觉甚好,终有不足之意,倒是侄女谢道蕴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令其心胸大畅。这灰衣人恰巧与谢朗同名,故而谢苏这般说来。
其实谢朗亦是谢家有名的年少聪慧之人,谢苏这一句,倒未必是嘲笑之意。
谢朗自然更不会气恼,只笑道:“啊呀,这倒是个好称呼。我看你这人顺眼的很,加上大家同是谢家人,见面三分亲。来来来,坐下一起钓鱼。”说着递过了一根青丝钓竿。
谢苏没有接,“不必了。”
谢朗很吃惊,“为何不接?古有姜子牙钓于渭水之畔,又有严子陵垂钓于富春江边,可见垂钓乃养生长寿之法,来来来,别客气。”他说着,伸手便去拖谢苏。
谢苏心道姜子牙也好,严子陵也罢,他们钓鱼一为出仕,一为退隐,与养生又有何干。又见谢朗伸手拖他,下意识便向后一闪。谢朗猝不及防,向前便倒。
前面便是一片白石,眼见他就要摔得鼻青脸肿之时,斜刺里一只手伸出,扶了他一把,正是谢苏。谢朗笑嘻嘻地抬起头,道:“啊呀,年纪大了难免反应不过来,多谢了。”
谢苏松开手,任他自行坐起,心中却疑惑,方才他一扶之下,惊觉谢朗手脚全然的绵软无力,这与他自己又不同,他是当年被人一掌击成重伤,又未好生医治,因而内力失了大半。这谢朗却是连一个普通人尚且不如,只怕是中了毒,又或关节受过重创,方才如此。
<!--PAGE 6-->
他这边正自思量,却听一个熟悉声音笑吟吟道:“谢大夫,我遍寻你不至,原来你二人已先见了面。”
一个修长身影自石后转出,正是介花弧,他向谢朗笑道:“谢大夫,这便是我向你提过要你医治的好友谢苏。”又向谢苏道:“谢先生,这位谢大夫便是可医治阴尸毒之人。”
谢苏还未开口,谢朗先笑道:“停,介花弧,你要我医治的是你的好友,怎么又成了谢先生,若非好友,我可是不医的。”
谢苏微一皱眉,“在下不敢妄称介堡主好友。”
介花弧却从善如流,道“言之有理,待我重新介绍,阿苏,这位谢大夫医术高超,是可以信赖之人。”
谢苏冷淡道:“介堡主,在下并非你之好友……”
谢朗不理他说话,笑道:“这还罢了,介花弧,你这好友甚么时间中的毒啊?”
谢苏道:“我不是他好友……”
介花弧全然不理,道“七日之前,那时……”
谢苏终于发现和这两个人认真,实在是一件无谓之事,然而谢朗言笑晏晏,从容可亲,却也很难对他真正对他发火。
谢朗带二人来到江边一间小屋之中,为谢苏细细诊断,他自己虽然形同半个废人,医术却着实高明。一番诊断之后,他皱一皱眉,向介花弧道:“介大堡主,你拿甚么药压住阴尸毒的?”
介花弧见他面色不对,道:“朱蚕丹毒,出了甚么问题?”
谢朗冷笑一声:“好厉害!照你这种治法,脚痛之人只怕要割掉一条腿,头痛之人只怕要把头割下去了!”
那有人向介花弧这般说过话,好在介花弧也不恼,只道:“当时情形危急,不用朱蚕丹毒,怎能救他一命回来。你且说说,他这种情形,还能医么?”
谢朗道:“能,怎么不能,”转头看一眼谢苏,笑道:“你莫看我医不了自己,医你还是没问题的,何况我看你着实投缘,只要服用我炼的药三个月,外加一月针灸,定叫你这毒去得干干净净。”
介花弧道:“三个月,这么久?”
谢朗道:“介大堡主,你想是传奇小说看多了,真当世上有甚么灵丹妙药,服下立刻百病全无的?”
介花弧笑道:“也罢,我不与你计较,只是这样说来,你只得与我们一路同行了。”
谢朗也一笑,“好吧,谁叫我当初欠你人情,只是你们要去哪里?”
介花弧却未看他,一双眼看得却只是谢苏,缓缓道:“青州。”
直至今日,谢苏方知介花弧这一次行程目的为何。
青州,那是江澄和何琛受石太师派遣,却不知所去何事之地;也是那剑术极高的异族年轻人欲往之地。只是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特殊之处。
江南武林首屈一指的世家御剑门,正在青州。而御剑门的少主方玉平亦曾在一个雪夜被月天子追杀,为谢苏与介花弧搭救。
<!--PAGE 7-->
也正在那一个雪夜里,介花弧识破了谢苏的真实身份。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