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少年行南世礼,拱手相向为揖,倒也有模有样。
“角宿所言,确实不错,然而,如今我部看似骑虎难下,掀起三处长生烽烟,但实则不然。赵防于秦,如防怒龙,秦向东出,赵魏必然西进,我长生部所在之处,若击秦,正如天风盖土,大王防备秦,同时还要防备我长生部,若两方其一有半点差池……赵国,衰矣!”
“风起岐山,火腾薪团,榕树生须,便难移易,大王若是再无远志,小臣也只能相请回于长生。”
匈奴少年不卑不亢,言辞看似有礼,但事实上却隐含威胁,若赵国不结盟,便是结仇,等到秦赵相战,匈奴便前来突袭,猛攻雁门,使得赵国首尾不得相顾,便是灭不得赵,至少对于国力也是一次沉重打击。
赵王对于这种说辞并不以为意,只不过,真正让他开第三次口的,是之前对方说的“远志”。
他抬起头,遥遥望了一下邯郸上空。
龙气越发浩大与厚重,甚至在赵**的眼里,都可以清晰看见那条龙的巨大轮廓。
他的手指点了点,对匈奴少年道“我有条件。”
四个字并不多,只不过其余诸臣都眼神微动,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下,随时都有暗流在涌动。
程知远也是开始仔细打量赵**,也就是所谓的“赵孝成王”,赵胜评价他能力不足,不过此时看上去,倒是颇有一代雄主的风范。
真正对于他的巨大挫折,正是还未曾开始的长平之战。
那时秦国武安君一战惊天,破赵四十五万大军于长平,尽数坑杀,令鬼神丧胆,精魄亡形!
据说此战之后,那长平之野,是冤魂不散,终年阴霾,常有哭泣之声回荡冥冥,世人皆说,那是风伯呜咽,雨师嚎啕,连仙人都为当年一战而伤心。
不过现在,这场巨大的打击还没有到来,赵**依旧意气风发。
匈奴少年拱手为揖
“既然如此,大王想要什么条件?”
“来时我部大单于有言,赵若不允,可投秦军。”#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