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齐王时,齐,秦,二国并立东西,甚至秦国拥戴齐国,二者尽敢称“帝”!
这也是第二次对于天子威严的可怕试探,第一次是五国会盟,尽数称王,虽然后来赵国自去王号,但很快,武灵王之后,王号又被赵国自己捡了回来。
赵国自去王号的原因很简单,赵武灵王觉得自己的战斗力还不够,所以先称君,自去王号。
这样有个好处,别人称王者互相殴打时,往往出于仅存的礼义,不会去动那些没有“王”称号的国家,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五国相王会议中的中山国。
中山国一个二流国家也来参加会议,然后表示要称王,其他国家也都同意,结果,齐,秦,楚,三国中,齐国听了这事情之后,气的半死。
虽然真正原因是齐国担心魏国会借助这个机会,结盟对自己不利,但中山国不知死活去称王,确实是也让齐国目瞪口呆,并且气得不轻。
齐国反对中山称王的理由就是“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
然后中山国就一直被齐国针对,要不是魏国,赵国比较警惕,就中了齐国的计策,把中山国干掉了,那样的话就是联盟破裂的结局。
而这其中,赵国干的就是一个路人角色,也没有人针对它,原因就是赵国自去王号。
而第二次对天子威严的挑战,就是秦齐并列东西,号称二帝的事件。
不过当年这件事迫于天下之口而被各自废去,二帝之说也成历史尘埃,随风漂流,而当初的“东帝”齐王早已逝去数十年,“西帝”秦昭王,则在前不久,派遣白起等人,在华阳城下,大败了三晋八十余万的联军。
天下都知道秦国势大,已不可挡。
荀况看着身前的卷宗,他的身边摆放着的,就是六国的列史记载,而在他另一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