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正大光明的搞,就是不怕你说。
当然,巴蜀地区的人对于剃头没有什么反应,吴国越国也是差不多,剃不剃头随心情,没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
这个说法...回归正题,还是儒门提出来的,孝经是儒门的十三经之一,等于是必修课程,尤其是孝经是孔老夫子亲自著作的。
所以,程知远拿剑说要给太史简剃头,这家伙才会吓得屁滚尿流,生死是小失节是大,周代尤重礼法,头可断血可流,三千青丝不能丢。
丢了怕是在这里没被砍死,回家也要被活活打死。
虽然程知远肯定也会被记恨,并且遭到太史氏的疯狂报复,但是太史简认为,纵然报复了,但是自己小命都没了,这显然很不划算的买卖。
于是他就怂了。
怂的理所当然,怂的名正言顺。
太史简这家,程知远也是知道一点的。
毕竟程知远对于历史记载也看了一些,其中,关于齐国的,当然,不是战国策里面里八嗦一堆对话,那个暂且不提,主要说的是太史氏在齐国的历史。
太史敫,也就是太史简的....嗯,家主或者说爷爷辈差不多?到底是什么关系暂且不探讨,总之,这个人是战国时齐人,在当年燕军进攻齐国时,乐毅同志一口气拔城七十余座,吓得齐国是魂飞魄散。
到后来,齐国只剩两城在坚守,齐王,也就是那个“东帝”,也就是曾经打的秦昭王叫老哥的猛人,在即位之后就发动了名震历史的“垂沙之战”,把楚国干趴了,然后发挥战国平头哥的本色,紧跟着一路打到西面,大破函谷关,然后秦国就跑了。
后来又怼了燕国,燕国扑街。
怼了宋国,宋国直接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