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吗,这就是人间,道理这种东西,是世间万物构筑与存在的基石,确切的固定在岁月之中,有些是露出来的石头,但更多的则是暗礁。”
程知远在此时倒是理解了。
既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就像是正反两面,所谓的坚固的石头,和白色的石头……
这是对真实与梦幻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的清晰阐述。
太乙又对田穰苴道:“背对大道之人的行为是荒谬的吗?”
田穰苴皱眉:“荒谬且荒唐,若触之不知,见之不明,便不去触见……那不若自废七窍?”
太乙:“你说对了,这正是自废七窍,因为道本就是看不见而摸不着的。”
“你们所知晓的一切,关于道的东西,都是道的一种‘客观’体现而已。”
“而众生对它的认知,则是主观的。”
“它不以你的意志而确定是否存在,它一直都在这里,主观反映客观,客观要回应主观,于是道就会出现某种‘寄托’的形式。”
“但也有不真实的反映,这就是假象,至于相对于人间来说,即百骸幻境!”
太乙去过程知远的世间,所以很多描述,他用起来得心应手。
“青史中,看过大道者屈指可数,但如我一般,看见了,不代表能够触及,看得见白色的石头,但是你知道这个石头是坚固还是不坚固吗?”
“它或许是一块,长得像石头的……泥巴。”
太乙的这个描述,让程知远和田穰苴都很认同。
“在青史中,看过大道的,自伏羲时起,伏羲算是一个,黄帝算是一个,而后,尧舜未曾见,是神禹见到了……”
“神禹,并不是大禹,我指的,是那位涂山之会后的,已经成为素王化身的人。”
太乙并不知道玉帛的秘密,但是他知道涂山大会之后,大禹成为了素王化身的古老事件。
“启虽然是圣皇,但他没有见到大道;汤得到了上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