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嬷嬷立刻回道:“前两日,卫氏派人,去了侯府,给柳老夫人送了些礼。” 周华锦听此,嗤笑一声:“什么人都去巴结。” “不过是个拿好处,配合我们挽回声誉的下人罢了,她也放在心上,果然是个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刘嬷嬷抬头,“可她毕竟在老爷身边,吹些不利我们的枕边风,就不好了。” 周华锦抬手,制止了刘嬷嬷的话:“你在侯府多年,还不知老爷什么样?用不了几日,定会将人忘了,另寻新欢。” “那柳氏便成了个摆件。” “不必在她身上费神。” 刘嬷嬷欲言又止,终是没说什么。 她本是周华锦母亲手下的丫鬟,主子见她忠心本分,在周华锦出嫁时,将她给了周华锦,跟随来了方家。 那时,周华锦的性子,还比较沉稳,有些谋算,碰上什么事,她也能说上几句话。 可将近二十年过去,周华锦的性子,变得一会风一会雨,她心中逐渐发怵起来,不敢再随意言语。 等待方坤取银票时,方知意就已差人回了府,通知提前安排好的赵管家,带人将杀手绑到府衙去。 她带着讨回的物件,也去了府衙。 刚下马车,就在府衙门口等待的人群中,看到了大哥的身影。 她轻轻摇头,笑着上前,“昨晚不是与大哥说了,我自己没问题,若需要你帮忙,定会说的。” “你莫非忘了,许伯父还曾说我,虎父无犬女。” 不过是诗会上的意外,让她变了心境,将自己熄灭了。 变得平庸而黯淡,似没有一丝脾气。 方珣礼眼中微有笑意,“你去二房讨要物件,不方便我出面,来府衙告状,怎能没有家中男儿陪伴?” 方知意深深看了大哥一眼,又扭头去看身后的方悦安。 让她与嬷嬷在马车上等着,她也不依,一定要跟下来看看。 方知意勾着唇角,眼底发烫。 “大人!永定侯世子方珣礼与大姑娘方知意,带了两个黑衣人来,说是二房的妹妹方蓁蓁,雇来杀手,要将方知意半路截杀。他们前来,便是要状告其妹方蓁蓁。” 手下匆匆跑进门,急声禀报,将对方交来的状纸,递上前去。 “什么?”杨府尹一听,惊得从桌案后站起。 他一把抓过状纸,快速看了遍,严肃思索片刻,低声道:“你立刻派两个人,分别去梁家和齐王府报信,看两边有什么指示。” 手下刚要跑走,又被他叫回来。 “永定侯府的,我们也不能怠慢。去将人请入偏厅,告知他们,等候一盏茶的时间,我处理好手边事,就过去。” 他得为报信之人,拖延些时间。 手下离去后。 杨府尹在屋中来回走着,用拳头轻垂掌心。 这案子,怕是有些难办了。 :看到后面有很多人说,“方蓁蓁”和“方萋萋”这两个名字太像了,有时候会弄混。 作者起名字时确实没注意到,在这里帮大家区分一下: 方蓁蓁(真真):二房大女儿,十七岁。 方萋萋(七七):二房小女儿,七岁。 第66章 嘴不听使唤了 庭堂之上,杨府尹着绯色官服,威严坐在官位上,细听立于堂下的方知意讲述。 因着方珣礼曾中解元,又是世子,不用跪,杨府尹也没让方知意跪。 方悦安则坐在门槛上,托着下巴,看着那听得入神的杨府尹。 方知意清晰的言语,在庭堂中回荡。 “民女出马车之时,他们已杀了民女四名护院,幸而碰到回京的东安王,得他相助,才能避免杀身之祸。” “杀手本有三人,一人被东安王护卫所杀,民女带来的两人,便是留下的活口。” 听到此,杨府尹心中又一沉。 怎么又牵扯到东安王了? 状纸上,怎么没提? 这案子,怕是极为难办。 方知意继续:“民女让府中管家,先审问了两名杀手,经他们供述,说雇用他们之人,是个女子,身上有特别的香气。” 紧接着,方知意将赠与方蓁蓁调香方子的过往,说了出来。 “这方子,民女只教过方蓁蓁。” 说着,她将帕子拿出。 方珣礼拿过帕子,交到传物之人手上。 杨府尹接过帕子,闻了闻,问:“所以你便认为,雇凶杀你之人,是方蓁蓁?” “杀手所收酬金,不仅仅是银子,还有值钱物件。证据就在里面。我们无权搜看,还望大人相助。”方知意从容而淡定。 杨府尹沉吟一瞬,才吩咐:“将杀手带上来!” 被五花大绑的两名杀手,在身后衙役的驱使下,走了进来。 二人看起来一个比一个颓丧,在方知意手里时,他们还心存一丝能离开的希望。 可到达衙门时,便已心如死灰。 为了少遭些罪,他们都还算老实地交代了事情经过。 唯独杨府尹问到酬金藏匿之处时,二人皆沉默不语。 “杀了四个人,你们以为还能出去?此时不说,给我们搜到,你们便是罪加一等!” 为了拖延时间,杨府尹不厌烦地用言语恐吓着两人,让他们赶紧交代。 心中则有些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