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这是喜事!”顾桓放下笔,镇定自若地说道。 若是中了第二名还要哭哭啼啼,传出去反倒叫人笑话轻狂。 虽然没中会元,他也有些沮丧。但此时还不能放弃!还有殿试呢! 今科武举会试,会元是孙远! 京城中一片哗然,押了顾桓的都不由得骂娘。本想大赢一笔,没想到连裤子都输掉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武状元,该压谁? 第74章 状元 四月,武举殿试正式开始。 顾桓等二十名武进士在两队卫兵的“押送”下前往武英殿。武进士们个个衣甲鲜明、器宇轩昂, 走起路来衣带当风, 气势十足。 不一会儿,顾桓等人就被引到武英殿前。对于顾桓来说, 进皇宫也算“故地重游”了,只可惜“故人”都已各分天涯。 武英殿中, 数人合抱的大柱子周围摆放着一些木几,木几后各放着一个绒布蒲团,这是应试考生跪坐答题的位置。 顾桓等人根据各自的编号,站在自己的位置旁, 等待着即将进行的武举殿试文试。 “考官大人到!”内侍唱到。 兵部尚书汪栋,礼部尚书、礼部侍郎和吏部郎中等人从侧殿走了进来。兵书尚书和礼部尚书为本次殿试评定官, 礼部侍郎和吏部侍郎等为覆考官。 汪栋等人左右看了一下,都站在殿中央低声议论着什么。众考生眼观鼻、鼻观心,规规矩矩地站着,不敢说话。 “皇上驾到!”随着内侍唱罢,天启帝在几个内侍的簇拥下从侧殿走进了武英殿。 顾桓低着头, 悄悄向前方望去, 只能看见皇帝的下半身, 步履倒是稳健,一点也看不出年近花甲。 “臣等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汪栋等官员见天启帝进来, 立刻安静下来率先跪拜。 “众士子参拜!” 顾桓等人也在内侍的引领下行大礼参拜。 “众卿平身。”天启帝声音郎朗,中气十足。 “谢陛下。”顾桓等人再拜后回到自己的位置。 只听天启帝的声音在上头响起:“汪卿, 都准备好了吗?” “回陛下,都已准备妥当。”汪栋答道。 “那便开始吧。” 不一会儿功夫,几个中官开始发题。 顾桓收拢心神,全神贯注地开始答题。不论结果如何,全力以赴就是不负初心了。 上首,天启帝目光落到了顾桓身上。会试时隔得远,看得不分明。如今看着,果然已是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了。一瞬间,天启帝的神情有些恍惚,仿佛透过顾桓看到了另一个人。 先定国公顾璜,他曾经的伴读,最终为就他而死的顾璜。当年也如顾桓一般,是个英姿爽朗的青年。 武举应试的考生较少,考官们在二十名考生都答完后将考卷集齐交给皇帝御览。 天启帝首先抽出了顾桓的卷子。这篇策问写得鞭辟入里,对兵法的理解也颇有新意。通篇透露着一股征伐天下的雄心和野心。 这份开拓进取之心,倒和镇南侯杨贺一脉相承……若他能再活几十年,顾桓倒是个可用之才。若是用得是地方,说不定是捅向镇南侯的一把好刀。 在权势富贵面前,亲缘又算什么? 天启帝又看了一遍其他考生的卷子,最后将顾桓的卷子放在最上方,递给内侍,交给汪栋等人。 评官房里,汪栋等人看到顾桓的卷子在最上方,既有些意料之外,又有几分意料之中。 顾桓的策问被评为了第一名。 上午策问,下午对答。第三日便是个人武艺和统兵能力比试。 京中的大小赌坊再次人头攒动,整个京城都在关注着殿试结果。呼声最高的孙远赔率是一赔二,顾桓的是一赔四。 毕竟从会试看来,还是孙远的后台硬些! 平郡王府,陈煦走进院中时,只见世子妃顾梅和陈昭正在说话。 陈煦的目光在陈昭身上扫过,回到顾梅身上,笑着说:“世子妃大喜,令弟要成新科状元了!” 顾梅面带喜意地问道:“有消息了?结果不是还没出?” 陈煦但笑不语,宫中的消息,别人不知道,他还是能知道一些的。 顾梅见状,立即吩咐左右道:“去押五千两,顾三公子得状元!” 顾梅又笑着问陈昭:“妹妹要不要也押些?赢了正好做压箱底银子。” 陈昭微微红了红脸,嗔怪地看了一眼顾梅,说道:“嫂子也拿我说笑。我才不押,管他谁赢呢。” 下人笑吟吟地下去了,一边想着,自己也要押些银子。能不能一夜暴富,就看顾三公子的了! 定国公府,闻姨娘拿出所有的积蓄,一狠心,全命人拿去押顾桓。 成败在此一举!破釜沉舟了! ………… 殿试和会试相比,多了一项统兵能力比试。朝廷给每个考生五十名士卒,在京郊校场训练一天,然后参与比试。 这些士兵都是从京营中选出,说起来,当然是孙远的优势最大了。毕竟统兵的人能力再强,士兵不配合,也是白搭。 只有一天的时间,这时候再训练士卒效果不大。顾桓需要的,也只是士卒配合。因此一到校场,他就吩咐管事从酒楼送些好酒好菜来。 待酒菜送来后,顾桓端起酒杯,先敬了众士兵一杯,接着朗声说道:“明人不说暗话,我就直说了。明日比武,我若是赢了,每人赏银五百两!若有受伤的,另外再加五百两!” 话音一落,众士卒立刻兴奋起来。他们都是军户,虽有军晌,到底不富裕。五百两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银子了,简直是天降横财! 没错!顾桓采取的就是金钱攻势!这世上没有什么是银子解决不了的,如果有,就加一倍! 也许是宿命,军阵对抗,顾桓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孙远。 顾桓领兵走到场中时,孙远已经列队完毕,身后是一排排身强力壮的武士,各个衣甲鲜明,隐带血气,果然不愧是精锐。 孙远看到顾桓,神色复杂地抱拳道:“顾桓,我们终究短兵相接了。” 顾桓笑了笑道:“不错!那就决一死战吧!” 双方行礼完毕,各分开五十步的距离。 孙远挥了挥手说道:“上十人列阵出击!”这些士卒很多都是孙远认识的,指挥起来得心应手。 顾桓回到自己的队伍,慢慢举手,忽然大喝一声“破虏!” “忽而!忽而!忽而!” 手下士卒跟着一起狂吼,声音洪亮、整齐划一、震慑全场。五十士卒气势惊人,如同千军万马。 先声夺人!顾桓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还没等对方反应过来,五十名士兵已经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为了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