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克里米亚与乌克兰本土的南部铁路线。
当然,不是每个点都精准契合。
有两三个明显偏离,甚至其中一个甚至与目标之间隔着整片丘陵。
但剩下的几个点形成的走势太具暗示性了,像是某种“弱关联结构”。
看似松散,却在关键节点上有所交汇。
周奕迟疑了一下,还是把这条主线圈了出来,并在笔记本上补充记录:
“多个转运点分布在周边,构成间接连通结构,推测存在隐藏交汇点。”
但光凭地图还远远不够。
重新点上一支烟,深吸一口,周奕拿过第二打材料,对着词典挨个翻译。
包括几张通告和简报,分别来自不同的日期和刊物。
大多数花钱就能搞得到,尤其是对那些工资被拖欠数月的职员来说。
更加幸运的是,这些内容中,有几个关键词反复出现。
夜间封闭、技术车通行、以及未列明的支线维护。
“因维护需求,卡缅内—博霍达尼站将于次日凌晨一点半至四点封闭作业。”
“铁道第十三局调度通报:多组技术作业车编组申请夜间优先通行。”
表面上是正常的运维,但问题出在了时间点上的重合。
每当他目击某辆军车悄然驶入非民用区域后,在接下来的六至八小时内,总会在沿线某处发现类似的事后通报。
不是一次,而是三次。
彼此独立,却都出现在行动的次日凌晨。
这(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