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黎镇妖师-第17章 大黎朝堂_废文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大黎朝堂(1 / 2)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晋王府的夜格外深沉。

王府的书房内,仍亮着一盏灯。

陈朔坐在桌前,拳头狠狠砸向桌面。

祁董适时出现,抱拳跪在陈朔面前,听候差遣。

陈朔将一张纸条丢在桌上,沉声说道:“不惜一切代价,撬出幕后指使。”

祁董拿起桌上的纸条,看了一眼,抱拳行礼,默默退去。

陈朔背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手指不停敲打桌面。

……

翌日巳时,陈长青从睡梦中转醒,一摸床榻,不见鸾鹊身影。

睁开眼,迷迷糊糊看到窗边站着一个人。

“鸾鹊?”

没有回应。

陈长青揉了揉眼睛,再次看去,立马警觉。

窗边站着的是个男人。

男人背对着他,一身黑色锦衣,上绣麒麟纹,玄冠束发,长发垂至腰际。

“你是何人?”陈长青伸手抓住桌上的长刀。

那人转过身来,脸上覆着面具,怀中抱着一柄剑,玄色剑鞘。

“玄衣卫甲申,参见殿下。”

男人抱拳单膝跪地,说道,“我奉王爷之命,来护送殿下去往武当山。”

陈长青舒了口气,放下长刀,坐在凳子上,虚抬一手,说道:“起来吧。”

陈朔帐下有支暗卫,陈长青是一直知道一二,只是不清楚具体内幕,只知道叫玄衣卫,共有一百二十人,以天干地支命名,越靠前实力越强。

甲申能排进甲字号,必然是不弱的。

客栈的门被推开,鸾鹊端着盆水走了进来,放在桌子上。走到陈长青身边,挽起他的胳膊,轻声道:“殿下,该沃面更衣了。”

陈长青点点头,随意抹了两把脸,拿脸帕一擦,丢在盆中,伸出双臂,等着鸾鹊为他更衣。

鸾鹊看了甲申一眼,甲申便识趣地抱拳退去。

穿上衣服,束起长发,陈长青带着婢女下了楼。

封婵已经坐在马上,老车夫斜靠在马车上,一口一口地饮酒,王越从帘子后面探出脑袋。

张鉴得知陈长青要离开,专程骑马过来相送。

将陈长青扶上马车后,鸾鹊正欲去坐马车,却被陈长青拉住手腕,一把拉上马。

大庭广众之下,坐在世子怀中,鸾鹊脸色绯红。

陈长青向张鉴拱手,说道:“张大人,后会有期!”

张鉴抱拳笑道:“后会有期!”

陈长青率先策马扬鞭,封婵一行紧随其后,甲申不知何时也骑了匹马赶了上来。

封婵斜坐在马背上,紧跟在陈长青后面,时不时看一眼陈长青和她怀中的女子,眼神意味难明。

……

大黎京都,皇城。

金碧辉煌的太清殿,由金砖金瓦建造,殿内有一十六根铜柱支撑,从外望去,顶上左右各一条五爪金龙,中间有颗铜铸的硕大珠子。

殿下,是三十九阶白玉阶梯,下二十一,中上各是九。

下阶梯,是一片辽阔的场地,足以容纳上万人。

与之正对着的,是皇宫的正门,唤作青龙门。

大黎皇帝端坐在太清门下的龙椅上,左右各有一名侍女,边上站着个身穿玄衣的公公。

殿下,左侧是一众文官,站在最前方的,是左右两位相国。右侧是一众武将,站在最前方的是昭武大将军。

大黎皇帝轻轻敲了敲桌面,太监立马会意,向前一步,扯着嗓子喊道:“上朝——”

文武官员齐齐下跪叩首,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黎皇帝一挥袖,太监又扯着嗓子喊道:“平身——”

等所有官员都起来之后,太监拿出卷宗,宣读今日早朝事宜。

大黎皇帝斜靠在龙椅上,昏昏欲睡。

一封卷宗足足读了两刻钟,读完之后,皇帝站起身,走进太清殿,两侧各跑出一个太监,抬着龙椅小跑进了大殿。

一些品阶不够,或是无事启奏的官员陆续退去,只剩一些朝中重臣拾阶而上,陆续进入太清殿,正式开始今日朝会。

大殿内,大黎皇帝陈继辗端坐在龙椅上,等所有官员站定后,问道:“众爱卿可有事启奏?”

刑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行礼道:“启奏陛下,前几日西晋知府无故身亡,西晋王给的解释是民众械斗误杀,臣认为证据不够充分,加之知府也不是个小官,草率结案略有不妥,该复查此案。”

闻言,朝中众臣表现各不相同。

众人皆知刑部尚书与卢国公走得很近,那西晋知府,又是卢国公亲侄子,他站出来,无疑是想在卢国公跟前卖个人情。

右相刘天纲面不改色,他与西晋王有旧,此时他若出头,有徇私舞弊的嫌疑。

左相秦毅更不用说,他与西晋王接触不多,加之一向对死个知府这样的小事不放在心上,因此并未言语。

反倒是一向与西晋王不对付的昭武大将军公孙境向前一步,说道:“陛下,微臣认为,不该在此事上大做文章,西晋王对我大黎的奉献有目共睹,若是因这件小事,惹得西晋王不满,怕是得不偿失啊。”

刘天纲看了眼公孙境,微微眯眼。

他这番话说的极为取巧,看似在为西晋王说话,实则是给他扣了一顶大高帽子,听他话里的意思,莫非西晋王会因这件小事与陛下冲突?

其心可诛!

大黎皇帝一手扶额,眉头紧皱。

西晋王是他亲叔叔,自幼待他不错。

虽然他的父皇和太上皇一直跟西晋王有矛盾,但他一直跟陈朔很亲近。他也是皇室当中最了解西晋王的人,虽然知道陈朔断然有自己的想法,可此时面对众臣,也需要一个能服众的解释。

如今他最担心的,也不是西晋王,而是朝中一些别有用心之人。

而今的朝堂上,与西晋王不对付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些为了私仇,不顾家国大业,这些人才是皇帝陛下的心头刺。

“其余卿家怎么看?”大黎皇帝嘴上这般说,视线却落在刘天纲身上,希望这位西晋王举荐的国相,能替他说两句话。

只是刘天纲却像是没看见一样,眯着眼睛没有说话。

又有一人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算小,死一个知府当然不算什么大事,但这借口未免太过牵强,若西晋王随口胡诌一个借口也能算理由的话,那西晋算什么,他西晋王的一言堂吗?”

好大一顶帽子!

刘天纲看向此人,眉头微皱。

说话的是曾与卢飞共事的一位新晋的大理寺少卿,尚且年轻,不知道西晋王的威名是怎么来的,说出这种话,多半以后在朝堂难混了。

大理寺卿郑恪满头黑线,你没看我都躲在最后面了,你小子还往上顶,嫌我们大理寺处理的案子不多是吧?

大黎皇帝一眼就看到了躲在角落里的郑恪,说道:“郑爱卿处理的这类案子较多,你可有见解?”

郑恪左顾右盼,见多半大臣都在看他,知道躲不过去了,硬着头皮向前,说道:“臣以为西晋王这么做,必然有他的道理,可案子确实有众多疑点,既然尚书大人先提出来了,不如陛下就交给他办好了。”

说完,退至角落,还不忘白了一眼那个爱出头的少卿。

早些年他与西晋王接触过,深知但凡与此人有关的案子都极为难办,既然刑部爱出头,那就交给刑部好了。

最新网址:www.feiwen5.com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